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对数学必修1教学的几点思考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标准下对数学必修1教学的几点思考

江苏省黄埭中学   杨健

关键词:主动构建  合作交流  体会感悟 生态课堂

伴随着我省实施新课程的第二年,我们逐步走入了新课程。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结合对必修1教学的反思,谈谈个人的几点体会与看法,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正确处理教师的引领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构建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知识的意义。学习的过程是自我生成的过程,这种生成是他人无法取代的,是由内向外的生长,而不是由外向内的灌输,其基础是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就此进行教学。”这段话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掌握了这个标准以后,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他们已知的,分析他们未知的,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观念认为上课就是不折不扣执行教案或者事先设定的教学思路的过程,教学活动是教师主导的独角戏,而且主要是完成知识传授而不需顾及学生情感的独角戏. 而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展示学生的过程,是让学生展示的过程.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新课程在教材处理上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六步形式:问题情景→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理论→数学运用→回顾反思进行展开。这一形式与教学过程的展开模式一致,具有统领全书的意图.特别是从章头图、章首语中的主问题到各小节问题情境中的小问题,课本以“问题串”的方式逐层深入,为“学生活动”和“意义建构”这两个关键教学环节的落实,提供了实在而广阔的空间.为此,教学中应让学生充分的活动、感悟、体会,尽量避免从“数学理论”开始的灌输式教学.多关注数学概念和数学模型的源头.感悟从数学外部到数学内部再到数学外部的过程 。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看成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时还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函数的思想方法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函数学习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具有奠基地位。通过函数一章的学习,理解函数模型在刻画研究自然界变量间关系的作用.进而学会用变量的眼光、函数的观点去观察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程在教材处理上将学生学习函数知识分为四个阶段。学习中通过多次接触、螺旋上升.加深对函数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对  函数这一概念的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如:为什么初中学了函数现在还要学习函数?为什么要明确函数的构成要素?为什么要用集合对应的语言来定义函数?为什么要引进函数记号?说到函数时,你想到了什么?看到函数记号你又想到些什么?能回答好这些问题,必须有一个多次接触,反复体会,螺旋上升、逐步加深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为此,我们设计了如下七个问题:

问题1  在初中我们是如何认识函数这个概念的?

问题2  在上述例子中,是否确定了函数关系?为什么?

问题3  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理解函数的概念?

问题4  如何用集合的语言来阐述上面3个例子中的共同特点?

问题5  如何用集合的观点来表述函数的概念?

问题6  初中的函数定义和今天的定义有什么区别?

问题7  你认为对一个函数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

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内提问题,也就是在知识形成过程的“关键点”上提问,通过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去主动的构建函数的概念。

   总之,学生使所有教学都归结为两个字:主动.  学生是主动学习自己活动中的主体,他们必须通过自主活动来认识事物、掌握知识,使自己的身心获得发展.教师必须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为学生设计一个主动思维的舞台,创设主动建构的情境,而不只是提供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 知识不是目标,而是通过知识的获得的过程,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 教师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因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认识者、组织者,他对教学过程所涉及的各种因素(如教学内容、学生)进行认识,这是一个科学探索的过程,是体现教师创造性的过程.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 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他发挥主体作用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二、        倡导合作交流,蹲下心灵倾听。

 

现代学习论认为,任何真正的学习都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予知识的简单接受,而是学习者在具体情境中与情境相互作用,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所以,数学学习应该是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与同伴、与学习资源、与教师之间进行的关于数学知识、数学体验、解决问题心得等方面的数学合作交流活动。数学教学应淡化单纯的知识传授,从“关注知识”转变为“关注学生”,从“给出知识”转变为“引出活动”,要给学生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的平台,激发学生的数学交流活动,在合作中探求知识,在交流中感悟知识,蹲下心灵倾听学生的思想,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己的空间,让学生从中体会数学思考和交流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的优势,体验思维迸发出火花所带来的愉悦情感。

在函数的教学中,尤其对函数概念、函数单调性、奇偶性的教学应充分创设问题情景,给学生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让学生充分活动、感悟、体会。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倾听学生的心声。记得在对数函数的教学过程中,开始我以为学生对指数函数掌握的比较好,所以对于对数函数的教学就可以快一点,后来却发现事与愿违,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了解到学生主要对于对数的运算还不熟练,影响了对数函数的学习。之后我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才得以弥补这一弱点。善于倾听使教师更平易近人、更受学生信赖,倾听也使得教育更有针对性。

在一次习题课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

已知函数 对任意实数 都有f (1 – x ) = f (1 + x) 成立,若当x∈[- 1,1]时,f (x) > 0恒成立,则 的取值范围。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交流。学生很快求出了a的值,在求 的取值范围时,学生甲说只需转化为求f (1) > 0且 f (-1) > 0即可。学生乙却提出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为最值问题。这两种方案的可行性如何?接着我让学生讨论解法的合理性,讨论有了结果后,学生丙画出图解释说抛物线开口向下,问题可转化为方程的两根分别在 内,即只需转化为求f (1) > 0且 f (-1) > 0。大家都投以赞许的目光。紧接着学生丁又分析出可将恒成立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在给定区间上最值问题。丁刚落座,又有一同学画出图解释说问题也可转化为求 。通过共同探索与交流,学生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对同一问题做出了解答,这让我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不应是一个按照我们的预设推进和实施的过程,而应是一个不断生成的动态过程,是一个充满乐趣的探索过程。正如肖伯纳说的 “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有两种思想”。可见,给学生构建一个发言、议论、交流信息和思想的互动的平台是多么重要。

      

师生在这样共同参与,独立思考和积极互动的过程中,培养了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学会与人合作、与人交流,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知识,在交流中增长才干,师生间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得以体现,为促进同学们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营造生态课堂,创造条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促进智能统一,全面发展。

生态课堂教学把学生作为教育本体,其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生态课堂关注人的潜能与今后能力发挥的平衡;关注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关注培养能力、挖掘潜力,更关注让学生在课堂外有继续发展的能力,有持续延伸的潜力,把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方法、策略、能力。生态课堂不去雕琢适应教育的学生,而去探索适应学生的教育,去找寻最适合学生的方法和成功之路,应天之所赐、顺物之灵性,用一种“无为在行,有为在心”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成长,就像冰心说的“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使学生自动发展、主动进步,实现自我期望,极力倡导快乐的、符合自然天性的、充分展现自我的成功之路,“让孩子快乐地成为他自己”。生态课堂不是“知识课堂”、“能力课堂”和“智慧课堂”的对立面,不是要颠覆和重建现有课堂,而是对新课程理念的发展理解、时代要求和具体体现。

教学中充分依靠学生,相信学生具有无限的学习潜能,把学生作为教学的第一资源,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精选适合学生学习的知识。尤其对于高一的学生,要适应高中的学习必须有一个过程。在学习函数这一既重要又难学的内容,应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有效的思维时间,让他们去感知、体会、感悟。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时空占领,开展不断提升学生感悟层次的常规化讨论,实现教师、知识、学生以及家庭、社会的多元、多向、多层次的课堂生态系统的开放与互动,建立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从而促进智能统一,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建生. 构建生命发展生态课堂  . 《教育科学论坛》,2005(12).

[2]    冯克诚.《中学数学教学心理基础与问题解决教学》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3]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02.11.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数学课件制作的实践与体会    下一篇: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