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语文论文

倾听——一种更需重视的能力

所属栏目: 语文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08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倾听——一种更需重视的能力
温岭市新河镇中学  陈丽斌
[摘  要] 《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提高学生素养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听”的能力是组成个人素养的各项因素中最为基础的一种。鉴于课堂上存在学生“听而不闻”“心耳不一”“虚假倾听”等不良的倾听现象或倾听习惯,笔者从“身传言教,用良好的倾听习惯感染学生”“ 正本清源,用动听的读讲来吸引学生倾听”“ 优化整合,板块教学有益于学生的倾听”“ 启发点拨,教师要想办法教会学生倾听”“ 一以贯之,让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成为一种素养”等五个方面作了些浅层次的思考。
[关键词]  听课现象  倾听习惯 个人素养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可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加州大学对人类沟通时间分配的一份调查显示:9%的时间用于书写,16%的时间用于阅读,30%的时间用于说话,45%的时间用于听。足见“听”在社会交际中的重要地位。以言语为主要传播手段的语文课堂,倾听就尤为重要了。那么课堂上学生的倾听情况如何?语文教师又该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呢?
一、几种不良倾听现象或习惯
倾听,《辞海》释为“侧耳而听”。课堂倾听有别于平时的听,听人闲聊,可以漫不经心,也不在乎获得多少。课堂倾听要求精神饱满、目标明确、有所获益,这必定是一种吸收性倾听,获得的多少决定着教学的成败。而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听而不闻”的情况。听课效率低下,在于他们有着许多不良的倾听习惯。大致罗列如下:
1、心耳不一,虚假倾听。在课堂上,我们不难发现仅带着“身”的倾听者,他们或精神萎靡,或神思旁逸或无所适从。但当老师视觉的余光扫及他们的面孔,他们的表现是呆滞而不是凝重,点头但决不是明白。究其原因,一是缺乏基础,跟不上课堂节奏,久而久之变得无心倾听,点头出于心虚;二是受过多声像的诱惑,尤其是网络游戏的诱惑,课堂教学语言难以造成他的听觉冲击,点头是为了掩饰;三是情绪上的抵触,他们受到社会上不良思想的影响,如读书无用论,大学生工作无着落,思想上厌倦书本知识,尤其是语文知识,点头是出于礼貌。
2、缺乏思考,全盘接受。在课堂上,有些学生思想高度专注,课堂笔记面面俱到,字也写得工工整整。他们生怕听错一字,漏听一点。可在复述中,我们会发现他们语无伦次,片面而不完整;在检测中也会发现他们的低级错误,甚至是颠倒了是非观点。
3、急于言表,中途打断。这类学生基于认真倾听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但思考缺乏深度,仓促发表倾听感受,导致讲解中断,倾听中止,降低了课堂效率,甚至会扰乱课堂秩序。从小处讲,这是学生单纯思维的体现,直来直去无遮无掩。从大处讲,是学生缺乏涵养,性格急躁的表现。
4、断章取义,胡乱理解。面对复杂信息,缺乏筛选整合能力,仅凭自己的喜好,保留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譬如一个简单的口头通知——周六上午十点集中教室去长屿看熊猫。老师的意图是让学生记住时间和地点,而学生回教室复述的信息一不小心就剩下他们感兴趣的“看熊猫”了。
二、应对策略
(一)身传言教,用良好的倾听习惯感染学生。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到示范的作用。师生的双边活动建立在相互倾听的基础之上,教师的倾听就是学生的榜样,引领学生的方向。
新课改后,在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是最好的引导。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良好倾听行为、倾听水平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倾听学生朗朗的读书声,我总显得极为专注,甚至陶醉于其情景之中,因为倾听需要专注,倾听需要尊重和理解;倾听学生满意的回答,我总不吝美言充分赞许,脱口而出的是“棒”是“好极了”,因为倾听需要平等,倾听需要激励和赏识;倾听学生模糊的回答,我也用温和的目光注视着他,因为倾听需要期待,倾听需要谦虚与耐心。
当然,身传言教的同时还要树立起学生中的标兵,培养越多的具有良好倾听习惯的榜样,就会逐步形成氛围,整体提高倾听效率。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总之,老师要放下架子,侧耳倾听,俯身倾听,就会给学生勇气与动力。学生就会自觉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内心的真实感受。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最能吸引学生倾听的。
学生行为教师情态遵循原则
朗读课文专注甚至陶醉,平等谦虚的原则、耐心专注的原则、
尊重理解的原则、赏识期待的原则
回答提问肯定、赞赏
陈述观点鼓励、赞扬
(二)正本清源,用动听的读讲来吸引学生倾听。
“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途经就是教师的言语。教师的言语如钥匙,能开启学生心灵之门;教师的言语如阳光,能哺育知识的种子使之茁壮成长;教师的言语如标尺,能让学生懂得如何丈量做人的距离。正其本,清其源,言语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倾听的得失。我认为对教师的言语有以下三个层面的要求:
1、清晰准确,高低适度。教师的言语优劣应以学生的倾听为尺度,能够入耳入心是最高标准。因此清晰准确应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有副古对联:其身察察,怎可受物汶汶;以己昏昏,岂能使人昭昭!在语文课堂上,只有教者昭昭,才有可能使学生昭昭。教者昭昭绝不是指“分贝”高,课堂上用语的音量当然不可细若蚊声,但声如洪钟,耳内嗡嗡,亦易成噪音,难以形成有效倾听。清晰响亮,高低适度才是常态。
2、抑扬顿挫,动听入耳。语言的魅力还在于它的语速与语调。教师的课堂用语,绝不等同于一部流声机,清晰的发音,标准的语速,一旦僵化就变得呆板,干瘪而无味。抑扬顿挫,动听入耳就是课堂用语第二层面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触摸到学生情绪的温度,把握教学内容的润湿度,自如地操控语速与语调,紧张时激昂,和谐时舒缓,如此方能感受语言的变化多端,语境的变幻莫测。如此这般,你就充分保证了倾听的有效性。语文课堂也就成了艺术的殿堂。
3、情趣横生,妙不可言。这是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打开“百度”,输入“朗读”,你会搜索到众多要求语文教学回归朗读的文章。如《朗读:回归语文教学本质的有效途径》,在“化文为诗教学法”“非指示性教学法”“自主参与教学法”等百花盛开的语文教学园地里,呼吁着朗读的回归。因为朗读是输出,倾听是输入,双方的互动,融合了文本与读者的距离,教者如能朗读得情趣横生,学者肯定能听得妙不可言,语文的境界得以提升。
教师言语层次基本要求忌
清晰准确,高低适度正音错字、漏字、添字
抑扬顿挫,动听入耳正调、正速呆板
情趣横生,妙不可言情态多变、情绪适当脱离文本、脱离学生
(三)优化整合,板块教学有益于学生的倾听。
1、板块教学,优化教学内容。早在1979年,魏书生老师在透析初中六册语文教材的基础上,画出了“语文知识树”,确定为4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一篇课文的讲解,如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之《藤野先生》,你可以落实“双基”;可以滔滔不绝介绍鲁迅生平,认识其人生路;可以慷慨激昂地陈述社会背景,感受一段屈辱的中国史;也可以反复诵读来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我认为,老师对四十五分钟所作的安排,应该遵循学生的倾听规律,对以上内容进行筛选、优化、整合。泛说鲁迅生平、社会背景,能让倾听者总体把握文本,精讲人间关爱与温情,就应让倾听者动情、感激。以此情感引领,就能更真切地领会本单元之《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等课文。教学的设计不能太零散,一会儿让干这,一会儿让干那,一定会让倾听者无所适从。泛说精讲,就是在遵循学生倾听规律的基础上,整合优化,板块教学,提高倾听的有效性。
2、精当提问,整合教学思路。精当提问,引导学生倾听方向。仍以《藤野先生》为例,有一节学习探究课是这样设计的。中心议题:从相识相处到惜别,作者对藤野怀着深厚的感情。分列问题:1、初次相识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添改讲义”表达了师生怎样的感情?3、如何理解询问中国女人裹脚一事?明确的议题,精当的问题设计,让学生很快解读文本,感受到师生情深。当然《藤野先生》一文有着丰富的内涵,同样一段文字,设计的问题不同,效果有异。如: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如果单纯从文句出发,分析鲁迅思想,自然得出其弃医从文之爱国情操之肇始;如果从文本出发,一个弱国学生在异国求学,勤奋好学而得到老师的肯定,自然浸透着藤野先生的治学态度。因此,教师的引领尤为重要。
3、适时留白,设计教学过程。适时留白,强化学生倾听的效果。倾听担负着学习的主要使命。长篇大论,喋喋不休,容量增加了,倾听的负担加重了,效果降低了;颠三倒四,面面俱到,内容全面了,倾听者的趣味降低了,有效性就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的适时留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留白也有多种技巧。可以展示画面,播放音乐,让倾听者对所听内容展开无穷的联想;可以适当重复意蕴丰富的语句,让倾听者有时间琢磨关键处的奥妙,领会哲人的微言大义;可以在紧要处嘎然而止,让倾听者顺着自己的感受,体味智者的匠心;也可以给倾听者长时间的澄清,心无杂念,自然容易了然于心。总之,倾听需要留白,让倾听者有足够时间消化,那才是有效的倾听。
倾听设计要求忌
内容要优化整合遵循倾听规律无系统
提问要精当引导倾听方向没序列
适时留白调动倾听热情满堂灌
(四)启发点拨,教师要想办法教会学生倾听
“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倾听亦然,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没有固定的法则,刻意地去追寻法则,用于框定学生纷繁的倾听习惯,到头来肯定是事与愿违。但任凭学生不良倾听习惯的滋长蔓延,不懂良好倾听的心理,不创设培养良好倾听的氛围,肯定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会远离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因此,如何在课堂上、作业解答中、思想沟通里适当点拨形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技巧、方法,对其好习惯的形成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1、良好的倾听心态的渗透。心定神宁,才能听得真切,听得细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倾听的反应是有所不同的,那是出自他们不同的心理。有些学生对同桌的发言不屑一“听”,近在咫尺,却听得不明不白,这是缺乏虚心;有些学生不等同学表达完整的意思,就急于表白,弄得课堂尴尬,这是缺乏耐心;有些学生听课时觉得理解掌握,而表达时却丢三落四,极不完整,这是缺乏细心;也有的学生对课堂内容很重视,边听边记,全盘接收,以致把一些纰漏也当作了真理,这是缺乏用心。专心致志,方能富有成效。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学会虚心倾听、耐心倾听、细心倾听、用心倾听,做到真正的专心倾听。
2、不同倾听目的的提示。目标明确,效果才会显著。每节课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如果落实基础知识,就要限定明确的范围,因为记忆性倾听,要求准确清晰,适当的数量才会激起倾听者的热情,确保倾听的效果;如果是对文句的哲思,就要清晰地表达所思文句,因为深刻地思辨需要精准的理解;如果是让学生对所读文章的意思作一评价,那么我们就留足时间,评判性倾听需要较长时间的思索,倾听获得的信息,经过大脑的严密处理,才会得出一个自己的结论。因此,目标不同,倾听有别,有记忆性倾听、理解性倾听、辨析性倾听、评判性倾听等等。总之,明确倾听目标,有的放矢,才会使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有效信息,才能提高效率。
3、多样专题活动的巩固。方法的习得需要练习的不断巩固,组织多样的专题活动,让学生在趣味之中认识倾听的重要,并熟练地运用倾听的方法和技巧,逐步成为自身的素养,最终会终身受益。如进行抢答赛,当“猴急”的学生在没有耐心听完问题就急于表达而屡屡遭挫时,可以提醒要学会“心静神定”;当反应迟缓的学生还没有把问题思考明白而有人已经回答完毕时,可以提醒要“抓住要害,集中攻击”,要学会细心倾听,有辨析地倾听。这样的活动,在校园、在班级、甚至三五人等都可以进行,小的如听绕口令,大的可以是故事会、辩论赛等。
专心倾听
耐心倾听
细心倾听
虚心倾听
用心倾听
(五)一以贯之,让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成为一种素养。
被誉为拯救美国经济的民族英雄摩根曾断言:决定成功的条件就是性格。是的,性格主宰一个人的命运,而性格形铸于这个人的众多习惯。众多良好的习惯形成你良好的性格,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最为基础的。老师应该努力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倾听习惯,并逐步变成学生的一种素养,那就要把良好的课堂倾听习惯,用于生活交际。
用正确的态度去倾听妈妈的唠叨,你会倍感母爱的温馨;用心地倾听朋友的争论,你会领会友情的真挚,细心地倾听路人的言论,你会感怀人情的冷暖。课堂、生活、社会,一以贯之,学以致用,良好的倾听技能得以检验,学生的个人素养得以培养。倾听生活,生活就会给予你回报,知识才得以巩固,能力才得以提高。一个脱离生活实际埋头苦读者,知识是很难转变为能力,最终必定难以容纳于社会。
水滴只有融入大海,才会永不干涸。一种良好的习惯形成不能仅靠一时一事,这需要一时一事的点拨加持之以恒的努力。我相信只要老师认识到了养成良好倾听习惯的重要,关注学生良好倾听习惯的培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肯定能够提高学生倾听的有效性。
著名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锻炼学生多种能力的新课改的浪潮下,教师不能疏忽学生倾听技能的培养,因为它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认识到学生的倾听习惯是教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并长期有效地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我相信,课堂效率肯定倍增。
参考文献:
1、《老师专业成长——刘良华教育讲演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冲锋的《教学技能应用指导》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于漪《清晰动听易入耳》《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9年第7期第4页
4、《语文课程标准》 湖北教育出版社
5、魏书生的《语文知识树》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山重水复疑无路——对初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下一篇:留点“空白”天地宽——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的实践与研究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