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以教材为主要内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多种方式为学生创设或模拟一个探索数学知识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数学家从已知到未知的探索过程”,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用好数学的欲望,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德曾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教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感受数学的力量和美,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去体验数学教学内容中的情感,为更好的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现和形成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这也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
  下面结合本人在十几年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体会与认识,谈谈如何创设情境。
  一、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们常说: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著名专家皮亚杰说得好:“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者,都依赖于兴趣。”有了兴趣,我们做每件事才能更加投入,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大家都知道,新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重视学生的自身体验。如果我们教学是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那么我们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抽象而枯燥的,这也是影响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大障碍。如果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化所要讲授的知识到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中去,学生“玩”了,“乐”了,知识得以巩固,能力得到发展,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如:我在上“同类项”这节课时,请10名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把课前准备好的10张硬纸片分别写上:3y;7a2b;5;-7a2b;-5y;mn;…。每人分别发给一张,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得卡片自我介绍。第一位同学介绍:我代表3y;第二位:我代表7a2b;第三位:我代表5;……这样依次介绍完毕后,我就要求他们找自已同类的朋友,如果找不到的,站在一边。之后,让在下面的同学检查,他们找的朋友对不对?并说明理由。下面的同学积极地讨论,很快达成了共识。于是同学A举手发言:“我是把3y和-5y看成是苹果;把7a2b和-7a2b看成梨子……。”这样同学们便在轻松的活动中学到了知识。
  可见,给学生创设一个游戏环境,既能独特地传授知识,又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把学生引进了“乐学”的大门。这种上课方式既给学生以趣味感,又水到渠成,学生自然而然地、轻松愉快地掌握了知识。
  二、创设生活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培养学生数学想象力
  “问渠哪得清如水,问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本身就是课堂,如果知识能学以致用,学生就会感到知识的重要性,因而会更用功学习。所以,教师应从生活现象中,挖掘知识应用的素材,用学生非常熟悉的生活现象来创设情境,把日常生活的实例转化为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有利于学生分析、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源于生活,最终又为了服务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因此,数学教学的素材应注重实际,贴近生活,上课时从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入手,把抽象的知识化为具体的实物,从而水到渠成。这种化抽象的知识为具体的方法,不但使所学知识通俗易懂,而且对于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生活,留意周围的事态,热爱生活,热爱知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因而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强化感性认识会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效果。例如,在《有理数》(《数学(七年级)(上)》,华师大版)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本人认为,初中数学中关于“数”的教学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有理数的教学,二是实数的教学。有理数是中学数学的基础,而实数是有理数的扩展。有理数的教学安排在初中一年级第一册的第二章,它是小学数学向中学数学的过渡。为了使年龄较小的初一学生顺利接受并在头脑中建立有理数的概念,我们必须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因此,在教学中我除了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入手,用实例指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帮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之外,还从“0”上下些工夫。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学生易把0认为是正数,或认为0就表示“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归谬法”帮助学生认识0。下面是我对这方面的授课实录:
  师:0表示什么?
  生:0表示没有。
  师:收听过天气预报吗?
  生:听过。
  师:如果说今天最高温度是0℃,那么也表示没有温度吗?
  生:……
  师:显然,“0”可以表示没有的意思,但“0”还可以表示更多的意义:
  在十进制中,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缺位。例如105表示出十位上一个单位都没有,即十位上缺位。
  “0”是一个整数,也是一个偶数。零与正整数、负整数组成整数集合。
  “0”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例如,0℃不是表示没有温度,而是像零上3℃一样,有着一个确定的温度。又如,在海拔高度上,某地高度是0米不是表示没有高度,而是表示与海平面一样的高度。比如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海拔是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它表示的是高于海平面8848.13米。而据科学探测,在海平面以下,最深处达10000多米,相当于珠穆朗玛峰加上富士山的高度。这样形象地解释,学生自然印象深刻。在课的结束部分,再让学生分组讨论现实生活中的哪些情境可以看作0,以达到对所学知识得以检验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到今天的数学课真有意思,0不仅仅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更多的意义。
  又如进行第四章“图形的初步认识”的“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时我运用大量生活中的建筑图片,如美国的白宫、世贸大厦,深圳的发展大厦、帝王大厦、香格里拉酒店……让学生感受到几何体的美、数学的美,由此而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欲望。在认识几何体时,可以问学生圆锥象啥?学生的答案各不相同:有蛋筒、麦堆、导弹头、蒙古包顶、羽毛球……,问学生圆柱像啥?学生会答:像易拉罐、杯子、花瓶、薯片筒、甚至会说像肠子、生物里的圆柱形细胞等,这样上课中,学生的反应十分活跃,很顺利地收到来自学生的大量的认知反馈信息,也能及时地反映学生的认知不足或偏差,同时更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的创造力。

   

  三、创设探究环节情景,培养学生自我发现的习惯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而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家长、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采用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然而,多年来,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一直习惯了权威教学,总是单纯地把老师设置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果导致了学生思维僵化与保守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大胆地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不依靠权威,带着一种怀疑的精神学习,大胆创新与实践.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体会,从而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不是所学知识都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
  如:在函数概念这一课里,可先设置一个计时停车场时间与收费的简单的情景,引入变量的概念,再设计体现思维递进的情景:放一段飞机飞行记录的短片,让学生记录下数据的变化(见下表)。
飞行数据表
  表里有三个量,哪些是变量,在学生的判别过程中形成第一次思维推进。引出常量和函数概念后,要求写出变量关系式(t=18-6h),又形成第二次思维推进。继续设问:飞机上升到10km高空,窗外气温应为多少度?(-42℃)在高空的同一位置,能有其他温度的可能吗?这些问题,让学生分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探究,从而得出结论。另外,在学生探究过程中,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养成了发现的好习惯。
  四、创设实践情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只关注知识的传授、理论的传达,而忽略了实践的应用,结果在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的确,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应用是一种数学意识,要培养较强的数学意识,就要求所学知识顺应社会发展时代的潮流。因此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力求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使学生初步感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进行《图形的初步认识》中“由立体图形到视图”的教学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性问题:课开始时我在课桌上放了一件前后左右看到的形状都不一样的实物,请四个学生从四个不同的方向看,把看到的不同图形在黑板上画出来,从中去体会从不同的方向看一件物品看到的效果不一样。
  另外,在平时布置作业时,我让学生设计些美丽的图案,为父母设计家庭投资方案,寻找、收集、整理一些统计图等,从中尽可能地多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是多么的接近,从而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并不是为学而学,而是要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以学致用。
  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以境导学,以境促学。好的情境创设可以使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让我们的教师变得更有活力,让我们的学生兴趣激昂地掌握知识。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数学学科和学生的特点的分析,合理恰当地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对知识的发生、发展的探究中去,才能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的课改精神。情景创设给数学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应努力地适应自己的新角色的转变。

参考文献
  夏小刚,等.数学情景的创设与数学问题的提出[J].数学教育学报,2003,(1).
  吴爱庆.情境化教学交互式活动[J].教学月刊,2003,(10).
  马复,章飞.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7上[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沈忠斌,男,江苏省吴江市铜罗中学教务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吴江市教科能手。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下一篇: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