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有感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习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有感

合肥市蜀山小学   房贤伟

 

[摘  要] 陶行知先生历来强调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应该是创造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我们应从新课改入手,培养和造就更多的创新型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陶行知  创新思维  语文教学  培养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有许多精辟的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思想便是其中的一支奇葩。他的创造体现在一个“新”字。他自新、立新、创新,提倡新教育,构想新蓝图,反对“沿袭陈法”。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该是创造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不是墨守陈规,而是推陈出新。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我的点滴认识。

一、鼓励质疑,培养独立性思维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儿童的创造力被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层层裹头布包裹了起来。我们要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先要把儿童的头脑从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性之门的钥匙。

1.激发兴趣,养成质疑习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首先要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打消那种怕学生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了、有失威信或怕挤占课堂教学时间、打乱教学计划的顾虑。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敢于不断提出问题又能不断地解决问题。

2.教给方法,提高质疑水平。要指导学生从文章语言文字、表达方式、篇章结构、思想情感等方面去发现问题,避免脱离教材内容和语文教材特点的不着边际的滥问。如《燕子》最后一节有这样的句子:“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有学生读到这里,提出自己的疑点:这里的细线指的是电线,为什么不用“条”或“根”而用“痕”呢?这些问题,无不体现着学生独立思考、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经过训练,学生的质疑水平会逐步提高。

3.积极引导,解决质疑问题。启发了学生提问,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予以充分肯定;对于提得不好的,也不求全责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

二、激发想象,培养连动性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学生可以打思维的闸门,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跳到另一种意境;使狭小单薄的扩大充盈,使互不相连的聚合粘结……它在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中,具有重要作用。

1.观察感知,丰富表象积累。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发展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观察事物的能力是进行创造思维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智能。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并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善于将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用于课文的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当中。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和作文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想象的发展。

2.启发引导,拓展想象空间。陶行知认为“社会即教育”。教学活动背后存在着一个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观察、思维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学得活泼、深入、全面,有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主要表现在阅读和作文两个方面。

(1)阅读。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凭借教材进行想象,有助于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理解课文中发展想象,又通过想象进一步理解课文。如教学《丰碑》一课,引导学生理解“丰碑”一词时,让学生说出词的本义后,可进一步问:“如果让你为这座‘丰碑’刻上碑文,你会写些什么?”有的说:“我会写上‘军需处长永垂不朽’!”有的说:“您和日月同光,您与雪山长存!”……

(2)作文。运用想象思维指导学生写作,利用写作培养学生创造想象,是打开学生思路、丰富文章内容的有效方法。可以通过编故事、续故事、续写、扩写、科幻作文、写童话、看图作文等等富有创造性想象因素的作文训练形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

三、打破定势,培养多向性思维

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是存在的。我们要帮助学生冲破陕隘的老框框,开拓视野,在形成求异思维过程中学习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培养思维的多向性。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活的教育——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陶行知语)。

1.同一个任务,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完成。以作文教学为例,六年级学生写一篇作文——《月光下》,有的学生写的是月光下美丽的景色;有的写的是月光下发生的一件事;有的由月光想起一件往事或一个人……他们各展其才,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受。

2.同一个问题或意思,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的理解或表达。如教学《王冕学画》时,当教师问到“要是能把它画下来,那该多好哇”中的“好”是什么意思?有学生回答说:“画下来,天天可以看荷花。”“还有别的意思吗?”教师启发学生。学生有了兴趣,各抒己见:“画下来,可以让别人看。”“画下来,可以跟湖里的荷花比一比,看谁美?”……这些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求异思维的反映,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求异、探索的乐趣。

   

3.适当安排一些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长期以来,我们教师只习惯给学生布置一些固定答案的练习,他们的思维就会日趋狭窄、僵化。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安排一些“发散性”的练习。如在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这样一道课堂练习,把“我国收回了香港”这句话换几种不同的说法,但不改变原意。学生答案多种多样:“香港被我国收回了。”(被字句)“我国把香港收回了。”(把字句)“我国不是收回了香港吗?”(反问句)谁也不能否认我国收回了香港。”(双重否定句)……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需要我们进行创新性地教学。我们也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从“小”处着眼,小学生的一点新看法、一个新观念相对于其本身的知识水平来说,已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我们应该肯定它的创新性意义;二是要紧密联系小学语文的特点,在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否则,它只能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是不可能有成效的。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是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一生。他不懈地创办新型教育,不断倡导和推行历次的教育运动。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当继承和发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断丰富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灵活运用陶行知理论。在工作中以陶行知先生为楷模,兢兢业业,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注:本文在蜀山区教育局2008年2月举办陶研会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 浅谈比喻句的教学    下一篇: 教学论文——识字教学 趣当先行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