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语文导入模式浅谈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导入模式浅谈

钱塘江中学        徐永鸿

〖摘要〗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语文导入作为教学过程的第一步,对一堂语文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探索在语文教学中为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提出了一些可资借鉴的导入模式与具体可行的做法。

 

〖关键词〗      导入模式   兴趣   情境   设疑   对比   媒体    品读

 

导入的重要作用是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内在求知欲望,变被动的接受为主动的学习。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入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①就中学生的个性倾向而言,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有兴趣才会引起注意,有兴趣才能激起情感,有兴趣才能活跃思维,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兴趣是学生爱好并力求认识语文学科的带有情感性的倾向。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至关重要,教师要尽可能地采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得到持续、延伸。这样,学生就会在兴趣的强烈驱动下,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并形成“求知—满足—求知”的平衡感,这种平衡感会使学生产生无穷的动力,得到一种精神的享受,变被动学习为自我需要,于是学习动机得到稳固、持续、强化,从课堂到课余,乃至今后漫长的学习生活中,为学业成就的取得和能力的发展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教学情境对学生来说,是思维的导火线,学习的内驱力。它可以使学生的求知欲望由潜伏状态转变为被激活的状态,对教师来说,它则是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重要手段。紧紧围绕探究目的而设置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动机的基础。科学的设置教学的情境就是要让学生产生兴奋点,将所学知识运用于新情境,激起探究兴趣,明确探究目标,确定思维方式,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以下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为出发点,来探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导入模式。

      

 

一、设疑导入法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这就告诉我们,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学生一旦面临问题,他们的认知心理和情感心理便活跃起来。因此,教师在提问时要善于引发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营造接纳性的、知识性的、愉悦的、宽松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女娲造人》时,可以先由学生自己看过或听过的神话故事谈起,再由教师问“人是从哪里来的?”这个有趣的话题,继之是“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理解和想象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欲望就被撩拨到极致,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对文本的阅读和探究中去。更有“你也发挥自己的想象,对女娲造人的动机、经过进行另一种推测,说给大家听听”这个问题的设计,可谓把学生的兴致推到了最高点,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来感受神话传说的魅力,品尝到探究带来的乐趣。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神话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又让学生了解了想象在神话中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科学地探究人类的起源。

又如在教学《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时,有一位教师故意把课题写成“在暴雨和烈日下的祥子”。刚写完毕,学生就嚷起来“错了,错了!老师您恰好写反了!”听到学生们激动的声音,授课老师却故意不认错:“我没有错!是的,我写的课题是和书上不一样,但意思都是一样的。你们看,烈日和暴雨是什么短语?”老师故意引学生“上钩”。学生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并列短语!”“对了!”老师得意地说,“既然是并列短语,那么连词前后的部分就没有主次之分,当然可以颠倒了!”“不对!”其中一位女同学似乎有些激动,她说着便站起来,“题目取为‘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这是有道理的!因为课文先写的是烈日,后写的是暴雨,这既是天气变化的顺序,也是课文的大体结构。怎么能随便颠倒呢?”“哦”老师这才故作恍然大悟状,“同学们言之有理。看来‘烈日和暴雨’真还不能颠倒。”学生们觉得自己获得了胜利,脸上露出了笑容。由此可见,将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要紧密的结合起来,教师把教学的主要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探究的目标,并以此作为导入的突破口,就能起到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精神的目的,从而达成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导入法

 

        

 现代语文教育“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②因此,作为教师在导入时应该大胆突破课堂教学的固有单一的模式,锐志改革,勇于实验,创造并运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以帮助和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比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我们可以选择“法庭审判”的导入形式,营造课堂模拟法庭的教学氛围,法官、律师、证人、被告、原告、陪审员等均由学生担当,要求“法庭”对文本中的皇帝、大臣、骗子等人“是否有罪”展开辩论。这样,一改课堂教学的常规模式,学生的兴趣极浓,这种情景设置一开始,有的学生在文本中寻找出各种“证据”,强烈要求“法官”给他们定罪;有的同学也竭力收集“证据”为他们作无罪辩护。课堂上争辩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通过“法庭审判”情境的设置,学生不但主动的探究合作,对文本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锻炼了听、说、分析、综合等各种能力,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

又如学习《故宫博物院》,在导入过程中,我们可以设置让学生充当“小导游”,带着“游客”去游览故宫的情境。为了当好“小导游”,每个学生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文本的研读中去,他们主动地在课文中找图片,找景点名称,找方位变化词……这种教学导入模式既具有形象感,又有无穷的乐趣。学生似乎也在游览故宫了。让学生设计导游解说词,不仅在导游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在课堂上做了一回十足的“小导游”,这可谓是对大语文(即语文教学的外延等同于生活)教学的一中有益尝试。

 

三、媒体导入法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逐渐走入课堂,录音、录像、幻灯片以及多媒体等现代电化教学手段能打破时空限制,展现宏大与细微,“观古今于一瞬,抚四海于须臾”,让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人、事、景、物等活起来,动起来。多媒体的导入有利于引起审美的愉悦,增强学习的兴趣。如在散文《听潮》导入时,我们可以在放映大海涨潮、落潮景色画面的同时,配上有海水涨潮、退潮的声音,再伴以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情感在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冲击下,定会被深深地感染,从而真正领略到“海的美”,这就为讲授新课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此外,多媒体教学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它有力的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促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如在讲授朱自清的《背影》之前,可以先让学生视听黄磊演唱的《父亲》或者满文军的《懂你》,并反思父母亲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关爱,使学生一开始就快速入境,沉浸在“父爱”的特定情境中,正所谓“未成曲调先有情”;接着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再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有声语音带来的情感触动;然后进入文本,让学生用心去挖掘、体验、反思那份浓浓的亲情。

        

 

四、对比导入法

 

通过对比,可以起到突出某一事物的作用。同时在鲜明的对比中,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去思考事物的差异性。如在教学《消逝的仙湖—罗布泊》时,可以先立体展现先前的罗布泊景色,再展现现在的情景,通过今昔鲜明的对比,学生自然会反思罗布泊为何变成现在这样的?同时那一幅幅惊心怵目的图片自然会让学生感受到那种悲凉之境。又如在教授陶渊明的散文《世外桃源》一文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语:“一提到理想中的社会,我们就会想起七年级学过的郭沫若的一首诗,诗名叫什么啊?”同学们必会回答:“《天上的街市》”。于是老师接着问:“可以齐背给老师听吗?”待同学们背好之后,老师再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天上的街市》 和《世外桃源》虽然都有对理想社会的描绘,但两者所表达的理想社会是否相同呢?”通过两种理想的对比,不但能便于学生对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做出正确的评价,而且同时又复习了以前的知识,懂得了如何去进行比较阅读,可谓一举多得。

 

五、品读导入法

 

“文本是学生体验美的所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欣赏、感受美的同时,提供学生审美、创美的时间、空间,就能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产生热爱生活、愉悦和谐、乐观向上等积极情绪。”③因而在遇到文质兼没的作品是,通过感性的体会和品味,往往也能起到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春》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情景交融的散文。因此,在导入时我们可以先听课文录音,再采取多种形式的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声语言的世界中去感知内容,深入到作品的意境中去,品味作品的语言之美,意境之美和情感之美。这种以读导入的方式,不但让学生以生动的感性体验代替了枯燥的理性分析,而且能够创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和谐氛围,学生的阅读兴趣、审美情趣都能得到充分的调动,因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得到极大的发挥。

        

 

六、综合导入法

 

所谓综合导入,是指在导入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各种有利的因素,包括多媒体的运用,设置疑问,创设情景等。例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时,先播放一段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象,调动起学生探究自然世界的兴趣和欲望。教学过程中关于云的形态变化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现象和天气的关系的自然知识都激发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接下去再设置几个问题:①课文共介绍了几种类型的云?②是否可以用表格的形式加以分析、比较?通过这种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后,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探究就可以建立在可感的图片的基础上,不但减低了学习的难度,而且也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在学习和评价中,学生学会了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经验,把各种云的光彩之间的差别进行比较说明,突出了云和天气的关系的特征。这种综合导入的形式,使学生始终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能较好地达成学习的目标。

 

总之,在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把课文、作品当成一件件美妙的艺术品去感受、去研究,并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能动自主、创造性地感悟文本,充分获得生活经验和文本知识的顿悟与积淀,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王荣生著 广西教育出版社

②《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湖北教育出版社

③《漫谈语文教学》张志公 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版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下一篇:阅读教学中的自主学习教学设计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