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英语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所属栏目: 英语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赵志强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梵殿乡小学  四川  南充   637000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审美教育,或称美感教育,主要运用优美的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审美享受,让人沉浸在优美形象的审美欣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精神上的感梁和熏陶,自然而然地提高审美趣味、情操品质和精神境界。就中学语文课本而言,其中的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作为文学作品的主要特征和作用就是给学生以审美欣赏的精神享受,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美感教育作用。如果忽视了这点,就等于忽视了文学作品的特征。

1   目前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守旧的教法。在教学中,有些教师只满足课文主题思想的归纳,把课文抽象成干巴巴的说教似的几条筋,这就抛弃了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抛弃了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审美教育作用,这就失去了语文本来的特征和作用。

其实,针对课文中的文学作品,就其广义而言,其作用虽是多方面的,但首先是广泛多样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欣赏、鉴别和创造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趣味,使他们变得高尚、积极,追求美的理想,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世界(包括自己)。那种抛弃艺术形象与审美的教育作用,只满足于从中抽出几条概念性的理论的教法,也是当前学生最反感的教法。

二是被“应试”二字捆住手脚的教法。即把语文课当成单纯传授字、词、句的语文知识课,只满足于讲解课文的生字、语法、段落大意,写作方法等。教师满足于传授这些知识,学生满足于背诵这些知识。把语文课当成单纯的知识课,既不动情,也激不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欣赏,毫不触动对艺术形象、境界的审美感受,这种教法,全是围着“应试”二字下功夫。当然,语文课应该讲解字、词、句、语法,多种体裁的特点和写作方法,但是,这些都应该先让学生在按照文学作品的特点去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去掌握字、词、句,语法与其写作特点等知识,不理解又怎能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

再说,掌握字、词、句,语法和写作特点这些知识,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和写作表达能力。如果,不按照文学作品的特点去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的课文,又怎么能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欣赏和写作文学作品的能力呢?

2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

笔者认为,应抓住文学作品的审美特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发挥它的美育作用,从艺术形象的感受、分析、理解入手,抓住文学作品的审美内容,使学生在艺术形象的欣赏中得到美感愉快的享受。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接受道德思想品质和生活知识的多方面的教育,这不仅使学生提高了知识水平和思想认识,而且也陶冶了他们的灵魂,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意识,使他们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审美教育。

比如朗读,就不能用枯燥乏味的公式化的“背书腔”,而应该以强烈的感情去体会文学作品所写的人物心理和意境,不仅要读得文气连贯,节奏鲜明,而且应该抑扬顿挫,快慢轻重,强弱长短,有节奏,有色彩,绝声绘色,传神地读出感情来,念出意境来,并且辅之以表情和手势,以增强艺术感深力,使学生沉浸在美的艺术境界中,真正感受并领会作品所写的艺术形象的含义,从中受到审美教育。

如《项链》一课开头写道:“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只得跟教育部的小书记结了婚”。(着重号表重读,笔者注)。这段文字里最关键的字是“也”字。在这里作副词用,表同样的意思。但为什么作者一起笔非用“也”字不可,可见作者匠心所在。从全文看,玛蒂尔德美丽、丰韵、娇媚、聪明,而且性情温柔,可是她却生在一个穷困的小职员家里,又嫁给一个社会地位低下的小职员为妻。她和佛来思节夫人,同样是美丽动人的女人,可她却不能与佛来思节夫人同在上流社会中优游自处,享受同等的生活待遇。在当时法国那种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对她是那样的不公平。作者既尖锐地讽刺了玛蒂尔德的资产阶级的虚荣思想,又对她的“不幸”抱以同情。在常见的教学中,不管是朗读或讲解课文,都很少有人注意到这个“也”字的作用,当然,更谈不上能使学生沉浸在优美形象的审美欣赏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审美教育了。

在讲解课文时,不仅要通过艺术形象,去启发学生理解其意义概括出主题,而且要反过去引导学生认识作品为了表现主题,人物性格,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现了怎样的艺术境界,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比如《孔乙己》一课,不仅要启发学生从孔乙己脸色的青白,胡子的花白蓬乱,穿着又脏又破的长衫的描写中,理解到孔乙己被科举制度践踏了终身的遭遇,而且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不说孔乙己“被科举制度践踏了终身的遭遇”的概念,却通过艺术的具体描写,能使学生自己从中领会到孔乙己“被科举制度践踏了终身的遭遇”。全文以“酒”为张本,以“笑”为显象,作者用第一人称写咸亨酒店的小伙计不会找机会在酒里孱水,“便改为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从这个“无聊”,再加上“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下面紧接着又荡起了转折的波皱:“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样,就把一篇枢纽的“笑”振荡出来了,若能引导学生体会到这段描写又是怎样的生活情景,又塑造了怎样的艺术形象,就能激起学生怎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精神上受到什么样的艺术感染。

的确,文学作品的特点就是不用概念性的手法写,而是通过艺术形象具体描绘生活情景和人物心情,以激起读者的审美感受。因此,讲这样的课文,就必须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处境和心情。如《雨霖铃》,写诗人离开汴京与情人话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其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句,是描写这对恋人离别情绪,凄楚动人的神态。如果只干巴巴的讲解,学生难以捉摸人物心情。因此,教师可用“流泪眼相观流泪眼,断肠人在送断肠人”的话语,并辅之以表情之状去启发学生体会那对恋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离愁别恨的痛苦心情。

当前语文教学应该面对现实,即针对今天中学生的要求进行教学。如果在教法上仍然因循守旧,不求改革,或始终拘泥于“应试”的框架进行教学,这就忽略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把语文课单纯地作为传授语文知识而不重视审美教育的结果。针对今天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意识,怎样通过艺术形象的美感作用,以增强学生的爱美憎丑观念,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世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以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是语文教学极其重要而不可忽视的课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策略初探    下一篇:中学生英语阅读题解题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