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乐算好学,为成功学习扬帆——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乐算好学,为成功学习扬帆——浅谈小学数学计算教学

石峰区清水塘学校   余玉辉

【内容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重要的一个内容,也是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一项基本技能。在教学中须更新教师教学理念,理解计算的基础性和工具性及其重要意义。创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紧密的生活情境,从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数学问题,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理清算理,进行有效教学。采用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乐于接受的儿歌形式记忆计算法则,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在巩固练习中采用变式练习,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等方式开阔学生的思路。根据课程的重点、难点科学地设计层次性较强的练习题目培养计算的技能,提高训练效率。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看得清、听得明、读得顺、说得圆的良好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

【关键词】计算、情境、儿歌、习惯

一、  吃透课标,理解计算的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计算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数的基本运算,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要引导学生借助计算器进行计算和探究数学问题。” 这与原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相比有了较大变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内容为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计算。小学数学主要教学:口算、笔算、珠算、估算、简算几种计算。计算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也许大多数老师都很快可以做出回答: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在新课改的今天,计算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获取有关计算知识,更重要的是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力,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促进学生可持续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如果还是把计算教学的目标局限于计算本身,在计算教学中把计算作为专门的技能来学习,显然是不够的。计算应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定要让孩子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懂得计算的重要性。只有能把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孩子,才能在创造性实践中充分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和知识的价值。

现在,由于一些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中鼓励算法多样化的理解有偏差,片面追求算法的多样化,而忽略了算法的优化和学生学习的个性化。算法多样化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新课程强调算法多样化,并不等于只强调算法的数量而忽视算法的优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是算法多样化的引导者,又是优化算法的促进者。当教学中出现多样算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同时要引导学生选择速度比较快的方法或更有利于进一步学习的算法。在优化的过程中,教师应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讨论,让学生在比较自己和别人的算法时,认识到差距,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算法,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只有正确处理好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关系,才能有效提高计算能力。

二、  情境激算、体现计算的价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先要解决学生厌算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一看到计算题就头疼,包括成绩优秀者,他们认为计算没有什么乐趣,是单纯的枯燥的数字游戏。著名的数学家化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的,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学生的实际”。加强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教学的有机结合,呈现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验、感受和理解计算的意义,赋予计算式题生活的内涵。让学生感到计算并不离我们很远,让数学情境生活化、儿童化、趣味化,使学生感到运算是为了解决自己或他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具体问题和困难。只有创设现实的情境计算式题就会焕发生命活力、学生才会感到计算的价值和现实意义、才会引发学生数学思考,提出数学问题,才会把计算当作解决问题的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必然联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主动经历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能感知的情境中学习,除文字叙述外,合理采用了图片、卡通、连环画、游戏、表格等呈现形式,使计算的内容直观形象,图文并茂、生动有趣。这样才有利于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从而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落到实处。

老教材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计算方法的掌握,也是导致学生对计算不“感冒”的原因之一,新教材注重了情境教学,充分利用主题图来进行计算教学,学生觉得数学计算离自己的生活原来如此的接近,学习计算原来如此的实用,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计算教学时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感受,体验、认识运算的实际意义,并利用问题的现实背景经历、体会探索算法的过程;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数学,认识生活。新教材没有把应用题作一个独立的单元,而是在计算的同时学习应用题,其目的也是在体现数学的价值,计算与应用并重。努力创设富有时代性,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得更紧密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我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时,就创设了一个小明帮老师买作业本做奖品的情境,每个作业本0.3元,1.5元可以买多少个作业本?来引入新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果只出现一个除法算式1.5÷0.3,然老师讲解或让学生探究算法,我想那样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作业本与学生天天打交道,学习自然亲切,并每个人都能口算出答案,提出了新的问题,学生能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学生有成就感,思维被激活,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迫切需要探索问题的心理需要。以渴求的心理进入对新知的学习。再来剖析算理,学生自然兴趣盎然,乐学乐算。

三、  有效教学,掌握计算的技能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去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投入知识的发现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不可在教学中独揽课堂,把讲台作为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剥夺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更乐于探索、善于交流,敢于评判。我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创设了分组比赛,看谁算得准,算得快的情境,(题目一组计算简便,一组计算繁杂,但结果相同)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找出规律,悟算理。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我只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原则,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计算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在新知背景中的“联络点”,让学生去观察、比较,诱使学生产生疑问,萌发猜想,有效地引起学习动机,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教师的引导应导在知识的生长点上,导在关键上。如我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列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式子,引入新课,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不仅解决了问题,而且还能抽象成新学的数学算式。而一般的做法是先复习商不变的性质、复习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引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新课标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生活经验。传统的教学是从复习铺垫到新知讲授,这样难以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新知的状态,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会到学习新知的必要性。忽视了对学生的研究,这里安排的复习只是出于教师主观的良好设想,老师为学生提早铺的路、搭的桥,学生不卖账,一定得等到学生迫切前进,急需路桥时,引导他,启发他,探究他,这才象一场及时雨。浸入心田,美不胜收。

    

有的教师在教学计算教学时,只要求学生背下计算法则,按部就班的去计算,一味地强调计算题的量,信奉“熟能生巧”,讲后练,练后讲,以达到学生理解算理,提高技能与速度之目的。其实这样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过久会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心理。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一种典型的低效高耗的教学。这种催逼和急功近利的做法只能毁了孩子。把课堂变为学生接受知识的地方,学生会逐渐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甚至讨厌数学。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独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而应让学生经历一个真正原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体验“做数学”的过程。“做数学”强调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验操作、自主探索、猜想交流中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如果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机械式操作水平,缺少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如我在教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一开始就创设情境出现异分数分数加法,怎样解决这个问题?你想可以怎样计算?让学生探究算法,把机会留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把舞台留给学生。让学生“研究交流”。我只在学生困惑之时,应了学生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自觉的联系旧知,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验“做数学”。这样既教了知识,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歌谣记法、体现计算的趣味

一切智慧在于记忆。针对小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利用网络和各种教参资料搜集的有关计算的儿歌,穿插在计算教学过程中。一为提高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也为活跃课堂气氛起到了作用,儿歌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学生乐于接受。比如我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在学生探究出计算法则后,总结时我出现了以下这首小数加减法儿歌,

计算小数加减法,       关键对齐小数点;

用零补齐缺少位,       便可进行加与减。

学生吟诵几遍,计算的兴趣,速度,准确性大大提高。也将一堂计算教学课推向高潮。

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在学生了解了计算的算理后,进行练习时,出现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被除数和除数移的位数不一样多,习惯性的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去掉小数点当作整数去除,二是位数不够要补0的问题,做题的时候总有一些学生出错,让他们站起来讲错题说明,往往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但一到练习时正确率总不能得到保证,这时又是儿歌帮了学生的忙,儿歌是这样的:

除数是小数,移位要记住;  移动小数点,使它变整数;

  除数移几位,被除同样多;  数位如不够,添零来补位。

简单四句话,又好记又上口,以后学生每每遇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立马就将这儿歌在心中过一遍,这样就从方法上保证其正确性,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也上来了。当学生有错,我要学习小组长帮助时,小组长张口就是这四句儿歌,一一对照,帮助时做到有理有据,受帮学生也好理解。并且儿歌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往往一首儿歌能做到影响深远和久远。有时没有现成的儿歌,学生就饶有兴趣地一起来编,尽管编的儿歌在韵律上,在措词上的质量不是很高,但学生在编儿歌的时候,激情高涨,同时也加深了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一举多得。

五、  变式练习,提高计算的技能

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计算能力。计算能力是通过口算、笔算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加以培养的。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仅表现在计算正确、迅速上,而且表现在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上。加强口算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同时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大有禆益。我每节课的课前都安排3分钟各种形式的口算练习。口算基础训练,全员参与,是全面热身。计算课练习的形式也做到多样化,通过“填一填”、“议一议”、试一试、猜一猜等多种形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练习,如“开火车”“对口令”“找朋友”“夺红旗”“个人夺冠赛”等,这样能使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在笔算练习中我设计有层次的题目,先是直接运用法则的题目,然后是变式训练题目,灵活运用知识,最后是探究性、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要求学生做到不仅会计算,而且更要会说过程,说想法。一定量的口算、视算、听算练习,让学生将学过的运算牢固掌握。

教学中单纯、枯燥的计算与练习,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厌倦,因此练习中应多一些思维含量,增加一些趣味性、挑战性、人文性和实用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问题的解决留有较大探索的空间,力求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练习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化,除了默算、听算,还有算法交流、找规律、相互出题、师生比赛、游戏等。在教学中我重视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教完运算定律后,我设计了一道2.5×4.8,你能想出几种方法解答的开放题,使学生感到既亲切又富有挑战性,就会积极地尝试各种不同的策略进行探索。学生的计算方法可能不同,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又体现出追求算法多样化。在交流中,要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呈现各不同的个性,同时还要引领学生对同伴的方法进行理解,让大家欣赏到各种不同个性的精彩,达到思维的相互沟通、融合;最后教师的总结是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归类,是在多角度发散之后的聚合,是一种提升。

六、  习惯养成、体现计算的严谨。

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学习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养成习惯的过程。小孩子在计算的过程中,容易抄错数字,看漏题,或者把加号看成减号等造成计算错误,这是小学生运算中最常见的问题。要想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在教学中,要防止学生养成马虎、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看得仔细、听得专心、读得清楚、说得合理完整的良好习惯。教学中我准备若干视算卡片,出示时间从长到短,练习难度从易到难,要求学生看得认真,答得准确。坚持每课一练,长抓不懈。计算教学除了要求学生认真看题外,还应该把着重点放在指导审题上,寻找题中特点、思考计算法则、运用运算定律、选择最佳的解题方法。对于较复杂的题目,应指导学生综合思考、全面分析,寻找难点的突破口。有些学生计算失误与智力无关,而是由于书写不符合规范或不良习惯造成的。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按照正确的、规范的要求进行作业书写,避免看错和抄错而造成计算失误。要求学生主动找教师订正作业,促使学生自动检查批改后的作业。我采用奖励刺激,作业连续5次“优”者,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另外,课堂作业练习指定一两位学生进行口头验算,以促进学生验算、检查习惯的形成。对于较难的提高题或综合题的练习作业,也可以让前后桌的同学开展讨论,评出正确、合理、简捷的解题方法,逐渐养成主动检查和订正的良好习惯。

      

学生学习知识总要形成技能并养成一种习惯。身教重于言教,要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来影响学生。例如,我每次板书列竖式计算时,我都按规定进行正确的书写方法和位置进行板书,横线都用直尺画。教学小数乘法,乘积末尾有零的,要养成先点上小数点再划去末尾的零的良好习惯。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书写和习惯养成应做到正确、合理,防止产生负迁移而造成计算错误。

总之,计算教学要与应用教学相统一,它们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没有了计算教学,应用教学就无法正常教学;没有了应用教学,计算教学就乏味、无趣。计算课要想上好,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从学生的现状出发,创设好的数学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保证他们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巩固提高所学的计算知识,并让他们获得学习数学的深刻体验。

 

 

 

 

 

参考文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育》                辽宁教育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师》                 上海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教法》             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教学参考》                 广西教育学院杂志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低年级段计算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促进学科整合 感悟数学文化——浅谈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