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行是知之始,始是行之成 ——浅谈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实践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行是知之始,始是行之成

——浅谈小学生数学教学中实践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一要求揭示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关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也指出:“行是知之始,始是行之成。”这个观点表明了“行—知—行”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应用,素质教育要求学生了解社会、走向社会,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特性,可以让学生动手修理课桌、椅子;学习了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可以让学生去测量一下操场的长度;学习了百分率的有关知识,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去反驳推销员所谓的“产品质量可靠,合格率在150%以上的”不切实际的荒谬说法。通过应用,可使学生直接体验到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体现出数学这门学课的社会性、现实性与应用性。通过应用,还可以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实践能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也会使学生感到数学与自身价值的存在,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如何培养小学生实践意识和能力呢?

一.更新学习观念,体验实践价值。

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后,可以安排学生测量数学书的长、宽、高,并且计算它的表面积。还可以营造一个学习的实践环境:我们六乙班的教室墙壁比较脏了,学校准备要粉刷一下,请大家计算一下教室所需粉刷的面积,并根据提供的有关条件,算出所需金额。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学生既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又能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他们感到学习数学并不是为了做对几道计算题或应用题,而是要把学到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具体问题,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去体验学习的价值,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主动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注重课堂教学,深化实践意识。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当然也是培养学生实践意识和能力的主渠道。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发现所学知识的局限性,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进一步具有实践应用的意识,乐于实践,善于实践。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才能深化学生实践意识呢?

(1)       挖掘丰富的实践因素。

纵观现行小学数学教材,许多知识的学习均含有丰富的实践因素。我们必须在教学中根据实践活动的需要,精心选择、善于挖掘那些与揭示数学概念、数学道理有关的,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材料,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第十一册教材 “圆的认识”中,在教学圆特征前,可以让学生观察社会上各种各样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比较一下装有圆形车轮的车和装有方形车轮的车的车速和平稳性。于是学生开始产生疑问,既而通过实践操作,加强了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实践应用意识。

(2)       营造宽松的实践环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开朗的情境下,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最强。也就是说实践活动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就有不怕失败和出差的心理,有自由发挥,充分动手的机会,就有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

(3)       探究可行的实践方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数学课堂的主体,也是实践探究的主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而且鼓励学生探究自己设计的可行的实践方案。例如:“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把一根长、宽、高分别是3厘米、2厘米、1厘米的长方体锯成4段,它的表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总结长方体表面积变化的规律,从而巩固知识,增强实践能力。结果有的小组通过模具操作,比较,掌握规律。发现:原来长方体锯成4段,它的上下、前后面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它的左右侧面增加了。即(2×1)×6=12(平方厘米)。有的小组通过实际比较,发现:原来的长方体表面积—锯后的4个小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增加的表面积。无论哪种方法,都让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完成。学生的实验操作探究过程,也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

三.开展数学活动,增强实践能力。

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构成学习活动两部分。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光靠课堂教学还是不够的,还应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数学活动课的内容要结合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使它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思考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等。一般有以下几种:(1)实践操作型。结合教材有关内容,进行实际操作活动。例如:学习了土地面积计算后,可组织学生到操场去实际操作“直线的测定”。(2)实践应用型。学习了有关新知识后,通过一定的活动,既能巩固新知识,又能让学生了解知识与实际生活应用的关系。例如:学习了利息的计算方法后,组织一堂“谁是好当家”的数学活动课。通过各种利息的计算,比较,设计最好方案等,让学生在趣味中,争论中巩固了新知,锻练能力。(3)实践拓宽型。结合教材有关内容,适当加深和拓宽数学知识,并引导学生运用它们解决实际的问题。例如:学习了百分数的知识后,渗透一下“概率”的思想,并让学生根据这种思想分析一下当今社会一些摸奖、买彩票的中奖率问题,让学生明白买几张彩票,为社会做贡献是对的,但只想靠它发财,概率是相当低的。当然数学活动课类型还有很多,概括起来说,数学活动内容可包括生活、生产、科学中的数学及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等各个方面。

四.加强课堂延伸,拓宽实践渠道。

一切创造都源于实践,实践活动并非一时一事就可以完成,它是一个个完整过程中的链条。仅仅满足于课堂的实践活动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为学生安排好课后的实践活动。例如:“长方体表面积”一课,课堂上通过实验操作的基础上,即推导了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又学会了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但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并没有结束,为激发学生的创意,引导学生了解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课后可以为学生设计这样一个实践活动:“如果将10包香烟包成一包,你能设计出几种包装方案,你认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并到商场去做一次调查,看一看商场里的香烟是如何包装,为什么这样包装?”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拓宽实践的渠道。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课堂因开放而更精彩 《圆的面积》教学案例与反思    下一篇:小学数学论文 请在“牛奶”里加点“糖”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