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高考政治试题中的几类经济学计算问题解析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近几年来,在高考文科综合试卷中出现了大量的经济学内容的计算题,尽管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不是太大,但是仍成了很多学生明显的瓶颈。由于他们审题不认真(比如忽略了关键的词句)、理论知识不扎实、计算粗心等原因,失分率也是比较高的。笔者主要结合近三年(特别是今年)出现的高考经济学计算题,谈谈审题和解题的主要方法,归纳经济学常识考试中最常出现的计算类试题,并抛砖引玉地结合平时教学提一点建议,以对同学们备考有所参考。

一、有关商品的价值量问题

例1.(07年全国卷第24题)假定去年生产一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一克白银的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A.4克          B.8克            C.16克          D.32克

解析:从网上的相关信息知道,今年这倒题的失分率是比较高的。主要是因很多同学审题粗心、思维模糊不清所致。这道题能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题肢中“去年生产一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生产一克白银的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2克黄金”,也即是说,去年一克黄金=八克白银,5件A商品=2克黄金=16克白银。由于黄金和白银都可以固定的充当货币,因此题干后面所说“黄金的社会劳动率提高一倍”纯粹就成了干扰项,答案选C。这是最简单的办法,节省了计算量。

例2.(07年全国卷Ⅱ第24题)假定生产一件甲商品的社会要劳动时间为 2 小时,价值为 40 元。如果生产者A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A在4小时内生产的使用价值总量、生产出的商品的交换价值总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是

A.2  80  40        B.2  40  20        C.4  80  20      D.4  160  40

解析:首先要把这道题中涉及的相关表述搞清楚,“使用价值总量”就是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总数量,“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价值量”即价值的数量(多少)。该题能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就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个别劳动时间越长,在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少,即使用价值总量越少),单位时间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依据题肢前半部分的表述,可知生产甲商品的整个部门(行业)平均约2小时生产一件,生产者A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小时,也就是说它能在1小时生产一件甲商品,4小时生产4件;一件甲商品的价值量为40元,4件就是160元;价值量为40元不变,选D。

二、有关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问题

例3.(07年四川卷第26题)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它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A.1.8万亿元         B.2万亿元          C.2.2万亿元         D.2.4万亿元

解析:这道题涉及的理论知识是: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由于商品的价格总额=商品数量*价格水平,因此,可以看出,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数量、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次数(或速度)成反比。首先由提干给出的条件套公式可以计算出来货币的流通次数为8次,再套公式即可得出“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6+16×10%)÷8=2.2万亿元,选C。

三、有关外汇汇率问题

例4.(05年全国卷三第25题)小张曾在网上看中了标价为5欧元的一件小饰品,那时的汇率为1欧元=10人民币元。一个月后,欧元升值了5%。此时用人民币购买这件饰品,小张要比一个月前

A.多支付人民币0.5元         B.少支付人民币0.5元 

C.少支付人民币2.5元         D.多支付人民币2.5元

解析:该题相对较简单,涉及的理论知识是:汇率又称汇价,就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我国的外汇汇率通常是用100单位的外币所能兑换的人民币数量来表示。该题的计算非常简单,首先判断出来欧元升值的另一层含义就是一定单位的欧元兑换的人民币增多,也即是要多支付人民币,因此排除掉BC两选项,通过计算可知原来1欧元=10元人民币情况下,支付5欧元就是支付50元人民币,现在1欧元=10+10×5%=10.5元人民币,支付5欧元就是52.5元人民币,得出正确答案是D选项。

例5.(07年天津卷第29题)如果你以7.70的汇率卖出1万美元,并将换得的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三年,年利率为4%,利息税率20%,存款到期应得本息为

A.7392元          B.79464元          C.84392元          D.86240元

    解析:该题是一道外汇汇率与利息混合型的计算题。涉及的理论知识同上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计算纯利息收入的时候,必须扣除利息税。汇率为7.70,卖出一万美元就是获得77000万人民币。根据题肢可知纯利息收入为7.70×10000×3×4%×(1-20%)=7392元,再加上本金77000,合计84392,正确答案为C选项。

例6.(07年北京卷第29题)金融体系的改革使居民的理财方式日益多样。小华有人民币7700元,如果目前汇率是1美元=7.7元人民币,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美元是4%,预计一年后人民币升值1美元=7.5元人民币,小华可行的最佳理财方案是

A.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8142元      B.用人民币存款,一年后可得7931元

C.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57美元      D.用美元存款,一年后可得1040美元

解析:理解该题的关键是“一年后人民币升值”,也就是说美元贬值,因此选择用人民币存款比较划算。本息收入合计为7700+7700×3%,正确答案选B。

四、有关价格变动的影响问题

例7.(07年海南卷第2题)假定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20单位;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时,A商品需求变动量为30单位。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替代品价格下降10%同时出现时,那么,A商品的需求数量

A.增加50单位                B.减少50单位   

C.增加10单位                D.减少10单位

解析:该题涉及的理论知识就是,互为互补品的两种商品价格变化与需求变化成反比,互为替代品的两种商品价格变化与需求变化成正比。可知,“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10%”时,对A商品的需求数量会减少;同样,“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当A商品的替代品价格下降10%”,对A商品的需求数量也会减少,排除了A、C选项。由前面题肢给出的条件,很快就会选出B。

五、有关股票价格问题

例8.(04年广东广西卷第9题)某股票的上市流通盘为2000万股,当预期股息为0.4元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为20元。如果银行利息率提高2%,当预期股息为0.6元时,该股票的市场价格是

A.15元         B.20元         C.30元         D.40元

解析:该题涉及的理论知识为,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居民购买股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股息、红利和从股票升值中获得差价收入,属投资行为。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除以银行利息率。由题肢给出数据套公式先计算出银行利息率为0.02,套公式计算“该股票的市场价格为”0.6÷(0.02+2%)=15元,正确答案为A选项。

例9.(06年四川卷第24题)某人持有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息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

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   D.贬值20000元

解析:该题同上题应用的理论知识一样,经过套公式计算,可知正确答案为B选项。

例10.(06年全国卷二第25题)股票W的票面金额为1元,预期一年后可获得5%的股息,同期银行存款年利率为4%。一投资者若以10000元购买股票W,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理论上最多能够购买股票W的数量为

A.12500股       B.10000股       C.8000股        D.7500股

解析:同上题,首先套公式计算得知股票W价格为1.2元,投资者以10000购买股票W,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最多可购得8000股,正确答案为C选项。

除了以上几类计算问题外,经济学常识中还有两类计算类问题,一是有关企业的经济效益问题,再就是个人所得税问题。关于经济效益,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就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生产总值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为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生产总值与生产成本的差值就是企业利润。用同样多的资源消耗,或同样多的人力、物力消耗(即生产成本),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商品,经济效益就高;反之,生产同样多的商品,消耗的人力物力较多,经济效益就低。关于个人所得税的计算问题,最主要涉及的理论知识就是对个人所得征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个人收入越多,课税也越多,这样才能实现调节收入差距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个人所得税的时候,一定要紧扣住“超额”,即首先确定其应税额,比如某人月收入4000元,其应税额为4000-2000=0200。其次明确各段税率,500×5%+1500×10%=175元。

可以看得出来,高考中涉及的经济学类计算问题,单纯就计算量而言,小学生都可以完成。解决计算题的关键是一定要牢牢把握相关的经济学理论知识。计算类问题是对有关理论知识的延伸扩展,是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应用中所产生的现实问题。同学们在日常复课中一定要特别关注老师的知识点串讲,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规整和反复演练最终达到熟练运用。另外就是在解答计算类问题时候一定要头脑清晰,首先要努力排除一些无关的干扰项,再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计算。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政治课教学中的情景设置    下一篇:思想品德实践性作业的探索与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