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 兴趣盎然的数学计算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兴趣盎然的数学计算

镇中心小学 

数学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和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数学教学尤其是计算教学,一直是捆扰师生教与学的难题。在新课程标准的的有效实施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渐渐的不再畏惧计算了,是什么原因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我们对教材和学生都做了有一点研究,下面是我们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的一些感受:

一、           联系生活,激活教材,让学生“玩”数学

新课程强调教材内容要回归生活,要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僵硬的知识”“知识形态的知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有生命的知识”,让学生懂得教材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在课程改革实验中,为了使学生“玩”好数学,要更多地思考一些提供学生玩的素材,从学生身边或社会生活中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作为教学材料,对材料进行重组与整合,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使数学教学内容接近学生的生活, 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儿童喜欢的、感兴趣的游戏方式来组织数学学习的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索知识,体验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使数学课堂成为愉快的思考场地,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感到数学“好玩”。

例如:教学“认识元、角、分”时,让学生走出校园,利用课外时间和父母一起到超市去逛一逛,看一看。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小小文具店”的模拟生活情境,为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了一些文具:尺子2元、铅笔1元、橡皮1元、笔盒8元、……,让每组选出一名学生扮演售货员,其他组员用准备好的“人民币”去尝试购买自己需要的文具,进而,再让学生思考:假如你只有10元钱,你能买什么文具?学生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得出十几种不同的购物方案,既锻炼了口算的能力,又充分体现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和创新性。这样,教师结合学生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加强经验,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自己动手,玩得尽兴,学得轻松,更能在玩中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也在活动中锻炼了学生参与时间活动的的能力。

又如:“乘车”教学设计中,教材创设了“上上下下的”乘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这个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表演,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加减混合计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同时可以领会到数学与现实的密切联系。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让学生在玩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而且对混合运算的的顺序和计算方法记忆犹新。

二、           创设多样情境,激发学生合作、探究、交流

1、游戏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兴趣

皮亚杰说得好:“所以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依赖于兴趣。”特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针对课堂教学是重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参与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争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化机械重复、枯燥乏味的练习为具有数学意义的活动。

在游戏中,学生“玩”了,“乐”了,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发展,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如:在教学中开展对口令、猜一猜、口算开火车、夺红花、找朋友、小小邮递员、摘苹果等游戏,都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 “20以内的加减法”中可以设计一个蚂蚁搬家的游戏,我在教学时,根据内容在黑板上贴上几个蚂蚁洞的图片,让学生扮成小蚂蚁,每人老师那领到“一袋米”,“米袋”上写着算式题,游戏开始后,每只“小蚂蚁”背着“米袋” 找到符合“米袋”上算式题答案的“蚂蚁洞”。这个游戏既让学生复习了20以内的加减法,又培养了同学之间协作的意识。

又如:在6和7的加法进行练习时,可以安排猜数游戏,形式是:“我出1,我出5”“我出3,我出……”通过数学游戏,使学生把原本枯燥的加法运算练习变成了生机盎然的游戏,学生乐于参与,并且在参与中获得同学间交流的良好体验。

2、儿歌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人的学习与心境有关,轻松优美的音乐常给人带来宁静与舒适的感觉。由于小学生往往在课堂上的高度集中力的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儿童的思维是艺术的、形象的、包含情感的。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文字简洁、通俗易懂的儿歌给学生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儿歌情境,把音乐渗透到教学中,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结合新知识的教学,把数学知识和计算规律变成儿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结合教学内容,我编了“进位加法歌”,让学生在轻松的地歌唱中记住进位规律。

三、           及时鼓励,算法多样,开放学生思维,

1、给学生鼓励,增强学习的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终于解决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他会产生一种很强有力的和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如果他能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继续获得成功和体验,那么这样需要就会得到加强。因此,学生在探索学习中哪怕是获得一点点微小的成功,教师都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赞赏,用语言、微笑、手势等方式进行鼓励,让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潜力,用内心的体验行为参与到学习中去。

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树的进位加法”时,计算“19+18=?”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寻找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思考,学生根据“凑十法”多加的要减去的规律,想出了十几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无论是哪种算法,我都予以肯定,用各种形式表示对学生的赞赏,让“小老师”“小小发明家”将自己的算法介绍给大家,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呈现愉悦和谐的气氛,学生各抒己见,兴致勃勃,积极发言,每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其乐融融。

2、鼓励算法多样化,发展学生思维

算法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根据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师应尊重学生自己的方法,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因为不同的方法大意不同的人存在优劣之分,但对同一个人却有“合适与不合适”“优与劣”之分。

   

如:在“十几减 9”退位减法教学中,我曾听过这样的一个片段:

师:先看主题图,小猴买桃子,共13个桃子,小兔买了9个桃,还剩下多少个桃子?应该怎么算呢?

生:13-9=?

师:13-9等于几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桃子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自主学习。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全班同学听呢?

生1:把13分成10和3,10-9=1,1+3=4。

生2:1根1根减。

生3:把9分成3和6,13-3=10,10-6=4。

生4:9+4=13,13-9=4。……

师:小朋友们真会动脑筋,解决一个问题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老师感到非常高兴,那么在这么多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请你轻轻地告诉你的同桌的小朋友。(大多数学生都喜欢自己的算法)

那么在你没有想到的方法中,你最想学谁的方法呢?请你选择最想学的一种方法学一学,有困难的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接下来,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试一试)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自然而然地选择一种他认为最好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达到自我感悟,逐步优化的目的。算法多样化并不是算法大杂烩,算法越多越好,上面这个片段,教师及时地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使信息在发散的同时往最优的方向发展。同时,把算法优化的过程看作师生互动的过程,把优化的过程作为思考、交流、探索的过程。

四、           深入研究教材、突破估算,发展学生数感

新的数学课程相对于传统内容有了很大的变化,在众多的变化内容中,估算的变化相对更大。课准指出:小学第一阶段要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和初步估算技能。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目标,在每个教学阶段都注意渗透“估算”的设计和估算意识的培养。如:一年级中的,抓一把小棒,先估计有多少根,再数一数;数学游戏等。三年级中的,估计498×5、206×4的积大约是多少等等,通过实际的教学来看,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估计、推理能力,并且这些能力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加以引申和发展。

而估算和估算的内容的设置,还有很多没有明确的地方。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该充分领会教材的设计意图,能“估”的一定创设情境让学生先“估”,然后再通过“算”和实践来检验“估”的准确程度。在不断的“估” 与“算”的联系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都有非常大的意义。

由此可见,我们老师在处理教材时要深刻领悟性课程理念,充分挖掘教材的内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生环境;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从而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好玩的事情。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课堂教学呼唤教育机智    下一篇:谈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