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浅谈高中语文课程与有效教学的整合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7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谈高中语文课程与有效教学的整合

  温岭市箬横中学  徐亨富

  摘要:在《2008年语文教育研究综述》中提到人们开始“认识教学设计与实施之间的关系,聚焦有效教学”。这两年有效教学是一个时兴的词语,老师们在教学中言必称有效。只是,我们的有效教学是不是真的有效呢?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在实施有效教学时是不是考虑到学科本身的特点?我们有没有把高中语文课程与有效教学进行整合呢?本文试着从教学目标的长效与时效、教学内容的实效与虚效、教学流程的高效与低效、教学手段的正效与负效这四方面探讨高中语文课程与有效教学的整合。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有效教学  时效  长效  实效  虚效   高效   低效   正效  负效

  在《2008年语文教育研究综述》中提到人们开始“认识教学设计与实施之间的关系,聚焦有效教学”。这两年有效教学是一个时兴的词语,老师们在教学中言必称有效。只是,我们的有效教学是不是真的有效呢?我们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在实施有效教学时是不是考虑到学科本身的特点?我们有没有把高中语文课程与有效教学进行整合呢?如果我们细细研究语文课程尤其是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和有效教学的内涵,就会发现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什么是有效教学呢?“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教育发展研究,2007,(01)。)

  而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中提出了“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的观点,里面是这样表述的: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应该让学生在广泛的语文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语文课程特点)……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学生对于应用性目标、审美性目标、研究性目标可能各有侧重,教师应该帮助他们通过适当的选修课实现其目标。(高中语文课程特点)

  应该说,语文课程跟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高中语文课程与小学、初中语文课程也有着一些差异的,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结合课程特点。具体来说,我觉得要想在高中语文课堂达到有效教学,应该处理好下面四组关系:

  一、教学目标的长效与时效

  要想达到有效教学,肯定就要考虑教学目标,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达到了预期目标的教学行为,才算得上有效教学,如果只是在课堂上追求效率,但所达到的目标与预期目标南辕北辙,那即使最有效率,也是无效的。所以,我们想达到有效教学,首先必须考虑教学目标。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有长效与时效之分。教学目标的长效是从影响学生一辈子的效果来考虑的,时效却是从影响学生一时的效果来考虑的。在课堂中,有些所得可能对我们一辈子都有用都产生积极的影响,有些所得可能在考试中或者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产生积极的影响。那么前者就是长效目标,后者就是时效目标。

  那么,在高中语文课堂中,什么样的目标是长效目标,什么样的目标是时效目标呢?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段话: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这段文字,我们可以说凡是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凡是能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有个性发展奠定基础的教学目标就是长效目标。而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的教学目标则是时效目标。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兼顾教学目标的长效与时效。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肯定要考虑到时效,如果不能在单位时间内让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探究能力,那肯定实现不了有效教学。但很多时候,目标的时效并不等于长效,很多时候时效目标往往是为了应试服务的,具体量化为学生的一个个分数。而这个时候,这种目标就可能丧失了长效。我们的学生可能在高中一段时间(一月、一年、三年)中可能很有用,但如果以后进入社会后,就什么都忘了,什么都没用了。比如某些语法知识,在我们的教学中可能很有用,也可能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或者学生的成绩,但进入社会,这些知识基本上都不会再用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在确定语法知识的教学目标时,就要考虑到它的时效和长效,就要教到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语文的水平上,又要删除一些无多大用且难度大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的实效与虚效

  目前语文教材的编写大多采取“选文式”,即语文教材由一篇篇相对独立的选文组成。选文式教材的教学价值存在不确定性,一篇文章,我们可以这样讲,也可以那样讲。就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而言,教学内容的确立无疑是首要的。正确的教学内容一旦确立,即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不那么流利,教学方法不那么花哨,我们的教学也是有效的。所以说这些正确的教学内容能实现教学的实效,反之则走向教学的虚效。

  而怎样的教学内容是正确的能达到实效的?这又跟教学目标的有效性有关。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学生的学习效益,因此,从学生的角度确立教学内容的起点和目的地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原则,起点过高或过低都无益于有效教学的实现。而能否实现学生的学习效益,肯定就要看看教学内容的定位是否扣住了教学目标的长效与时效。

  王荣生教授也提出“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的观点。“教什么”是指教学内容的选择,“怎么教”则是指教学方法的设置。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教什么”的问题似乎更不值得一提:“既然是语文教师,教的自然是语文。”看起来,这是无需求证的事实,但问题又恰在于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习惯着眼于“怎么教”,课上得如何精致精彩,考虑最多的是怎么教的方法问题,先怎么教、再怎么教、后怎么教,如何将多媒体课件精彩地展示等。可就是没考虑到或者很少考虑到教这些有用吗?能实现我们预定的有效教学目标吗?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吗?我们拿来一篇高中教材中的文章,可教的可能涉及到很多东西,比如字词句等基础知识,文章的思想情感,作者在文章中所用的与众不同的写作技法。而一节课或者几节课是很难把方方面面都教给学生的。更重要的是高中生已经有了某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了,即他们内心形成了“召唤结构”。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考虑的是在这么多东西中,我们选择教什么内容是最有效的、学生最需要的、也最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而教什么又是最无效的、学生已知道的、提高不了学生语文素养的。那么那个最有效的内容就是实效的教学内容,最无效的内容则是虚效的教学内容。

  比如我曾经听过两位老师同上《扛椽树》一文,一位老师从“遇见”这个角度来整体阐释文意,一位老师却从个别字词如“泼”上扣字眼,详细地讲写作手法和炼字。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哪个最能实现学生的学习效益呢?笔者曾经调查后发现前者更易为学生所喜欢和接受,因为他们的内心对“遇见”这个话题有了一个“召唤结构”,而老师刚好结合《扛椽树》对“遇见”进行了深度的阐释,这种阐释是他们渴望知道的。这种渴望会升华他们的情感和认识,可能会带来教学目标的长效性。而后者所讲的写作手法可能是我们老师认为最有效的能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内容,但却不是学生最渴望知道的内容,所以他们内心的“召唤结构”就不会接纳这些知识,即使在老师的威严和分数的诱惑下,他们会接受这些知识,但只能达成教学目标的时效。如果在时效和长效之间作一个选择,我觉得我们还是应该选择长效。

  所以说,教什么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实效和虚效,我们一定要慎重选择。

  三、教学流程的高效与低效

  教学流程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指的是实施教学的整个过程,包括教学设计的制定,教学过程的组织,教学意外的处理,教学节奏的把握。在这个实施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肯定会带来高效与低效之分。

  那怎么的教学流程算是高效的?怎么的又是低效的呢?是不是一环扣一环的流程、充分利用学生的每一分钟的流程就是高效的呢?我想这不一定,如果一环扣一环,可能从表面上看,非常有效益,但实际上往往只注重了教学速度而忽视了教学广度和深度。从语文学科尤其是高中语文来说,学生在小学和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素养。这个时候,就“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的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充分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面临的选择,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从这可看出,如果只注重教学速度,没有了深度,肯定不能够支持学生特长发展和个性发展的。

  我们很多老师的教学往往在日积月累的劳作中渐渐趋向程序化,具体表现为教学设计制定的模式化,教学过程组织的简单化,教学意外处理的冷漠化,教学节奏把握的无序化。一切都按惯性来做,这样的教学流程肯定不会是高效的。一个真正高效的教学流程应该是教学设计新颖、教学过程组织复杂、教学意外处理艺术、教学节奏把握张弛有度。这节课可能是缓慢的,其中可能允许学生有“闲暇”的时候,但只要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律,那应该是高效的教学流程。我们要想到我们的学生也是人,不可能做到一节课每分钟度能高效专注的投入到学习中,而且更重要的是语文学科并不是一门追求逻辑推理的学科,而是一门具有人文性的带有模糊性的具有不可测性的学科,这样的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上需要有教学深度的“教学留白”和“学习思考”,只有如此,才能达到教学的长效目标,才算教学流程的高效。

  比如上《荷塘月色》,很多人都会选择这样的教学流程:先朗诵或听录音,然后整体把握梳理文意,讲完文章结构后,再细细分析三段描写荷塘月色景色的手法及作用。这样的教学流程可能环环相扣,也可能有速度,但却不一定是高效的,毕竟这样的教学流程在教学设计上模式化,教学过程中简单化,如有教学意外,可能有些老师也会因为要落实教学设计而冷漠化处理,而教学节奏可能是一直处于紧张状态,让学生自己没有了可以“悟读”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就不会有课堂的生成。同样上《荷塘月色》,我曾经这样组织流程:先从题目切入,让学生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荷塘和月色的景色的,然后让学生谈谈你读了那三段景色后的感受,其中适度的点拨一些手法,接着让他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花那些笔墨去写荷塘和月色,最后点出散文中的“景”与“情”的关系。这样的教学设计遵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教学过程有一条主线,教学节奏也并不是一味的处于高节奏中。

  四、教学手段的正效与负效

  什么是教学手段?很多地方是这样定义的:教学手段是指教学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媒体和设备,它是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物质条件。我觉得除了这个有形的物质的教学手段外,还应该包括无形的教学方法。毕竟用什么方法来教也是教学活动得以有效开展的条件。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要素,教学手段是不可或缺的。

  从有形的角度来说,教学手段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两类。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张嘴在传统教学手段中最为关键,被戏称为传统教学手段的“三大件”。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别于传统教学手段,它还可细分为电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这两种教学手段孰优孰劣真的不能一概而论,但从语文课堂特别是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来说,我觉得应该要考虑着这两种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正效与负效。

  高中语文课已经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很多时候更担负起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而语言尤其是汉语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模糊性人文性更需要我们慎重选择教学手段。有时候,传统教学手段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往往能够把某些东西教得“天花乱坠”“想入非非”,达到了最大的教学效果;有时候,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声光影把某些抽象的道理阐述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也达到了最大的教学效果。这些都是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正效。反之,如果,传统手段不能很好辅助教学,现代化手段干扰了正常教学。那就是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中的负效。

  在这里着重提一下现代化教学手段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负效。现代化教学手段容量大,手段多,往往在高中语文课堂被广泛采用。但我们在使用这些手段的时候,往往没有顾及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语文本身的特点。要不是造成信息量太大而学生接受不了,要不是那些手段干扰了课堂的“语文味”“语文性”。我觉得不管何种手段,都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语文。切忌因为我们自己方便而不管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语文本身的特性。

  同样教学方法也是如此,“文无定法,贵在适用”。教学方法肯定也要遵循适应的原则,即一要切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二要切中语文本身的课程特点。

  结语:

  语文是一门独特的学科,高中语文更有自身的特点,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一定要整合高中语文本身的特点,切不可学潮流照搬照抄。我们在课堂教学前要多想想教学目标制定的长效与时效、教学内容选择的实效与虚效、教学流程组织的高效与低效、教学手段采用的正效与负效。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产生真正的有效。鲁迅先生说过“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这话也许对我们会有所启示。

  参考文献:

  1、《语文有效教学的几个误区》  耿世涛  《语文学刊(学术综合版)》2009年第6期

  2、《论有效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申群英    北大附中附小网校 教师版

  http://www.pkuschool.com/Kegai/Kgyt/QT/100123159.html

  3、《教学手段“孰优孰劣”不能简单判断》陈如平  《中国教育报》2006年7月12日

  4、《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5、《浅议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闲暇意识”》 郭芬   《语文教学研究》2009年第7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曲问,课堂教学之奇葩    下一篇:浅论文本对话中的张力与弥合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