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数学论文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几种学习方式

所属栏目: 数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几种学习方式

贵州省遵义市南宫山小学 吴旭霞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重学生的数学思维训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结论的形成过程。“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数学学习过程是充满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首先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好奇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师在课堂中要尽力创造让小学生好奇的气氛,比如:在教学“等量转换”时,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引人,使学生知道什么是“等量转换”;在学习体积概念时,从“乌鸦喝水”的故事引人,让他们懂得什么叫体积;在学习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让一部分学生用一般的笔算方法算,另一部分用简便方法算,让学生从竞争中亲身体验简便算法的优越性,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看一看”、“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记一记”等活动把自己想到的、看到的告诉大家,学会观察、操作、分析、归纳、表达,使他们在主动探究中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教学中还要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他们,给他们充分的学习和生活的时空,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乐趣。其次,培养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发现问题,自己探索规律,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探索创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

小学生以具体思维为主,因而在认识过程中很难从教师的讲授和得出的结论中获取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品质,所以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教师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验证,在生活中运用。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很多数学知识,特别是低年级都是通过分一分、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拆一拆等操作后理解和掌握的,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主动动手操作实践的习惯。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可以组织学生分小棒,先把 6 根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再把 7 根小棒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操作后,让学生分析思考,比较两次分的结果并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这时,教师再揭示余数的概念,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什么叫余数了。其次在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时,还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中,教师不能分了追求教学“效率”而一味要求学生按自己的思路去学习,这样会限制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该建立激励机制,提出解决间题的不同途径,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创造性的操作。

   

三、通过合作学习,发挥群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中加强合作学习方式的指导与训练,对于从小培养学生会探究、会合作、会创新是十分必要的,况且作为数学知识方法,思想是人们认识其他科学的思维基础,成为人类思维的力量,数学学习需要从小学会合作。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生动活泼地品味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主动探究新知的形成过程,并把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其他同学交流,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又能让好学生交流不同的学习方法,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群体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在概念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下一篇: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