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小学高年级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湖北省黄梅县实验小学    卢向党

 

一、        研究背景:

1、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社会已迈入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获得知识、信息,仅靠书本是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适应全球化的竞争与合作,应具有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又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必须广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教会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2、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纵观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固然有基础扎实的长处,但由于过分注重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实践性,忽视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定格在书本世界里,扼杀了主体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和需要,割裂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失去了实践和应用价值。

  3、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得到普遍认可,为语文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发展,语文教改实践欣欣向荣:我国中小学先后出现的“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情境教育”、“创造教育”、“主体性教育”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为语文实践提供了成功范例。这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是“加强语文实践活动”的具体化,体现了新课标的新理念,其意义正如崔峦先生指出的那样:“语文与自然、社会与现实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顺着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的思路,坚持改革探索、语文教学一定会走出低谷,产生质的飞跃。”但语文学科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孤立的、封闭的。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未除,语文实践活动的意义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还没有成为广大语文教师“教育策略”的自觉行动。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又说:“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使语文学科课程和语文活动课程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语文活动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和语文学科课程平分秋色。

二、       语文实践活动的理论依据

1、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实践是指人有目的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客观物质活动。“人必须在实践活动中得到自我解放,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实现。”实践活动是学生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必由之路。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是学生自身成长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语文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

2、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的过程,教与学相互依存。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不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为他们自己的本领与品德。”(引自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出版)。一切知识,包括语文知识只有被学习者内化吸收,才能为其所有,为其所用。另外,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单靠教师的灌输,局限于课堂之内,不利于学生学习知识,形成能力。因此,学习语文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参与语文实践的过程。教师必须善于创设实践活动的条件和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从中获得学习经验,将所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

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学科课程”与“语文活动课程”统一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二者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视为不可分割的两大板块。并要求“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三、概念界定

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它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实践活动课:即课外(校内外)语文实践活动。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组成的参观访问、课本剧演出、诗歌朗诵等。

四、研究原则

1.实践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增加学生亲身实践的机会,语文实践活动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直接经验的积累,教师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增加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识性原则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既应与学科课的内容有联系,又应结合社会生活实践、儿童阅读水平及《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3.趣味性原则。应激发学生的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受到教育。

4.开放性原则。语文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学习过程,主要体现在学习环境、氛围的创设上,体现在活动的内容上。开放的人文、时空和形式,形成了一种自由的无拘无束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5.层次性原则。小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有一个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不同的学段应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依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知识结构和心理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并在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启发学生思考,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

6.自主性原则。学生是认识、实践的主体,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只有使学生拥有学习实践的自主权,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活动和组织活动,自己去评价活动效果,才能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并运用知识,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五、语文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

1、活动内容——体现综合性

2、活动形式——体现主题性

3、活动方法——体现灵活性

六、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由于语文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和自主性的特点,因此,教学方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语文实践活动有时由学生的参观、访问、调查;有时是学生到图书馆、电子阅览室上网查阅资料;有时是考察、实验……因此,根据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笔者研究与实践了如下几种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1、           探究型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提供情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初次提到了探究性学习活动,而语文实践活动特别注重探究和研究的过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型语文实践活动指教师或他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知识的过程。在实践活动中,教师向学生提供探究和发现有探讨价值的问题,进而让学生反复观察、实践、讨论、搜集材料等,在个别与共同探究中寻找答案,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中激活他们的探究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         体验型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创设情景——体验尝试——体验感受——体验品味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长期民主教育实践中,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意在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能力。体验学习活动是人类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的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体验实践活动以丰富的社会阅历、生活积累和文化积累为目标,通过角色扮演、角色变换、观察、想像等体验活动,达到对事物、行为、情感的内省体察,最终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养成行为习惯乃至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参观访问、考察是体验实践活动的基本方式。一般流程为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进入情景,进行体验尝试;深入实践,强化体验感受;师生反馈,品味体验成果。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还应注重主体实践活动和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用手、用脑去获取语言,去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周围世界的各种事物,感受生活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真谛。

3、       创造型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模式

策划活动主题——寻找合作伙伴——共同设计计划——合作创造实践——迸发创造火花

创造性语文实践活动重在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态度和形成创造性人格。学生间相互帮助、相互启发、相互影响的学习环境比个体间的相互竞争环境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处在合作状态下的学习者比处在单独状态下能得到更多的帮助,学习者能从中更多地受到周围同伴的关注,不仅增强了自信心,还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学生相互作用的发挥以及独特思维风格的形成。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策划和组织语文专题研究活动、分组合作确立主题,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制订研究方案、自行探究研讨,把创造深入到学生的认识活动中去,要使学生认识到自身潜能的实现也是一种创造。让学生借助文本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性地学习。懂得借助各种媒体工具去搜集、分析,以至利用有关信息资料将知识内化,并实现自我反馈,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增强合作精神。实践活动主题的确立,必须体现自主精神,如:“课本剧的表演”、“各种主题的手抄报”、“读书知识报告会”“学广告说广告活动”等。让学生在自主的多样化的创造活动中,萌发创造的幼芽,丰富创造的源泉,迸发创造的火花。

七、展望和思考

语文实践活动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是新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艰巨任务。对笔者而言,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了自身素质,实现了从“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合作者与指导者”的角色转换,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对学生而言,语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磨练了意志,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的学习方式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原有的思维习惯、认识水平、学习方式对活动的展开有一定的制约。语文实践活动要求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实践活动是开放的,不论是时间、环境还是内容,都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因此,语文实践活动必须采取“动态式管理”改革教学模式。这些都是今后有待探索的领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引导自主探究 促进主动发展    下一篇:让阅读实践成为学生的真实生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