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连江县凤城中学   郑周明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观点,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重视解题教学,使学生在创造中学习数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心理 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曰新月异,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也正是新世纪具有竞争力人才的关键素质所在。但其核心功能必须定位在促进学生创新,为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结合自身教学的探索和实践,谈谈个人的做法,以求教于同行。

一、重视情感培养  优化创新心理

 创新过程并不是单纯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诚挚的热情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另外,个性在创新活动中也具有重要作用,个性特点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创新成就的不同,而创新个性的发挥既有主观因素,又与内在的心理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看来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应不挖苦学生,不歧视差生,多与他们沟通。用真情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减轻他们因学习成绩不乐观造成精神上的压力,逐步唤起他们刻苦学习,追求进步的信心,变“要我学”成“我要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乐学、信任、愉悦的学习氛围,优化学生的创新心理。 

例1、东方明珠电视塔矗立在上海市浦东开发区黄浦江畔,与外滩的万国建筑博览群隔江相望,它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被列入上海新的十大景观。请你用所学过的知识来设计测量其塔身的高度方案。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用三角函数知识,有的同学说用气压差来计算。突然有位同学高叫着:“不这样求。”这出自平时顽皮、好动学生之口。有经验的老师不会用责备的语气去训导,而用自己的真诚的心认真对待每位同学的各种提法,并加以分析引导。老师亲切地说:“怎么求?请你说一说。”激励学生发表见解,这就消除了这位学生担心挨批评的心理。他大胆的说道:“用皮尺一层一层地量上去;或到塔顶放一条线到地面,再测量出线的长度。”听完学生的回答,老师说:“你说的是实地丈量法,是常用的一种丈量方法。当然,实地丈量不是都具有可操作性,要是我们用皮尺一层一层地测量,能不能完全量到塔顶?”这样一句话,既温暖了学生的心田,使心理得到满足,又调节课堂气氛。最后老师指出,实地丈量的方法并不是都行得通,利用三角函数知识解决求塔顶高问题准确可行。实地丈量是学生从直接思维出发,而老师用分析解决的方法是“逆向思维”,从直接思维到逆向思维就是一个创新过程,有利于优化创新心理。

二、重视引导探究  激励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在周围事物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要参与其中的强烈情绪冲动,这种情绪的冲动程度贯穿在每一个行为表现的过程之中,冲动的积累和连续性决定着创新行为的质量和成果。这是意识行为的指南,能力是行为的保证。人的创新意识从孩童时代开始发展到做大事、创大业的创新人才,是极为漫长和艰难的。在这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在一个传统保守而又暴戾的教师管教下,可把原本纯真、活泼、善动的学生变得循规蹈矩,畏首畏脚。而一位开放博学的教师可把一些胆小内向规矩的学生培养成积极奋进创新的开拓型人才。为此,担负中学重要学科的教学任务的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积极启动创新思维,通过典型例题,引导学生推广探究,通过快捷思维训练,引导学生自觉探究,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求新探索等途径,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2、 如图1,已知∠A、∠B、∠C、∠D、∠E是五角星形中五个角。

求证:∠A+∠B+∠C+∠D+∠E=180°。

思考一:这是角和的问题,可以考虑拼,用定义拼或用特殊的角和关系: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这里,我们注意到∠A是△AFG的一个内角,∠A+∠1+∠2=180°。只须证∠1+∠2=∠B+∠C+∠D+∠E即可。

分析:∠A+∠B+∠C+∠D+∠E=180°

↑∠A+∠1+∠2=180°

∠1+∠2=∠B+∠C+∠D+∠E

↑∠1=∠C+∠E

∠2=∠B+∠D

思考二:其它∠E、∠C是△CEF的两个内角,拼成它的一个外角∠1,∠D、∠B拼成∠2,又∠1+∠2+∠A=180°,从而结论成立。

思考三:考虑∠A与∠D在同一个三角形△ADF中∠A+∠D+∠1=180°(图2),则可分析如下:

   ∠A+∠B+∠C+∠D+∠E=180°          

              ↑∠A+∠D+∠1=180°
         ∠1=∠B+∠C+∠E

↑∠1=∠B+∠2

∠2=∠E+∠C

思考四:若注意到∠A的边是AD、AC,连CD组成△ACD,其内角和为180°,且包含原∠C、∠D(图 3中的∠1、

∠2),则可分析如下:

∠A+∠B+∠C+∠D+∠E=180°

↑∠A+∠1+∠2+∠3+∠4=180°

∠3+∠4=∠B+∠E

↑∠3+∠4+∠CFD=180° 

    ∠B+∠E+∠EFB=180°

∠CFD=∠BFE

评注:角和问题中除用定义拼外,仍必须注意三角形任一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内角之和的拼法。而“结合条件变革结论”必是解题出路,要建立一种信念,凡结合条件进行结论变革的思维方法必正确,必能取得成功。思考一是从结论出发,思考二是从条件出发,分别叫分析法与综合法,思考方法有异,但解法相同。在研究几何问题时要灵活应用这两种数学方法。即从结论考虑要联系条件,从条件考虑要想到结论。

这样的典型习题在数学中比较多,教师要从教材的例习题中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和训练,必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掌握揭示规律方法,以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思维过程,更准确地展示和发展思维的过程,这一思维过程是对数学知识和方法形成的规律性的理性认识过程的。因此,作为教师要让学生以探究者的姿态出现,引导学生去探究,以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重视解题教学  发展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人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思维能力是主动地、独创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一种思维品质。创新能力是以创造性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发明创造过程中所特有的思维活动,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它不仅能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产生新颖独特的想法,至少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因此,要通过解题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学会从多个角度提出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使他们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等思维素质。

在解题过程中引导学生打破常规、独立思考、大胆猜想、质疑问难、积极争辩、寻求变异、放开思路、充分想象,巧用直观,探索多种解决方案或新途径,快速简捷,准确地解决数学问题,这些都是创新思维的体现。在解题中力求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整体观察和思考,鼓励学生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多向思考。合理、科学的猜想是直觉思维的重要方式,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途径。正如牛顿所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许多数学结论的发现。都是从猜想开始,然后设法加以证明,如哥德巴赫猜想。可见数学猜想是数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激发学生猜想的欲望,培养学生猜想的兴趣,鼓励学生勤于观察,大胆地提出猜想,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异议”,启发学生进行多向猜测、多向思考。在解题中引导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联想、对比,注意解题的等价转化。

四、重视提出问题  扶持创新行为

实践证明,不能提出问题就不能善于思考,就不可能用批评的眼光去观察世界,就不会有创造性的行为。在创新能力从意识到实践的形成阶段,每个学生身上都是黄金和污泥混杂,优点和缺点同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其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犯错误,改正错误。教师要学会正确地分析对待学生的“奇说怪论和异常举止”,才能扶持他们的创新行为。

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学生刚在初中校门时候第一节数学课就开始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如常问学生:“你能发现更多问题吗?请说说。”以激爱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体会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同时,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质疑,提出自己的问题,体会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同时要创设良好的“提出问题”的氛围,每次活动都允许他们在自我创新过程中自鸣得意,即使提错了也要让他们完成整个过程,肯定他们的创新动机和目的,然后对他们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当评价。对于不善于提问的学生提出问题,应先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对于好问但抓不住要点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找出不能抓出要点的原因,耐心引导,不挖苦、不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对于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探究,大胆创新。

其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之后,应进一步地从不向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总之,提出问题是创新基础,没有问题就不可能创新。因此应重视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扶持学生的创新行为,为其今后创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要重视培养善于发现、提出问题能力》,《福建中学数学》96.5刘卓雄

2、《创新教育学习资料》温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编写。

3、《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班主任之友))2000.5石志国

4、《实施创新教育要具有新观念》,《班主任之友》2000.7—8牛和泉

5、《例谈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初中数学教与学》2007年01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数学生活化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下一篇:刍议初中数学合作交流学习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