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农村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现行苏教版教科书每册都推荐文学名著。怎样搞好这一板块的教学,显现新教材的特色,是我们每一个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心中的“痛”。“痛”在二难:

一是教师基本素养的缺乏。许多教师自进入职场后,失去了关心文学发展、文学现象的兴趣,他们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文学研究的进展,其知识仅仅停留在大学时的范围内,对文学的了解有的甚至落在学生的视野后面;其次在进行文学作品教学时,一些语文教师习惯于现成的结论,一切以教参为依据,不愿也不会去认真品味文学语言,避重就轻,大搞自己熟悉的三大文体教学,漠视名著阅读这块博大而丰美的领地。还有一些教师未能掌握文学作品的教学方法,甚至将文学作品和文章混为一谈。在语文教师以字、词、句、段、篇的讲授方式把完整丰满的艺术形象拆解得七零八落的情况下,原本经过了时间检验的奥妙无穷的文学名著,却反过来变成了“面目可憎”的东西。教师理应是引导学生阅读名著的重要渠道,可自身的封闭与狭窄直接导致了中学生名著阅读量的稀少。

二是家长对名著阅读的认识不到位,相当数量的家长担心名著阅读会误了小孩子的成绩。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薄弱学校,绝大部分优质生源已流向城里的学校,留下来的因没有指望升学而对上课缺乏热情、动力;学校也没有像样的图书馆,进行名著阅读只有靠学生自备图书。要在农村学校进行名著阅读不仅仅是硬件不足的问题,更为糟糕的是绕不开家长这一关。在农村中学实施有效的名著阅读刻不容缓。

一、提高教师的文学素养

1.在学习方面学生最信赖的的是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走近文学作品,

同时要努力提高自己对文学的感悟能力。名著阅读教学是文学教学,其本质是审美的,理应以感性为主,以促成学生想象的灵活性和丰富性为己任,而不能听任理性的分析取代感性的领悟。因此,我们就要从文学的特点出发,树立起审美的观念,使美回归文学教学的课堂。

2.教师要养成勤读文学作品的习惯。当一名有“文学味”的语文教师,广泛的阅读是基础。教师远离了文学作品的阅读,势必会在名著阅读交流中兜圈子,也势必会语言枯涩,见识浅陋。事实上,学生都喜欢知识面广、文学素养高的语文教师。同时,阅读实践的丰富,对教师自我解读文本的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要上好名著阅读这一板块,必须把广泛阅读作为应备的第一课。诚如于漪老师所言:语文教育质量说到底是语文教师的质量。

3.教师应在学生阅读某一部名著以前,自己先读上两遍,学着欣赏美,也要认真研究其中的疑点和难点,并研读相关的研究著作,加深自己对此名著的理解,精心设计好需要研究的、有价值的课题。这样的前提下指导才有说服力,当然更重要的是有价值性,让学生随你学有所获,让自己教有所值。

二、与家长多沟通,提高家长对名著阅读的认识,解决书的来源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指导和督促离不开家长的特别关注和长期支持。利用家访、电访(与家长通电话)、家长会等各种形式讲述文学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对孩子精神发育的好处,提高家长对名著阅读的的认识。为减轻家长的负担,书籍的来源可以多方面获取。

l.鼓励借阅。定期举行书籍交流会,对交流活动进行记录,并鼓励和奖励其中的积极分子。交流情况要及时公布,这样做可以在学生中形成竞争的格局,更加有利于交流活动的进行。

2.捐献书籍。提倡毕业时留下一本书,并写上自己的寄语,下面多少届学弟、学妹都会知晓你的大名。明乎此,学生都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荣誉感。

3.以成果换名著。对家境特别困难的学生,教师提供其第一本书,并要求认真阅读,以读书笔记、读书报告、读书擂台赛的形式向全班汇报。然后请其他同学打分,根据分数奖励其阅读名著的本数。

三、遵循阅读三原则

1.学生自读、教师引导的原则。整本书的阅读首先必须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基础,学生的阅读不能保证,这一板块的教学意义就会落空。但同时,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切不

可采取“放羊式”的教学法。

2.课外为主、课内为辅的原则。整本书的阅读,完全放在课内进行,教学时间又不允许,也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独立的阅读能力,因此,只有采取“课内外结合,以课堂带动

课外,以课外为主”的方式。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内选编的有限的精彩名著片段和有限的时

间,沟通学生的课外阅读,起好桥梁的作用。

3.略读为主、略读精读相结合的原则。名著的篇幅决定了完全采用精读的方法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安排精读和略读,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如:《西游记》和《水浒传》这种章回体小说,学生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人物或相应的故事

精读,其它采取略读的方式。

“农村初中有效的名著阅读”是一种理想,这理想的实现需要教师不懈的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愿与同仁共勉,一起为之努力。为“新课程”的完美开展添砖加瓦,让我们的学生和城里的孩子一样光芒四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 上好语文课 精心设计是根本——《匆匆》教学设计    下一篇: 示范性教学法在初三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