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论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预习能力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课改要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怎样把这一新理念与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呢?我们认为如果语文课的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做得好,就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够发挥学生在学习语文课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抓好这一环呢?那就是让学生学会预习,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 教师要重视预习的作用    可能有许多教师认为小学生预习并不重要,等上了初中再学预习也不晚。其实不然,任何学习能力的培养都要从小开始抓起,因为“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翻读一下科学文化界的名人传略,大家就会明白,他们所建造的科学文化大厦的根基都无一例外地坐落在小学时养成的自学能力上,而课前预习就是自学之树的萌芽。会预习,可使学生终生受益。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    1、 强化对机,提高积极性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预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自读文字,一种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他们认真读书,积极思维,在听课的时候,自己解答得到底是否正确,教师和同学将对自己的解答如何评价,一股强烈的好胜心又促使他们认真听课,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处于亢奋状态。学生只要有了动机,就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一种追求。    2、自我探索,增强求知欲    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3、掌握信息,教学有的放矢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4、 机会均等,素质大大提高    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解分析,课堂上往往只有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一些中差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不愿动脑筋,“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又何来提高学习素质呢?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生的素质得到相应提高了。    5、 培养兴趣,丰富课外知识    由于学生在预习中逐步养成成了边读边思考的良好读书习惯,在预习课文中将会发现很多疑问,这些疑问,通过教学有的可能解决了,有的可能没有解决或没有彻底解决。少年儿童的求知欲是很旺盛的,很自然会产生解决这些问题的迫切愿望;如果教师因势利导,适当加以启发与指点,学生就会产生阅读能力,他们将投入到科普读物的阅读中去,这样预习就起了“牵一发而动会身”的作用。    总之,“预习”这一环工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样一来,就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二、 要教会学生预习的方法,形成模式    叶圣陶曾经说过:教的目的是达到不要教。教师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单纯地传授学生某些知识,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如何掌握某些知识的方法;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学习知识,才能真正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    教师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先要阅读课文的课题,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来揣摩一下课文的内容,然后再读课文,用回答问题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从而引起了学生急于探究课文内容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教师应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及作者,这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学习《爱因斯坦与小女孩》这一课时,课前先让学生了解爱因斯坦对社会的贡献及爱因斯坦的名言,就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爱因斯坦潜心科学研究,忽略生活小节的平凡而伟大的品格,以及他关爱孩子,乐于和孩子相处的一颗童心。    3、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学生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这了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更便利了学生顺利地读懂课文。    4、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学生在前面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这次读课文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后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处,悟出作者的思路。    5、细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常鼓励学生再次回到课文中,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的见解,这正是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活跃了课堂气氛,节约了时间,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6、完成练习,检测预习效果    学生在完成前几步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后练习,从中可以获得很多启示。因为课后练习“实现了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的本意”。通过课后练习的阅读,学生能探知本文的主旨,通过完成练习情况学生能自我检测预习效果,初步知晓本文的重点,这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预习习惯,还应及时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这对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用语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检查的方式有:查看学生的预习笔记,课内提问,或出几个小题让学生笔答等,无论采用哪种形式检查,检查后都要对该预习情况进行评讲,以推动下一次预习。    培养学生预习习惯,主要*学生持之以恒的预习实践。只要教师长期坚持,经常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也就指日可待。 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浅谈    下一篇:浅谈低年级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