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我与地坛》教案——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研究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靖西中学  黄雄杰  

 

(该教案是笔者负责的省级重点科研课题《南国边陲农村高中语文科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研究》的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研究教案,曾在2008年国家级教案竞赛中获二等奖)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的关键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及母爱的伟大。

2、鉴赏精彩语段,体味作者对生命的珍爱以及对亲情的感悟。

教学重点:

理解地坛和母亲在作者顽强求索中的作用;解开“我”、地坛、母亲三者的关系。理解作者对生命的认识及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作为残疾人对生命的感悟及对生与死的思考,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珍爱。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课前我们先听一段音乐,(播放音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首雄浑凝重激越而有昂扬的《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在完全丧失了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历史上象贝多芬这样勇敢抗争不公平命运的人很多,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张海迪、海伦·凯勒等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我与地坛》的作者史铁生就是其中一个。(史铁生图片)

面对残疾,史铁生也曾一度彷徨苦闷,甚至想到了自杀,但最后还是面对困难,勇敢的活了下来,并拿起笔走上了中国文坛,他现为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会员,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并在国外出版。从残疾到成为一名专业作家,史铁生经历了痛苦的思索。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他的散文《我与地坛》,理解他对生命、对人生意义的感悟。对生命展开思考,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但有时我们需要这份沉重。所以希望大家在课堂上能用心思考,用心感悟。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北京市人,“文化大革命”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农,因积劳致残下肢瘫痪,后返回北京潜心于文学创作,现为专业作家。作品有: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日的玫瑰》、《合欢树》等。

三、整体感知: 请根据节选说一说史铁生的经历。

他在二十岁的时候忽然患了截瘫。最初几年找不到工作和出路,就经常到园子里去思考,母亲也给了他很多安慰和帮助。在母亲去世之后,他终于发表了小说,并且不断获奖,碰撞开一条写作之路。

四、讲析第一部分

1、史铁生对生死的感悟,是和一个特殊的环境联系在一起的,那就是得天

独厚的地坛。(多媒体展示地坛图片)

地坛是明清时皇帝祭祀地神的地方,神圣而庄严,有四百多年的辉煌与荣耀,然而现在的地坛是一幅什么模样呢?

第一部分的第三段进行了描写,下面集体朗读课文第三段,请同学们读后回答:对地坛特征的描写要抓住哪几个关键词?

    2、学生回答,多媒体出示板书:剥蚀、淡褪  坍圮  散落

    3、这样的地坛给了你什么感觉?

    学生回答后板书:荒芜

    4、那么此时“我”的精神状态是怎样的?为什么?请用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出示板书:失魂落魄  残废

    5、提问:现在,请同学来说“我”为什么喜欢去地坛?

    学生回答,提示小结,曾经庄严神圣的地坛被人们遗忘了,双腿残废的“我”似乎也被世间遗弃了,史铁生看着这同样命运的地坛,似乎找到了一个可以排遣郁闷的地方,很快地,他消极颓丧的精神状态和荒园融为一体。

6、当史铁生全身心地融入到地坛中时,他开始专注于这里的一草一木,昆虫雨露,下面集体朗读朗读第五段(注意本段中的景物描写)。

(多媒体展示地坛景色图片)

学生回答:此时在地坛里除了荒芜冷落,他还看到了什么?

  (范读,回答后板书)不衰败

     7、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给了史铁生怎样的启示?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评价学生回答后小结:地坛里的小昆虫和构成昆虫生长背景的草木,他们全都很卑微,可它们不都是在按照自已的方式和自然法则生存着吗?它们并不在意自已栖息地的“荒芜”,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反而使这里不再“衰败”,毫无疑问,正是它们让作者发现了原先不曾想过的朴素道理:生,不由自己决定;死,也不该由自己决定,有权决定这一切的是上帝——自然法则。即使我已经残废了,我也要直面现实,珍爱生命。这也是作者从中感悟的人生真谛。

    板书:直面现实,珍爱生命

     8 、解读自然,由此解读了生命,文中象这样蕴含对生命理解的景物描写还有,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七段,然后把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勾画出来,进行品读。

     9、请一位同学读出你喜欢的句子。

    10、汪国真曾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那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能看出作者的心情如何以及他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回答后小结:夕阳的灿烂,雨燕的高歌,苍黑的古柏,还有不期而至的暴雨、静美的落叶,所有这些,都让我们感受到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应该有所作为的信念。此时,地坛,已不再是一般的人文景观,它已经进入了史铁生的生活或者反过来说,史铁生在他的精神家园里完成了他对人生的第一次思索:直面现实,珍爱生命。

 五、思维拓展:

结合自身谈谈你对生命的苦难的看法。

(多媒体展示如下实例和图片)

事例1:逃避苦难

世界著名的走钢丝人卡尔.华伦达曾说:“走钢丝才是我真正的人生,其他的都只是等待。”他每次都是以这种态度来走钢索的,每次都非常成功。但是1978年,他在波多黎各表演时,从75英尺高的钢索上掉下来死了,令人不可思议。后来也是走钢丝的

    

华伦达太太说出了原因。在表演的前3个月,华伦达开始怀疑自己“这次可能掉下去”。他把精力用在避免掉下来上,而不是用在走钢索上。

事例2:战胜苦难

美国总统林肯21岁时经商失败,22岁参选州议员失败,24岁经商又失败,26岁丧妻,他伤心得几乎崩溃。到 49岁时,他先后经历了10次竞选失败,但他并不气馁,到52岁时,终于当选美国总统。

事例2:笑对苦难

桑兰,著名体操运动员,被誉为中国的“跳马王”。但,这是在1998年7月21日。那是在美国纽约,第四届友好运动会的体操赛场。只是一次赛前训练,17岁的桑兰的一个没有做完的手翻转体动作,结束了她的体操生涯,她的伤势异常严重:第5-7颈椎呈开放性、粉碎性骨折,百分之七十五错位,中枢神经严重损伤,双手和胸以下失去知觉。但从她醒来之后,就没有流过一滴眼泪,从她重新面对公众的目光那一刻起,她的面容就永远浮现着灿烂的微笑。但她正站起来,现在她是清华大学附中的学生,新的人生画卷正在展开。

事例4:利用苦难

美国加州的一位模特在1983年出了车祸,摔断了被她视为最大本钱的两条腿,她并没有绝望,而是充满信心地来关心周围的事情。当她以轮椅代步时,她发现自己使用的轮椅很不方便,就找了两位从事工程技术的朋友改良其功能,将它变为很好用的轮椅,并推销给残疾者使用,不到两年,她的公司已经成为加州业绩最好的公司之一。

事例5: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一片纯沙漠地带。所谓的纯沙漠,就是年降雨量不足一百毫米,

又没有水灌溉的地方。然而,就在这无雨无水,干旱,盐碱,人称“死亡之海”的沙漠里,却有着一种古老树种----胡杨树。无论是站着的胡杨还是身躯弯曲或者扑倒在地的胡杨,在它的脚下,均不见有一棵小草在生长。干裂得张着大口的地面上,弧形的裂纹,一环套一环,直接苍天。胡杨树,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面对不幸,面对坎坷,它们竭尽全力抗争,显示出生命超乎异常的伟大。  -----《准备十八岁》袁丽娟

六、任选一题即兴演讲

1、感悟生命

2、生与死

3、活着,真好!

七、布置作业:阅读史铁生的另一篇散文《秋天的思念》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课文第一部分,史铁生从地坛得到了启发,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在课文的第二部分,地坛从我们的眼前退却,渐渐淡化为一个背景,成为人物活动的场所,而我们眼前更加清晰地浮现一个伟大的形象,——母亲。

二、研读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跳读第二部分,概括母亲的形象。

学生回答后板书:苦难  顽强

     2、母亲的苦难何在?

       (1)儿子残疾“母以子贵”不幸。

       (2)儿子不理解母亲,发脾气,她得默默承受。

       (3)他得以自己的微笑来化解儿子的痛苦。

     3 、 苦难而顽强的母亲给了我什么生活的启示?

      学生回答后板书:直面痛苦   追求幸福

     4、可是史铁生并不是一开始就理解母亲,逐渐的,随着思考的深入,精神阅历的广泛,史铁生终于理解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母亲完全是在苦难的折磨中度完了自已的一生。母亲以他的的活法,无言地告诉了我应该以坚韧的意志直面艰难的命运,以深沉的爱关注痛苦的人生。可惜“我”直到母亲因病去世后才隐隐感觉到了心里的失落。下面请听一段史铁生的内心独白。

(播放朗读录音)

母亲已经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留给作者的只是无尽的追悔与哀怨。

母亲已经走了,再也不会回来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留给作者的只是无尽的追悔与哀怨。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满文军演唱的歌曲《懂你》。(播放视频)

 

懂        你

满文军
你静静地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
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花静静地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诉你
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你

多想告诉你
你的寂寞我的心痛在一起

5、你们喜欢这首歌吗? 为什么?(歌词、旋律、镜头)

6、如果你是导演,你要为史铁生和他母亲拍这首歌的MTV,你会选取他们生活中的哪些镜头来祭奠这位伟大而苦难的母亲?请同学们讨论后回答。

7、小结:“我”去地坛,母亲送,“我”在地坛,母亲忧,我久在地坛,母亲找,这一组组感人至深的镜头,让我们真切地感悟到了母亲深沉的爱以及在“我”终于读懂了母亲后痛彻心肺的悔恨和无法弥补的遗憾。所以我希望在你们今后的生活中,千万别再留这种遗憾。

三、全文小结:

其实,生命就是这样,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

     四、思维拓展: 感受伟大的母爱(多媒体展示一组照片)

1、母亲的眼泪中流露着多少爱,希望和失望的泪。

2、儿子对母亲的一句“辛苦了妈妈 ”让母亲热泪盈眶!

3、美国反战母亲用行动体现了一种最无私的母爱!

4、母亲看到儿子从远方寄来的照片,欣慰的笑了。

5、满面布满皱纹的老母亲,但她的脸上、目光里仍然流露着一个母亲的慈爱。

6、多媒体视频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再次感受母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歌声中教师小结:

母爱

是毫不张扬的,

是无私的、 崇高的。

它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

 

     五、课外练习

请根据以上图片和歌曲,结合自己对母爱的认识,以《我为母亲画张像》 或《母爱深深》为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写出自己心中的感动 。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下一篇:高考语文 散文解读“三步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