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情景激趣,联系实际,拓展探究空间——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情景激趣,联系实际,拓展探究空间——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研究

陈群好

【内容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 而非只是“模仿者”,应该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在数学课堂中我努力探索自主探究性学习策略,想方设法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联系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景,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材料,拓展他们探究的空间,培养他们体验到探究的成功感,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情景激趣,联系实际,拓展探究空间

 

     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是为了用不着教”,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学习。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如同只有自己在游泳才能学会游泳一样,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探究过程的揭示、再现。那么如何使探索性学习成为小学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经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我发现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探究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也就不会深入地思考,那么学习就只能浮于表面,流于形式。《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重从学生的生活情境,从学生感兴趣的事情出发,为学生提供数学活动的机会,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乐趣。因此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心理特点,从已有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巧设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于情景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探究的兴趣。

例如,我在教低年级学生在认识了人民币的面值单位间的换算后,我设计安排学生扮演顾客、营业员等角色,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一些各种面值人民币的换算及购物活动。活生生模拟情景,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购物实践中积极思考,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单位间的换算。

又例如,我在教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时,首先向学生出示问题情景,小猴子们想吃桃子,两只猴子要分48个桃子,他们要怎样分才公平呢?让学生动手试一试分一分。小组动手分桃子的探究活动调动学生主体的兴趣,学生动手分桃子过程同时也感性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基本计算算理。

又例如,在三年级 “平均数”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男女同学进行投篮比赛:男方有3人(小东投5个、小明投10个、淘气投3个),女方有4人(小兰投4个、笑笑投3个、贝贝投5个、晶晶投8个),赛后男女双方都认为自己的实力强的情景,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在人数不相等的情况下,应用什么来决定谁的实力强?巧用多媒体,直观呈现数学问题情景,感官刺激学生各种器官,有效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兴趣。

    可见,生动有趣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策略,学生有了兴趣,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使他们感到“数学好玩”的乐趣。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精选探究材料,提供探究机会

皮亚杰认为:“一切真知都应由学生自己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至少由他来重新构建,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 学生是主动探索知识的“建构者” 而非只是“模仿者”,应该具有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中,我尽量给学生多一些探究的机会,精心设计供学生进行探索的、富有挑战的学习材料,以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使探索成为可能,并行之有效。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平移与旋转》这一课时,我出示升国旗、运动中的火车,飞机螺旋桨、风扇、还有电梯,让学生用手比划它们运动的过程,然后根据运动的方式进行分类。这样给学生提供大胆猜想、尝试分类的机会。学生就很自然地把升国旗、运动中的火车和电梯归为一类,而飞机螺旋桨、风扇归为另一类。我顺势生疑:数学家们也象我们刚才所发现一样分两类,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经过一番探索的过程,学生踊跃举手说出自己看法:“我发现升国旗、运动中的火车、电梯都是平平的、直直的运动。”;“我觉得是在转圈的运动。”这个学生一边说还一边用左臂转圈。于是我继续总结:“对啊,像升国旗、运动中的火车、电梯等物体沿着一条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像飞机螺旋桨和风扇等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做旋转。此时学生已完全明白平移与旋转的特点与区别。

又如,在“可能性”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让学生从口袋里摸球,每人多摸几次,每次摸球后随即把结果记录下来。交流的时候,各小组汇报的结果不一样,学生产生疑问:怎么有的小组摸到的全是红球?有的小组一会儿摸到红球,一会儿摸到黄球?而有的小组一个红球都没有摸到?带着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多次“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分析试验数据,让学生从有趣的猜测活动中感受不确定的现象,让学生在自己大量试验的基础上体会事件发展可能性的大小。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教师应精选有关探究材料,提供学生自由探究的机会,使学生于探究中有一个属于自我的发现过程、实践体验过程和知识构建过程。

三、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探究空间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人要想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事物,就必须亲身参与探究、体验,亲自去做。数学源于生活,源于实践,但数学课堂教学由于空间限制,或者生活中有些实际数学问题、实际数学情景不能带进课堂。教学中,我想方设法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拓展探究空间。比如学习了“周长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回家测量一家人的腰围和头围。又如学习了统计图表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到班里调查我的家乡(小鸟天堂、崖门炮台、山坑禾雀花、圭峰山等)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并分析整理成相应的统计图表。

四、注重合作交流,加深探究深度

探究形式有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集体讨论探究。教学中,我注重多设计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加深探究深度和力度。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我按学生能力的强弱、性格特点、交叉互补原则,优化探究人员资源组合。让动手能力较强的带动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让口头表达能力较强的带动口头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让思维反应较快的学生带动思维反应较慢的学生,通过互补不足、互展所长的小组合作交流使每一次探究活动更加行之有效,深入探究。如我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中收集数据时,我分了不同小组,给各小组布置不同探究任务(让学生收集每一周使用零花钱的情况;调查最受欢迎的新会旅游景点人数情况;学生的体重情况等)。任务布置后,学生于小组长带领下根据老师所布置任务开展有关资料搜集,有负责咨询的、有负责记录、有负责制作统计图等,不难发现于小组中每一位学生都忙碌着,他们相互启迪、相互借鉴、合作交流,通过分析、讨论、辨别,达成共识,获得结论。小组合作探究的确是数学课堂自主探究的重要形式,其弥补了个体自主探究中思维局限和障碍,弥补了集体讨论探究被动思考和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注重小组合作交流探究形式,以促进探究深度的加深。

五、关注成功体验,喜欢探究学习

成功体验是建立自信心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情感,满足学生自我实现需要,体验探究中成功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因探究而快乐,因快乐变成“我想学”,我喜欢探究,我喜欢求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如,在 “推导梯形面积公式”一课中,教师在教学中应突破教材的局限,给学生多种图形学具: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让学生自由探索来剪一剪,拼一拼。一提起动手,学生特别来劲,活动开始后,每个人都积极动手、想办法,紧张地忙碌着。反馈、交流时各个小组的代表争先恐后地汇报他们的成果。有的说,可以把梯形转化成已学的平行四边形来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有的说,把梯形转化成三角形,我组发现三角形的底就是原梯形的上底和下底的和,高还是原来的高,由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得到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最后,还有个学生说:把梯形转化成长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梯形上底和下底和的一半,宽是原梯形的高,由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此时我发现学生神情中充满了无限的自豪与快乐,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这是多好的情绪体验啊!它会促使学生不断地探究、学习下去,思维得到开发。他们眼、耳、手、脑、口多种感官并用,自己提出方案、实践探究、操作验证、合作交流……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参与状态中。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把“学”的权力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以“探索”的形式来“活化”主体的主动性,使学生的知识理解、掌握、应用、迁移以及技能的形成过程于 “自我建构”的方式中得到实现,这就是当前小学数学课堂自主探究课堂,。只有这样课堂,学生才拥有自已的发现过程,才拥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学生学得有趣,教学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教与学的心理学》皮连生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3、

3、《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与实验》 张天孝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4、《中国小学数学教育史》王权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年

5、《教学模式》(美)Bruce Joyce,Marsha Weil,Emily Calhoun 著,荆建华,宋富钢,花清亮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四化”教学,彰显数学魅力    下一篇:浅谈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