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对新课程理念下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深入展开,各种深层次的困惑、师生的压力逐趋体现。本文认为,要想真正体现出新课程理念的实效性,必须要求教师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推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关键词】教育教学理念  学案  师生关系


    新课改给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带来不少困惑或难题:教材变化大,教师的教有一定的压力、困难;学生素质差异大,在课改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又新课程改革重在创新,没有可移植性、可参照的做法。这就要求教师应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推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益。本人就一年来在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谈几点看法。

    一、确立与思想品德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显著特色是活动教学,其内容以学生自身生理、心理、德性成长历程为主线,走进学生文化,符合学生成长的需求,教材在注意传授道德知识的同时,更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学习,增强了德育功能,具有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根据现代教育精神突出“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的育人要求和“学会关心”的教育主题,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就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应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教学要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回归,倡导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倡导探究、体验过程的学习,构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融为一体,共同教与学,共同提高。

    二、注重教学环节的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转变备课思路,由传统的“教案”思路向“学案”思路转变,是提高新课程教学实效的前提。

    传统教案的设计目的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讲,怎样才能给学生更多的知识,着眼于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而“学案”是在教案基础上,为开启学生的智慧,发展学生的能力而设计的,是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参与并完成对知识的掌握的学习活动过程的备课方案,它着眼于学生的“学”,让学生“会学”。因此,学案的设计,目的在于把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能力、觉悟、情感、价值观目标),把学习目标设计成学习方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导学释疑解难,让学生在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中,提高自己的各种能力。

    因此,备学案首先要对教材和学情进行科学的分析、准确的定位,因为它是课堂活动的出发点,也是确定教学方案的主要依据。通过教材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重点、难点,以及对一些内容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换或补充;通过学情分析可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学生已有经验,把握学生认知水平,从而较切合实际地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并树立与每课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其次,重点、难点问题的提出及设计,应给予学生一定的思维启示,因为这部分问题是学生学习的困难点、疑点,也是学案的设计的关键所在。再次,依据主导性和主体性原则进行教法和学法的设计。学案不仅要设计教师如何教,还要设计学生如何学。新课程偏重于学生的活动教学,每一课时都有4—6个活动设计贯穿于课堂,可以是阅读、思考、讨论、小辩论、角色模拟、讲故事等,这就要求注意创设贴切情境,讲究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明确每一活动的目的,活动设想、活动应注意的问题。最后,要精心设计作业。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布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心理素质、道德素质,具有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的作业,让学生在感性认识中引发新的思考。如: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作业:

    1、收集有关生命的图片、标本或实物,并作简单介绍。

    2、请写出两个有关倡导“关爱生命”的宣传标语。

    “磨砺意志”的作业:

    1、你意志最薄弱的方面是什么,对你的成长有何不良影响;

    2、请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改进计划。

    总之,传统教案向学案化的转变,着力点放在思路的引导上,具体落实在学习活动及学习目标的问题设计上,使学习内容问题化、活动化,学法指导具体化,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三、注重师生情感交流,形成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师生关系倡导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控制者,组织者,制定者和评判者,是知识的化身和权威。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主动者、支配者。而学生是来向老师求学的,理所应当听老师的话,服从老师的安排,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只能是消极,被动的学习者和服从者。而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脱离学生实际,学生当然不喜欢,学习的积极性就低。这种传统教育的“师徒”关系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

    新课程的理念,就是要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为伙伴、朋友关系,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那么,如何转变和建立这种师生关系呢?

    记得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要想成为孩子的朋友,请蹲下来和他交谈。只有蹲下来,你才会看到他们所看到的一样的天空。师生的心与心才会贴得更近。作为教师,要想和学生成为朋友,只有从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角色中走出来,“蹲”下来和同学们一起做游戏,一起聊天。只有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做好自己的工作。只有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伙伴,才能真正地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同喜同悲,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把自己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站在合作者的平等地位上,学生才会从教师那里获得平等,从而主动参与。
        
    俄国教育家别林斯基认为:“爱是教学的媒介、友爱更是消除戒备心理的传感器”。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用晚辈式的“尊爱”去感化学生,真诚地向学生征求教育、教学方面的意见,主动地向学生检讨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与过失,虚心地听取学生反映的实际问题等方法,这些方法都能起到外塑形象、内化心灵的作用。只要教师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意与学生进行情感交融,就能创造一种平等、尊重、和谐、发展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才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对思想品德课“回归生活”理念的思考和教学探索    下一篇: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机会,提高自主学习质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