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措施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措施

                        ——为学生搭建自主与合作学习的平台

绵阳民族初级中学  党燕萍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应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团队协作精神,而合作学习正是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当前数学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及认识误区

一些教师认为课堂宝贵时间交给学生,会影响教学效率。该观点忽略了知识的传输速度,不等于知识的吸收速度,而且,仅仅重视知识的灌输速度,也会影响知识作为载体的教育效果.也忽略了教的效率不等于学的效率.我们的实践证明,只要教师充分相信学生,就会发现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潜能无限,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学习潜能得以挖掘,学习的效率自然会提升.                              

误区一:教师的“课改情结”导致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案例:某位教师在“讲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这节课时,用合作学习模式,分组让学生探索长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规律和特征.结果教室里热闹非凡,但真正动手操作研究的学生却不多,大多数学生都是在看个别学生的操作,小组中其他成员由于没有分工明确,不是互相嬉闹,就是看表演,小组汇报时也只是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

这位老师让学生多动手实践的想法是好的,但在这节课中,学生学到了什么?体验到了什么?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进行到了什么程度?答案是显然的。但这是课改的本意吗?这是合作学习的本意吗?当然不是,有些教师稍显浮躁的课改心理,加上无处借鉴才是问题的根源.

误区二:目标不明确,分工未落实导致合作学习费时、费力、难以见成效

合作学习是有着明确目标和分工的学习活动。但在合作学习中,不少教师注重的只是自己的教学任务,按照既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把学生往事先设计好的教学框架里赶,较少关心或指导合作学习小组的具体目标的实施,小组成员的任务分工更少过问。因此就出现了案例中的学生合作学习的那种状态,费时、费力、效果差.   

查找原因,首先在于对合作学习目标观的认识不足,有些教师只是认为,每个小组的目标即为总教学目标的分解.教师缺乏与学生共同探索的体验,只对合作学习的结果给以评价.所以,只有教师真正参与到合作学习中去,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避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走弯路、走错路.

误区三: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情境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合作学习偏向集体学习,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化认识

我们有些教师在学生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后,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展示交流合作学习的成果.这造成每个小组的发言常常是对所有成员的观点的加以整合、优化,代表整个小组内所有学生的观点,而没有让有不同观点的同学展示自己的独特见解.

首先合作学习并不排斥竞争与单干,在适当的时候,竞争和个体活动能够增益于合作学习.其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正是这些个性化的理解才使文章解读变得丰富多彩.再次,具有“独立的人格,独特的个性,独创的精神”是未来人们生存和发展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教师必须纠正自身存在的认识偏差,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认识,在合作学习中既尊重学生个性,又要起引导者的作用,让更多学生发表个性化见解的机会,求同存异.

误区四:教师对合作学习形式的认识存在偏差,导致合作学习中出现“弱势群体”的“不合作”现象

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境:一些优秀学生和一些表现欲较强的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角,优秀者的意见和看法代表了其他成员的意见和看法;而另外一些学生,尤其是那些学困生却成了陪衬,他们更多的时候在做听众,有时,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不会受到重视.因此,弱势群体学生往往是被动、消极、没有信心、不合作的.

其原因首先是,教师在组建小组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的因素,按照“组内好坏各一半”的原则编组,而是以兴趣小组代替合作学习小组.这样学习成绩差、个性沉默、智能水平一般的学生,大多数不愿意与优秀者合作,多数时间他们都沦为看客.其次教师缺乏正确的学生观,存在不同程度歧视差生的现象,因此,课堂上很少真正采取有效措施关注弱势群体.

二、 课堂合作学习低效的有效策略

   

1、展示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师在学生合作之前,先确定本节课或本环节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在自主探究后产生必须合作才能完成的合作动力.但是,任务过于简单,或过于深难,学生都不易产生合作的动力,而只有设计的教学任务是与学生现有知识相联系,同时又有一定的生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最易让学生产生合作的动力.

2、选取合适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

现在的教材内容并不是都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可合作性、可评估性等特点.

(1)设计发展性的问题:当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刚好是学生急需解决的,合作的需求也就自然产生了

(2)设计探究性问题:初中生具有好奇、喜欢探究、好表现自己等心理特征,设计探究性的问题正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究性的问题也使学生产生了合作探究的需求.

(3)设计开放性问题和解题途径多样化问题:由于开放性问题产生的多元解答,学生能通过自身的知识、经验、阅历、素养等进行个性化的解答,合作学习给了他们一个交流的机会,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了解别人的平台.因此,开放性的问题能诱发学生的合作动机.

(4)设计矛盾性的问题:学生的身心成长与发展过程,其实就是不断克服自身矛盾冲突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矛盾性问题引起学生产生认识、情感、生活经验等方面的矛盾冲突进而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这时进行合作探究,正切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能使合作学习达到高效.

3、合理分工,使合作学习更有效

有效的合作离不开合理的分工,在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对学生分组,组间搭配做到均衡,便于公平竞争.学习小组经过合理、优化地重新组合后,教师有的放矢地给学生明确的分工,让每个人都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再由一名组织能力强、学习基础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并在一定时间后进行角色转换,是每一个成员都有愉快学习体验.

4、指导学生注意合作学习中的技巧

教师要告诉学生合作技巧,如: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当与对方有不同的意见时,要等对方说完,再加以补充或提出反对意见;对对方的精彩见解和独到观点,要通过表扬、鼓励形式,达到相互支持;碰到困难或分歧较大之出,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等.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只有学会合作,学会从他人的智慧中获得启迪,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能。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活”用教材,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下一篇:数学课堂教学新设想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