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例谈中年级阅读教学片断中读写结合的训练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写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之良训可归结为一点,他们主张读书和写文章的自然性(即文章读多了,读熟了,就自然会写了)。现在的小学语文课,一周就七-八节,读就更讲究合理性、科学性,精读、品读、赏读,读出内涵,读出体悟,读出情感。基于这样的读,“写”自然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言可议,是一种水到渠自成的过程了。正如叶老所说:“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从三年级开始就要侧重训练学生写好一段完整、连贯、通顺的话,教师要扶他们一把,降低写作坡度,架设阶梯,让学生攀上去,摘着果子,循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读写结合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一、燃教材之火,捕读写之点

细细翻阅中年级语文课本所入选的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无不深思熟虑、匠心独运,这无疑成为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我们认真把握教材,适时适度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就能使阅读和写作双丰收。

1、于空白处补写

作者常常运用空白的艺术,把一些内容留给读者自己,让读者循着作者的思路去思考、想象。让学生填补出这些空白,既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能力,又能使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内容,披文入境,融合进文中,走入人物心中。当然,这些空白处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有话可写,这样的结合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水上飞机》是一则科学童话,文中介绍了一些水上飞机的功能和作用,学生们情趣盎然,他们对于科学知识总是充满着好奇,找准了学生这一情感点,对穴施计,让学生自己来设计水上飞机,发挥它的新作用。这样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遨游,一个个奇思妙想尽显其间:“我设计的是水上环保机,它可以清理海上飘浮的垃圾和油污,让海水永远干净,使海洋动物能够无忧无虑地生活,不受污染。”“我设计的是海上探测机,可以用雷达准确地探测出海里动物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施救。”“我设计的是海上观光机,可以乘坐游客观赏海上的优美景色,感受大海的广博。”……孩子奇特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得以充分发挥。曾有一位诗人说过:给孩子一片树叶,你能收获整座森林。这时,让学生再把说的内容付诸于笔尖,他们乐在其中,哪有不愿写的呢?“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高妙的作文之道往往是在不知不觉中悟出来的。

精心设计的这一空白内容,学生的思维拓展了,想象丰富了,语言锻炼了,可谓一石三鸟,这样的一个点抓得准、妙。

《普罗米修斯盗火》以“无火――盗火――受罚――获救”为主要线索,在具体的叙述上,作者有意识留下了一些空白,如普罗米修斯将天火带到人间后人们的反映作者并设有详加描述,空白的存在无疑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时趁热打铁,以“想象人类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练习“说一说,写一写”,提醒学生可抓住人们的动作、表情、神态、语言来描述,这也是写作方法的有机渗透,在小组交流碰撞中,学生奋笔疾书。“火种来到了人间,人们奔走相告,脸上洋溢着幸福。入夜,他们在空地上燃起了一堆堆篝火,火光熊熊燃烧,映红了每个人的脸,映亮了每个人的心,他们围着篝火唱啊、跳啊,直至夜深。”“火种终于来到了人间,人们多么感谢普罗米修斯,男人们杀猪宰羊好不欢喜,女人们添置柴火,谈笑风生,孩子们你追我赶,精力十足……”

2、于形象处仿写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

课文中的很多片段,从句式表达,段落构成,抒情联想,精彩描写等很多方面都可以作为练写的材料,他们或是修辞精彩生动,或是细节描写精细,或是段落结构清晰……这样在写法上独特的文章,都可以作为读写结合的点进行仿写,切实从精彩的范文中受益,灵活有效地提高写之水平。

如《槐乡五月》中有这样一段话:“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语言如诗般的美妙动人,对称句式错落有致,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为丰厚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生动的材料,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提供了借鉴的平台。此时,让学生放眼槐乡,你还看到谁也吸引来了?用文中的句式说说写写。孩子们的思绪纷飞,沉浸在槐乡美的花中,香的粉中,“叽叽叽……,小鸟赶来了,唱起了欢乐的歌,跳起了优美的舞。”“汪汪汪……,小狗奔来了,赏着槐花,闻着花香久久不肯离出。”“嘟嘟嘟……,一辆辆汽车的主人也被吸引来了,他们漫步于槐花间,走走赏赏,赏赏走走,真是人在画中游”。“喵喵喵……,小猫跑来了,轻盈地爬上槐花树,躺在万花丛中,美美地睡上一觉。”……

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打造“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就会忘却自我的存在,从而产生各种情感体验,积累的语言材料便从他们的言语仓库里被捡索出来,为他表情达意所用。

第八册《燕子》有多处典范性的状物片段值得借鉴,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读写结合,感悟作者抓住特点状物的方法。第一自然段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语言清新明快、准确生动,从整体到部分,从前部到后部,条理非常清晰,把小燕子的活泼机灵展现在读者面前,使学生了解描写事物时要抓住明显特点,不可面面俱到,以此为契点,布置学生观察小动物,抓住其特点,描写外形。

二、燃学生之火,创读写之点

每个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个体,他们对于喜怒哀乐、善恶美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文中的善良美好感染着他们,文中的坚强勇敢激励着他们,当学生的情感与文中的主人公发生共鸣、歧异时,就会产生一种倾吐的欲望,而教师就是这倾吐的挖掘者。

1、于动情处抒写

“情以物迂,辞以情发”。只有受到环境、事物、氛围的感染时,人才会产生相应的情感。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特别是习作实践中,学生如果没有情感的参与、情感的渗透、情感的润滑,何以写出情真意切的文章来,情感从何而来,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从教师的煽情调动,从学生的情感体验。当内心涌起情不自禁的波涛时,便进入了倾吐而出的境地。

   

《微笑着承受一切》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中字里行间透露出桑兰的坚强乐观、勇敢的积极人生观,是一次对学生灵魂的触动,心灵的洗礼。教学中让学生把心放入三-六段,找出感动你的地方,把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合作交流。学生们从“桑兰没有掉一滴眼泪,反而急切地询问队友们的比赛情况”“一边忍着剧痛配合医生,一边轻轻哼着自由体操的乐曲”“但有谁知道,在这些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动作背后,桑兰是怎样累得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的”等语句中,他们惊叹了,为这样的女孩深深折服,“真佩服你的勇气,你是如此坚强”“桑兰,加油,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为你祝福,”“可亲可敬的大姐姐,从你身上闪现着乐观与勇敢,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面对天大的不幸,你没有掉一点眼泪,你的坚强感动了我们,感动了全世界。”……虽然只是短短的只字片语,却是孩子们真情的流露,真情地表达。“情到深处自然真”,孩子们把对桑兰的敬佩之情倾注于笔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必将增厚一分。

《天鹅的故事》第六段描绘了众天鹅协力攻破坚冰的壮观画面,紧紧扣动学生的心弦,感受到“团结就是力量”的气势!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细细品味、咀嚼,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并渗透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其实,在生活、学习中有许多场面也触动着学生的心,体育活动中的团结拼搏、不甘落后,植树活动中的互相合作、齐心协力,这些都体现着团结奋斗,何尝不是习作的好素材,让学生回想看到或经历过齐心协力完成任务的场面进行写作。

有人说:“作文是从心里长出来的。”在长出来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也从心里长出来。这个“长”,除了要有一颗良好的种子外,还要温暖的阳光、充足的养料。这些外部条件就要靠慧眼识真金的老师来创造,做到润物无声。因此,教师要顺应其生长规律,抓住读写结合的契机,熏陶感染,了无痕迹。

2、于争论处议写

课堂需要热烈的讨论,也需要静静地思考。给学生一段宁静的时间来梳理自己的思维,梳理自己的语言,梳理自己的情感。宁静之后是逆发,学生的语言智慧将在运用中大力发挥,在写的历练中一览无遗,这样的课堂有张有驰,读写相得益彰。

《普罗米修斯盗火》是一篇神话故事,情节感人,故事中的两位主人公给学生留下了鲜明的对比。文章学完后,让学生简单评价一下两位人物。意料之中,学生们都认为普善良、勇敢、不畏强暴,宙斯冷酷无情。不料就出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观点,“用冷酷无情评价宙斯不公平,毕竟是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条,他是执行法规,严肃天规。”此番话让大家议论纷纷,形成了两派,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并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了我,我也一时不知该如何评价。看来,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由于生活经验,知识水平以及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性化的理解和感悟也显现着不合理,不清晰。这时的我让学生再次用心去读课文,把你的理由、想法和感受写在书上。在这样一个有争议的环境中,学生们屏息凝思,与文本又一次地亲密接触,以写促读,使学生从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训练活动中受益,同时发展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几分钟后,学生们踊跃发言,在相互辩论,交流中丰富着文本和自我,逐渐认识事物的本质,如果说,学生第一次对宙斯的冷酷无情是模糊、不清晰的状态的话,那么第二次的认识则来自于他们对课文的再读理解和深刻体悟。这样,课堂中不曾预约的精彩悄然而生,学生的读写结合也真正地实现了双向互动,成为师生共享的一道精神美餐。

古诗《江南春》中“千里莺啼绿映红”的“千里”一词引起学生的争议,认为千里之内,地域广泛,莺啼、绿映红不能见得,不能听得,改为“十里”较恰当。学生提得好,提得妙,古人对此也颇有微词,然为让学生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恰当,以“千里”和“十里”作比,放入诗中读,学生就能体会诗人下笔千里,气势恢弘,把江南水乡的特有风物艺术地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春景图。学生自然衍生出千里之手笔,意境之旷远。这样的夸张手法还有很多,通过让学生举例,“飞流直下三千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用词之精确、大胆自然而然渗透于学生以后的 习作中,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一渔”。

点点星星可以燃亮整个夜空,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汪洋大海,正如学生的习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作为语文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火眼金睛,及时捕捉和挖掘文中读写结合之点,抓准、抓巧、抓实、抓妙,重在平时,习在每时,让阅读和习作和谐发展。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 作文,架起心灵之桥    下一篇: 让阅读理解与语言实践比翼齐飞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