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适时有度,点石有道——审视语文课堂中的教师评价语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6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本文站在语文教师的角度,着眼于语文课堂评价语缺失的现实问题,提出与书为伴,丰富内涵;适时有度,讲究科学;点石有道,尊重人性三项策略。  

【关键词】  审视   课堂评价语   评价失当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 诚然,新课程实施后,“趣无止境”、“情意盎然”的课堂比比皆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随之发生了质的变化,诸如“赏识教育”、“激励措施”、“闪光点”都成为炙手可热的教育新名词,教师也一心一意地创造出一番“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天地。不可否认的,在现代课堂中,不再缺乏“多把尺子呵护每个生命尊严”的教学观念,不再缺乏“言行关乎情,教训止乎礼”的师生氛围。  

但是也有这样一种课堂现象:教师拟了一份非常完美的无可挑剔的教案,既注意了精心预设,也做好了课堂生成的准备,更想好了课堂评价的视角,可以说是面面俱到。然而,到真正的教学时,却发现,教师评价学生表现的语言贫瘠得就像戈壁滩上的草木,寥寥无几,有了那么几句,也就是“蜻蜓点水式”的“真棒,很好,你是个聪明的孩子,用掌声表扬他!”之类泛泛而评的模糊语言。如此课堂遗憾重重,令人叹声不息。  

现象之一:无言以对
  课堂中,教师面对学生的发言,不假思索,无所用心,或以含糊不清的“哦”“嗯”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发言,或如点将官一般,只会无目的地说“你说”“你说”,漠视学生的学习表现。如一堂内容为《和妈妈说说心里话》的习作课上,其中一个交流反馈的环节,一位教师就采用了这样的方式。
  师:哪位同学先来说一说?
  生1:妈妈,感谢您这十年来对我的养育之恩。以前,我总是惹你生气,我们总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女儿总想找机会向你道歉,却总说不出口。妈妈,愿我们之间能化“争吵”为“和睦”,从此幸福地生活。
  师:嗯。谁再来说?
  生2:妈妈,是您陪伴我健康成长,是您用心血教育了我。每当我放学回到家,第一眼看到的是您那关切的眼神和热气腾腾的饭菜;每当我最无助和灰心的时候,是您鼓励了我,才让我有了信心……妈妈,我愿用一生来报答您!
  师:哦。谁还想说?
  ……
  整个过程,一连请了五六个学生站起来说,面对学生出自肺腑的真情告白,老师无言以对,全以几个简单的“哦”“嗯”来回应。
  现象之二:空泛单调
  评价语言单调乏味,激励方式单一死板,除了“很好”还是“很好”,除了“对的”还是“对的”,不明确地指出究竟“好”在哪儿,“对”在哪儿。只是不知厌倦地做课堂上的裁判,廉价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一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用“这里全是(            ),别的什么也没有”这一句式说话时,学生可说是妙语连珠,如“这里全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别的什么也没有”、“这里全是书,别的什么也没有,简直就是书的海洋”、“这里全是琳琅满目的文具,别的什么也没有,我仿佛进入了一个文具王国” ……但教师的评价语却是极其贫乏,只会说“真不错”、“很好”、“可以”,感觉趣味索然。
  现象之三:言过其实
  面对学生正确的发言,夸大其词,使其无以复加,“你真是我们班最聪明的孩子”“没有人再比你出色了”类似的评价语课堂上比比皆是。如一位教师让学生说说新学的生字中哪些地方特别容易写错,一学生找到了一个字中比较明显的易错的笔画后,教师以一句“你的眼睛真比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还厉害”表扬该生,夸张至极。长此以往,定会造成学生的自我感觉太好,变得心浮气躁。
  现象之四:严重错位
 “语文不是无情物”,课标指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有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尊重学生感悟”的内涵,以为“尊重感悟”就是尊重学生的一切想法,就是脱离文本空谈感受。于是面对学生的一些明显值得商榷的感受,也不敢提出批评和指正意见。明明是值得讨论的地方却称赞“对极了”,明明是信口开河,胡思乱想,却冠以“你真会想象”,长此以往势必对学生的认知形成误导。  

如学生在讨论火烧云的颜色特点时,有的说“五颜六色”,有的说“五彩缤纷”,有的说“五花八门”。教师大声鼓励:“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又如细读深究《赶花》一文时,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想不想成为一个养蜂人,本意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养蜂人工作的艰辛。一学生说:“我不想成为一个养蜂人,太苦了,我可受不了!”教师马上鼓励道:“很好,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尊重学生的感受固然应该,但这位学生的感受显然是脱离了文本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理应及时地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但教师面对这很明显的情感偏差,却听之任之,未作正确引导,不利于学生良好情感的发展。
  一、评价语失当的原因归结
  造成语文课堂评价失当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撇开教师的应变能力和语言功底等有关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因素不说,本人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不外乎三个:
  1、架空“主体”概念。有的教师虽然理论上、口头上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在课堂上仍过多地关注自己课前的“预设”,即“教”的 过程,而忽视课堂中的生成──“学”的成效,没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虽然也有课堂对话,但是骨子里仍然是“我讲你听”“我教你学”,使主体成为“虚幻的主体”。
  2、误解“自主探究”。有的教师对“自主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以为学生的自主就是“自能”“自会”,在课堂上顾虑重重,不敢点拨,不敢提问,不敢作任何讲解,甚至不敢作课堂组织纪律的调控,生怕占据学生的时间,被认为是剥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地位,担心别人说是“满堂灌”,是“牵”着学生走,使主体成为“自流的主体”。

    

  3、曲解“尊重感悟”。“语文不是无情物”,课标中也指出,我们的语文课堂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但有的教师没有真正理解“尊重学生感悟”的内涵,以为“尊重感悟”就是尊重学生的一切想法,就是脱离文本空谈感受。于是面对学生的一些明显值得商榷的感受,也不敢提出批评和指正意见,怕戴了“棒杀”的高帽,使主体成为“盲目的主体”。
   二、改进课堂评价语失当的策略  

1、与书为伴,丰富内涵  

 陶行知 先生说:“读书多,则积累实;积累实,则随时应用,绰有余裕也。我们做教师的,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告诉我们:“衬托着学校教科书的背景(教师的知识)越宽广,犹如强大的光流照射下的一点小光束,那么为教育技巧打下基础的职业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的确,如果教师能天天读书,做到胸藏万卷,在课堂上就能做到妙语如珠。文化底蕴,它决定着我们对于世界理解的深度与广度是不一样的。我们老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底蕴,多与人交流、多学习、多阅读好书,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在课堂上就能灵活应对。  

2、适时有度,讲究科学  

(1)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准确、客观,要敢于否定学生的错误  

准确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灵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有较强的听辩能力,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与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提醒并纠正学生的不足。新课程提倡对学生要多激励,但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否定。学习心理学认为:“学习也是学生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多从正面激励学生,保护和激励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但激励不是无原则的肯定,不是简单的重复。教师的评价应该是建立在正确客观基础上的激励和导向,它必须以真实为前提,把实事求是作为一切评判的基点。教师既要有表扬和肯定的技巧,也要有批评和否定的勇气和智慧。在学生回答有误时,对学生回答中的正确部分及时加以肯定,对错误的部分及其原因加以明确的指出和及时的引导,这是对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的引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在矫正过程中提高。  

(2)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巧妙机智,要敏于引导学生  

评价不仅仅是对知识正确与否的评判,也是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引导。所以教师的评价仅讲求准确性还不够,还必须具有启发性。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学生对材料和问题的理解往往是表层或者单一的,有时候学生的回答只答对问题的一个方面,另外几个方面需要教师的启发和引导;有时学生的思考游离了主题、偏离了材料,教师应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根据情况对学生进行适时的点拨和引导,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概括能力。 叶圣陶 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一个旁听者,也不是一个单纯的倾听者,应该做一个有效的提升者。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敏于从学生的积极思维中捕捉有效信息,并及时提示、启发、引导,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3)教师的评价语言要真诚多样,要善于调动学生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在注重激励学生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这样的情况:简单重复学生的回答,评价语言单调:嗯、不错、好的、是的、答得很好、是吗?并且教师的语调、语速没有多大的变化等。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一门艺术,它植根于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和正确的教学理念。个性化、灵活化、多样化的评价语言是激发学生个体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回答得轻时,教师一句“请你再讲一遍,响一点,让同学们一起分享你的思想,好吗?”比简单的重复学生的答案效果好的多;当学生亮出自己的观点,回答出彩时,教师在语言表扬的同时报以掌声伴以欣喜的表情会更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激发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点石有道,尊重人性  

(1)评价语言要真诚、中肯   

我们经常在课堂中听到老师赞赏学生。我想,赞赏应该是由衷的,没有矫揉做作,没有功利目的。如“你帮老师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你了解得这样全面,一定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真是小博士”。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要中肯,能因人而异,具有针对性地作不同的评价。如:“你说得很好,如果声音再响点就更好了”“这一遍比前一遍好多了,你再读一遍会更棒”。对学生的失败和错误,教师决不能挖苦和讽刺,更不能责骂、惩罚。“说得不完整,真笨”“答错了,站着听”这些评价应该彻底从课堂上消失。   

(2)评价语言要幽默、风趣   

幽默风趣的评价好比“佐料”,给课堂添加了不少“滋味”。魏书生就明确地给自己提出“每堂课都让学生有笑声”的要求,他在课堂上一向力求使用幽默风趣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不仅使优秀的学生因成功而发出笑声,也能使后进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受到触动。比如《晏子使楚》的教学,一个学生读课文读得很不流畅,加字、漏字现象时有发生。老师拍拍他的肩,说:“假如你是晏子的话,我看可能难以完成使命。明天,再请你读课文,要读得流畅,有感情,不加字、漏字。你可得当个合格的‘晏子’啊!”在谈笑中,既婉转地点醒了学生,又提出了要求,激发了学生读好课文的愿望。可见教师幽默风趣的评价语言,能打破课堂内死水般的枯燥局面,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和谐、充满情趣的美好境界。   

(3)评价语言要充满激励性   

中外教育家都极力主张,教师要通过激励来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抑制或消退其不良行为。北京一师附小就规范了一些课堂评价用语,如促其成功:“你想得真好!为大家开了个好头!”帮其成功:“你的想法挺好,能把它说清楚吗?”盼其成功:“别着急,再想想,你会想起来的。”这些课堂评价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寄托了对学生的期盼。当然,以激励为主,并不意味着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一味地激励,没有否定、批评,不提要求,也无助于学生进步。激励的程度要得当,拿捏准确,不要言过其实,也不要随心所欲。否则,激励会失去意义,甚至事与愿违。   

其实,好坏不可一锤定音,意外也需灵活驾驭。评价语要成为精品,全然仰仗教师精雕细琢的功夫,用 于永正 老师的话讲,就是常常琢磨,处处推敲;当然也离不开课前教师的精心思考,离不开经验的成熟与老道。教师掌握一定数量的评价语,以备课堂交流所需,可以使你的教学更加机智灵活。而评价语越是灵活,有效的课堂交流就越显得精致,没有丝毫的缺憾。  

      

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经过实验,这位心理学家得出结论:当一个工人正对活动充满兴趣时,给他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活动本身的吸引力,这就是著名的德西效应。由此可知,当一个学生正对学习活动产生兴趣时,奖励给他们的最好办法就是真诚的评价语。学生在教师真诚的赞美下,从从容容地学习,踏踏实实地探究,真真切切地对话,自然而然地对语文学习产生发自内心的热爱。这种评价语的力量是任何方式都无法代替的!  

撷取的片断“别有洞天”,真实的课堂却是“变化万千”。克雷洛夫也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在我们的课堂中,在师生的交流中,语言就是沟通心灵的桥梁,教师的评价语,是支撑这座桥梁的构架。即兴的课堂评价语,植根于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那种充满个性魅力,随机应变的课堂评价语,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可能的创新思维。当我们在这方面积累了足够的实践经验,吸取了足够的课堂智慧,形成了足够的捕捉和处理课堂信息的能力,自然而然的,可以完成超越。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我敢说:“我一万次地确信,没有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融入的评价语,就不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无尽涟漪!”现在,我们携手新课程,不断丰富内涵,使自己的评价语适时有度,点石有道!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 浅谈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下一篇:对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几点认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