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英语论文

巧设梯度活动 提高课堂实效

所属栏目: 英语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巧设梯度活动 提高课堂实效

 

摘 要:所谓梯度活动,就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能做到由易而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的高度。阅读课一般都是有一定篇幅的文章,要求孩子掌握和理解其实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巧妙设计有梯度活动激起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和降低阅读难度是教师在备课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在设计和指导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能树立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梯度意识,就可以使活动环节循序渐进、自然流畅、环环相扣,真正起到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关键字:梯度活动 兴趣 实效

 

英语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途径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又是在教学活动中得以体现的。有效地课堂教学活动是顺利达到教学目标的可靠保障活动的衔接要“紧而有序”

小学英语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其课堂的教学由多个相对独立的教学活动组成,因此,教师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教材内容、活动的形式、活动的目标、活动的难易度等,使各个活动衔接自然,步骤清晰,节奏明快,成一条“呈上升趋势的线,即在教学活动中能做到由易而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新的高度。在设计和指导教学活动时,教师如果能树立教学活动过程中的梯度意识,就可以使活动环节循序渐进、自然流畅、环环相扣,真正起到激起学生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阅读课一般都是有一定篇幅的文章,要求孩子掌握和理解其实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巧妙设计有梯度活动激起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和降低阅读难度是教师在备课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孩子的认知规律及能力差异有意识地设计活动的类型、投放量与使用方式等,使其有不同的难度,以体现活动设计的层次性,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且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因此在教师的备课和上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梯度:

 

一、   阅读方式的梯度

视听      浏览     细读      精读     朗读      复述

在小学阅读课中,我觉得在开始接触阅读材料时,最好让学生通过看VCD让学生初次接触文章。同时在视听之前教师也一定是让学生带着一个能引导文章主线的问题来听,这样听就是由目的,有意义的视听。同时活泼生动的卡通人物将会深深吸引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同时降低阅读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说,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是很关键的。

浏览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视听后再进行全文的浏览。让学生对文章的大意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能抓住全文的大概意思。疏通全文脉络。

之后是通过解决一些表层问题让学生逐字逐句的通读全文。对于文章的重点难句、复杂的句子结构教师通过设计练习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来分散难点。

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字材料进行有声的朗读,进而在教师的板书、图片等等帮助下让学生复述全文。

拓展练习可选择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改写文章的结尾,或者续写,或者相关主题文章的写作、模仿写作等等。

笔者在执教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4 I Have a Pen Pal B Let’s Read的时候是这样设计教学活动的:

活动一:(视听)看课文录像,回答老师下列问题。(难度指数:  )

Why Liu Yun is excited?

学生在前一课时已经知道了刘云有一个要好的笔友Alice。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猜想她是不是又收到了Alice的来信或者是礼物了等等。学生在想象中兴致勃勃,完全打开了思路,老师再让学生带着问题Why Liu Yun is excited?去初次接触课文。学生有了一个明确的目标,在课文最后一句Alice says her family is coming to China soon. I am excited. 已经把答案告诉学生了,只要孩子们抓住这一句,要回答这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简单的。

活动二:(浏览)快速读课文。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难度指数:     )

1.There are 4 people in Alice’s family.                (   )

2. Alice has two sisters .                           (   )

3. Alice and Ann like the same things.                 (   )

教师将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读完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三个判断题。这篇文章主要是介绍Alice以及她家人情况的一篇文章,通过以上三道判断题教师引导学生对本篇文章的一个意思即Alice的家庭情况要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这三个判断题是实际是对课文是一个的概括,要求学生学会抓课文的中心句,在培养学生对课文能的一个适度的总结和归纳的能力。且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跳读”或“寻读”的阅读策略。

活动三:(细读)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难度指数:      )

1、         Does her father go to school on foot?

2、         Does he work in a factory?

3、         Does her mother work in a hospital?

4、         Does her mother go to work by bus?

5、         Does Ann go to school by bike?

6、         Does Alice read newspapers every evening?

这几个问题的范围包含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要求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才能找到答案。这次的读从前面的“跳读”到现在的“细读”。有了前面跳读,学生对文章的框架已有一个基本了解,教师引导学生再次带着以上问题读课文,完成练习,让学生对课文已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活动四:(精读)阅读课文第三段,完成两个练习。(难度指数:      )

课文的第三段,围绕着They look the same, but they are very different.这个句子,课文详细的说明了Alice 和Ann 有着不同的兴趣和爱好。对这一段,教师通过两个练习,让学生对该段进行精读。

练习1、用笔画出Alice与Ann的不同之处。并且判断下列图片中的人物是Alice还是Ann。

 

 

 

 

 

 

 

 

 

 

 

 


 

在这个活动是培养学生学会抓关键词的一个能力。教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然后圈出Alice和Ann的不同爱好的关键词。最后要求学生回答教师展示的以上图片中谁是Alice谁是Ann。

活动1是让学生能先用口头表达Ann 和 Alice 的不一样。为接下来的活动2写作好铺垫。同时通过学生体验找关键词来获取信息的阅读策略运用的体验,让学生建立类似经验对学生今后阅读类似题材或体裁的材料将产生长期的效能。

练习2、完成下列表格。

Time/ who

Alice

Ann

Every morning

 

 

Every evening

 

 

On Saturdays

 

 

教师将要求学生打开书再次阅读课文并且填好表格。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能仔细阅读课文,并且具有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但是由于有了活动1的铺垫,学生能基本了解Alice 和Ann的不同之处在哪里了。因此要来做这项活动,难度还是减低了不少。当然教师在操作时对需要帮助的同学可以给予个别指导,或者是生生互助,以降低题目难度。

通过以上活动1、2的完成。教师再让学生来领会“They look the same, but they are very different.”这个句子就变得容易很多了。在此教师也可以运用这个句型来让学生造句,如“We are good friend, but we are different . I like…but he/she like…”.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让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的同时,还学会如何运用课文的句型和词汇。进而达到阅读的最终目的——写!

       

学生在这个活动1、2中又体验到一种阅读策略—比较阅读!当遇到类似材料的时候学生可以运用比较两者事物的异同的方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活动五:(朗读)朗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难度指数:       )

 

Father

mother

Alice

Ann

Job

 

 

How to work/school

 

 

 

 

Hobby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跟录音读一次课文,然后全班齐读课文,要求学生完成这个表格。这个表格可以说是课文的一个概括。学生要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才能很好的完成这个表格,因此对于后进生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操作方式上,我采用的是独立完成和小组完成相结合的方式。即学生可自由选择以上两种完成方式。通过这种方式降低活动难度,提高课堂效率。

活动六:(复述课文)根据以上表格复述全文。(难度指数:       )

最后这个活动是学生根据表格能够复述课文。通过前面一系列活动的铺垫。为这个活动的设置架起了一座桥梁。学生通过表格提供的信息能比较容易地复述出全文。

 

二、阅读问题设计梯度

深层问题

表层问题

 

 

 


 

笔者把阅读课中教师要设计的练习简单分为:表层问题和深层问题,用金字塔的形式呈现,显而易见,即先提表层问题,再提深层问题,从投入量来说,也是深层问题少而精,表层问题多且广。

 如笔者在执教PEP六年级下册 UNIT4 B Let's Read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以上两种类型的问题的。

活动一: Read the story carefully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How did Zhang Peng go to Mike’s home?

2.What did Mike and Zhang Peng do at Mike’s home?

3.How did Zhang Peng go to the park?

4.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5.What did Zhang Peng do in the park?

6.Who came to help Zhang Peng?

活动二. Read the story again and discuss three more difficult questions in groups.

Great! Do you want to challege yourself. And I have 3 questions more. Maybe these questions are more difficult than those 6. So this time read the passage again then discuss in your groups.

1.Why did the kite fly into the lake?

       

2.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dog?

3.What do you think of Zhang Peng?

 

三、学习形式的梯度:合作阅读        独立阅读

    这两种学习形式是教师在上课中普遍会采用的形式,但在操作上笔者认为这两种形式应该是可以交替使用的。当任务比较容易的时候,可以采用独立阅读的策略,当任务具有一定难度的时候,又可以采用合作阅读的方式。当然,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同一种活动可采用学习能力强的同学独立完成,学习能力弱的同学与同学或者老师合作完成。

 

四、语言技能梯度

听/视听/读

 

 

 

 

 


 

我们知道,听、读是语言学习的输入,而说和写是输出。一般认为输入要大于输出的。这也是学生的学习规律。在阅读课中也不例外。在备课的时候教师就应遵循这一原则,多设计读的活动,可以视听读、跳读、查读、精读、细读等等输入的方式,而输出应该是以说为主,以写为最终目的。

下面笔者将就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4 I Have a Pen Pal B Let’s Read再为例,看看各个环节在分配上是怎样进行大量输入而适当输出的。

 

活动一:看课文录像,回答老师问题。

(视听)输入

活动二:快速读课文。判断下列句子的正误。

(读) 输入

活动三:阅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细读)输入

活动四:阅读课文第三段,完成两个练习。

练习1、阅读短文,判断图片。

练习2、阅读短文,完成下列表格。

(精读)输入

活动五:朗读全文,完成下列表格。

(朗读)输入/输出

活动六:根据以上表格复述全文。

(说)输入/输出

活动七:以Alice的身份写一写你的朋友刘云

(写)输出

 

在阅读教学的活动设计方面非常需要讲究循序渐进。结合活动设计的层层深入,对学生进行促进和拔高,使其在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上,有层次,有梯度,步步深入,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紧迫感,成就感。逐渐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技巧,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幼儿教育》2006年07期 《教学活动要有梯度》  朱雪

2、《小学英语》教育部义务教育新课程远程研修丛书 程晓堂 刘兆义

3、《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青铜峡市三小   杨淑霞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Recycle也能大放异彩——浅谈PEP小学英语教材中Recycle的教学    下一篇:巧取资源,事半功倍----浅谈如何整合小学英语阅读资源,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英语水平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