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景设置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景设置 

情景是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文学作品鉴赏》中提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新教材理念中的政治课也有关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教学评价 。景是客观事物,情是人的主观感受,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精神。情和景的关系也就是心与物的关系。当心物交融时,就是情和景的统一,这时人就已经获得了对事物的认知。为提高教学效率,政治课也可以甚至必须从情景的设置中帮助学生“找到感觉”。

  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创设情景呢?

导入应力求妙趣横生  新课或每个刚要进入的知识点的导入应力求妙趣横生。心理学学者王一良教授认为,正常的人,几乎都喜欢幽默,都有好奇心。基于人类的这种思维动机,用生动活泼有趣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哲学课的导入就是很有说服力的实例,名人名言、古训、漫画、幽默、笑话、故事无不隐含着一定的哲理。如在讲坚持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时,将水桶原理进行带有动画色彩的语言刻画,这样,能使学生的思维之门得以开启,使抽象的哲理形象起来,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当前要学习的主题。除漫画导入之外,还有实例导入法,直观导入法,引用名言导入法等多种多样。但是,不管以何种形式导入,都要遵循可比性,启发性,情感性,针对性,简明性原则,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做到精和趣,从而由教师“景”的创设,引导学生“情”的进入,达到主客观体的初次碰撞和统一。

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语言对情景的再现必须力求生动形象。只有生动形象的语言,才能实现景中情,情中景的境界,即情景交融,达成主体和客体的勾通。如讲《消费及其类型时》,对于“贷款消费”观念,在中国社会一般是比较难于被接受的。讲授本节课时,可以借助教材P21的漫画故事《在天堂相遇》,让学生阅读漫画,但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对其情景进行一翻渲染,使其产生幽默效果,让学生在忍俊不禁中领悟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对于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积极意义。情景在此运用,使本知识点的教学目的水到渠成,达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炼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语言的描述要实现生动形象,教师必须博闻强记,深刻地研熟教材,娴熟地驾驭材料,使作为知识载体的情景与教学目标知识融为一体。

设问力求导“理”入“情”,引“理”出“情”  不会由“理”及“情”,就是学习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正如社会中往往有一些当媳妇的,看到戏剧中媳妇虐待婆婆的情景时她就流出同情的泪水,而平常自己对婆婆的亏待却一直在不自觉中进行,这就是“理”不入“情”,社会道德没有被内化为媳妇的习惯行为。同样,政治课肩负主要的德育功能,学生对于道理的内化程度,就是他们道德素养的高低;所谓“引‘理’出‘情’”,就是从情景中悟出道理,这就是道德的认知和道德的平价能力的培养问题。

情景讨论力求打破陈规成说  传统的教学模式,总是过分主张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而没有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倾向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一节课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在对情景的讨论中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在谈论中假如没有学生敢于大胆的提问,就不会有一些求异思维火花的产生;同样,如果没有尊重差异、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教师情感投入,学生的个性思维无疑会被抹杀。因此,要让每一位学生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注意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了问题的本质,才可能有春雨润物、水到渠成的教学效果,甚至有时会使教材所彰显的基本价值取向得以升华。

板书设计追求艺术效果  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契领,突出重点,调整视觉神经,集中学生注意力,增强教学效果过程节奏感,给学生或美或丑的感受,使学生深受艺术意蕴所感染,在感染中产生认同,在认同中情感被召唤。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板书设计对学生情感的影响力来提高教学的效果。如在设计《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课的板书,有的老师借助多媒体投影,把“爱国主义”这四个字用艺术字展现,将其在行列中凸现出来,并在幻灯片的背景以飘扬动感的五星红旗衬托,给人的视觉感受,就算是听课的老师也有热血沸腾的冲动。从这样的情景交融中,学生的爱国热情被充分的调动起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自然实现了。

怎样为学生“减负”而又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基本内容既为“定额”,“减负”的最大弹性在于方法。主体对客体的认识是在主体揭示客体的过程中获得的,情景的创设就是模拟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实验装置”,这种教学方式自觉地遵循了人类的认识规律,对于学生的学习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是一则“减负”的良方。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以变求新 常变常新——例谈课本材料的处理艺术    下一篇:高考政治试题中的几类经济学计算问题解析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