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让素质教育回归数学课堂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让素质教育回归数学课堂

昆山市周庄中学 陆伟荣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数学教学在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所以数学教学要把素质教育全方位地渗透到教学之中。那么,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呢?笔者的做法是: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学生认知活动中的催化剂,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也是活化教材、内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

  例:在新授乘方的意义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张报纸只有0.01厘米厚,把它连续对折30次后,请同学们尽可能地展开想象,它的厚度是多少?学生纷纷猜测:“ 3厘米,30厘米,……3米。”“再大胆地猜,也不超过100米的。”我说:“它的厚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你们相信吗?”学生们绝不相信。那咱们打个赌,学生们一下子来了兴趣。我说:“对折30次,层数为2,利用乘方计算,22=1.074×109。按100层报纸厚为1厘米计算,那么2层报纸厚约为107400米,它比12座珠穆朗玛峰接在一起还要高!”学生们完成折服了,发自内心地感叹“不算不知道,数学真奇妙”。又如平面几何中圆的概念是以集合的形式给出的,学生第一次接触,感到抽象,难于理解。为此,我先设计了如下引入方式:先提出问题:“为什么汽车、火车的车轮不做成三角形、四边形呢?“问题一提出,同学们都笑了,答:“它们无法转动。”我接着说:“那就做成扁的(椭圆形)!”学生陷入了深思,继而有人说:“这样车子行走时不稳,会忽高忽低!”我进一步又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忽高忽低呢?”同学们议论纷纷,经过讨论,最终找到答案:“因为圆形车轮上的点到轴心的距离都相等。”至此,学生已抓住圆的本质特征,引入圆的定义也就水到渠成。这,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同学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下,不知不觉地学会了知识。

二、改变传统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教学机械、封闭、整齐划一的组织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中实施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启发式教学法等,是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重要保证。

  已知ab=7,a-b=3,求代数式a3b-2a2b2+ab3的值。按常规先求出a、b的值,再代入代数式即可完成。但学生们越做越烦躁,因为由ab=7与a-b=3组成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为无理数,代入计算相当麻烦。在学生们进退两难的情况下,我就指出: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能否改变一下策略,把ab与a-b作为一个整体直接来代呢?很快就有不少同学给出了如下的解法:a3b-2a2b2+ab3= ab(a2-2ab+b2)=ab(a-b)2=7×32=63。利用因式分解简洁、巧妙地解决了此题。又如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见大部分同学无从下手,我就启发性地提了一个问题:这个命题和以前学过的哪个结论类似?有学生就马上答是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又问它们有什么不同吗?学生答:一个是等腰梯形,一个是等腰三角形。再问能否把它们联系起来呢?学生答可以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既然这样,你会证明这个例题吗?请同学们试一试。

   

同学们自然而然地想到过D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E,这样可以得到平行四边形ABED和等腰△DEC,从而就有∠B=∠C和∠A=∠ADC。照本宣科固然可以完成任务,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而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调动一切积极、主动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激活学生的思维。

三、打破定势思维,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数学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如在许多地方,我们都可以看到由各种各样的地砖或瓷砖铺成的漂亮地面和墙面,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在一起,整个地面没有一点空隙。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里包含着数学的一个结论: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时,就拼成一个平面图形。又如,某商场以每台2500元的价格购进一批彩电,在此基础上增加20%作为销售价出售。后因销路不好,商场决定按销售价的9.5折出售给顾客,问销售每台彩电商场还能盈利多少元?等等。所以教师必须大量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题材,整理、加工后用于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四、重视数学思想的教学

  数学思想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联系各项知识的纽带,是培养数学能力的桥梁。数学中的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思想、转化思想等。如三角形按角可分成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有理数按正负可分成正数、负数、零,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等都体现了分类思想;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除法转化为乘法,分式方程整式化,无理方程有理化,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的问题,多边形的内角和转化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体现了转化的思想;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又分别可以通过d<r、d=r、d>r(d表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r表示圆的半径)这些数量关系来表述,根据k、b的正负情况又可大致描述一次函数y=kx+b(k≠0)的图像等则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五、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

数学是最讲究诚实的一门科学,不能有丝毫马虎,在计算、证明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做到步步有根据,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德。若关于x的方程m2x2-2(m+1)x+1=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不少同学是这样解的:△=4(m+1)2-4m2=8m+4,当△>0,即8m+4>0,m>-0.5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表面上无懈可击,殊不知使用△>0的前提条件必须是一元二次方程,故还需满足二次项的系数m2≠0,所以m的取值范围是m>-0.5且m≠0。数学的系统性又特别的强,环环相扣,只要有一环脱节就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如计算(-6)3-8÷(-),有同学是这样来计算的:原式=-18-(-12)=-18+12=6。其实这里犯了两个致命的错误:一个是乘方的意义不清:(-6)3表示3个-6相乘,而并非等于(-6)×3=-18;二是尽管掌握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减法正确地转化为加法,但却没有掌握好加法,这样前功尽弃。先前的乘方意义不清和加法未掌握好,显然影响到了后面的学习。此题的正确求解为:原式=-216-(-12)=-216+12=-204。由于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作为老师,一方面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最佳教案和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战胜困难。另一方面,又要多举一些在攀登科学高峰征途上知难而进取得显著成就的如罗庚、陈景润、高斯等中外数学家的先进事例教育学生,培养其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程下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下一篇: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