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启迪学生思维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滁州第二小学  方芳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从动手开始,切段动作与思维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儿童的思维离不开动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一、操作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挥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体作用的重要条件,要使小学生在学习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感到兴趣,就应从数学知识的本身魅力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时24减8怎么算?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拿出24根小棒,试着从里面拿走8根,想一想该怎么拿?学生自己会发现散开的4根中减8根不够减,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不同摆法。再让学生分别将自己拿的过程和结论口述出来,然后全班评议哪种方法比较好。
二、操作是发挥学生潜能,自主探求知识的关键。
    在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中,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美学声不应是被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应是主动积极参与者,是认知过程的探索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地探究知识,实现从不知到知,从已知到新知的矛盾转化。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每一个学生都想办法把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沿一边高剪下,一块直角三角形平移到另一边和拼成一个长方形。通过动手实验,让每一个同学都体会到: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面积原来相等的长方形。这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通过动手操作,自己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在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过度阶段,因此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处理好形象与抽象的关系,把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意识地贯穿始终。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思维形象 之间的矛盾。动态的操作活动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直观的支持,有利于激发思维活动,同时也会擦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教师要求学生以6人一小组,领取材料(橡皮泥、圆球、小棒)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少问题,而这些问题正式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生借助形象思维很容易找到结论。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发展需要。培养的小古如何,关键在于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有步骤地组织。对小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应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 ,甚至延伸到学生能够的课外活动当中去。我们一定要注意时间活动不能脱离教学而变为单一的、机械的、无目的性操作。否则不但不会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反而会让学生对其厌烦,降低学生的兴趣而得不偿失。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数学课更加多姿多彩--计算机辅助教学浅探    下一篇:概念图在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