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浅谈新课程下和谐政治课堂的构建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谈新课程下和谐政治课堂的构建

黄志刚

茶陵职业中专普高部

    新课程中的课堂教学特别强调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教与学的关系。慎而思之,和谐的政治课堂至少应该呈现如下态势。

学生“知无不言”。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充分自由地彰显个性,毫不隐瞒自身的观点,不论瑕疵,尽显所思所想。不忌讳观点是否正确,不担心言语是否恰当,不担心老师的责备,不担心同学的嘲弄。只在乎将自己的言论作为课堂交流讨论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大胆表达。

老师“赏识有度”。善用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采用多种多样的尊重或鼓励方式,营造学生愉悦轻松的心理。让学生以学为乐,以思为乐,敢于向困难挑战,卓有实效地学习、探究。

教学“水乳交融”。教师不一味地显示自己的教学预案,而是真切灵活地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以思想激活思想,以智慧引领智慧,以个性启发个性。注重学生自我探究,自我发现,构建知识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   政治新课堂应是师生以和谐平等的主体共同参与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堂
   
在新课程标准中,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一样,一个突出的变化就是优化教学实践活动,强调开展学生课堂活动与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究的勇气,因此在活动中学生应该是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活动课虽然谓之“活动”,但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要寓教于乐,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知识、能力和德育目标。使学生在参与中理解教学内容,增强道德体验。活动课的重心是让学生在整个活动中不是“静听”,而是“活动”。学生在学习活动主体的角色体验中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活动热情,不仅学会了学习,而且学会了合作,不仅学会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创造。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将理论与实际活动结合起来,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把不完全知识变成了完全知识。
    课堂过程中的活动,可不拘一格。可以是查资料:通过查阅报刊、图书、上网等,掌握一定的事例、数据、图文,分析说明实际问题,如搜集材料说明“妨碍世界和平的主要障碍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要构建和谐的政治课堂,就应该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将查找的资料归纳整理,允许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允许学生提出有关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的各种不同观点。培养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敢于怀疑、富于想象、勇于挑战和执著追求的优良的创造性。而不是教师的权威高于一切学生成了老师的附庸。在活动课当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活动设计必须坚持“教师指导,学生主导”的教学理念,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以参与者和指导者的双重身份参与活动。学生们在活动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和体验。当他们能在活动中用掌握的知识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时;当他们能在活动中发展个性、锻炼自我实践能力时;当他们能在活动中产生观念、证实观念,进行积极意义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建构,体会到从体验到思维创造的快乐时,他们就为自己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坚实而全面的基础。
2   政治新课堂应是以师生共同的生活为基础的和谐化课堂
     新课程以广阔的自然和社会作背景,与社会、学生的实际有着广泛联系。过去的政治课堂中所传授的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并不紧密,因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问题时常常束手无策,“课堂成了与生活割裂的空间,知识成了从生活中剥离的纯粹的知识,课堂中的人也成了为物所牵的非自由的被异化的人。”政治教师往往成为脱离实际的纯粹理论说教式的“播音员”或者“演讲者”,政治课堂教学理论与实际,理论与现实生活相脱节,呈现多种不和谐的声音和表现。政治课堂教学毫无生气,政治课堂的德育功能几乎丧失殆尽。
    生活是现实的、具体的。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促进学生与周围的自然、社会的内在整合,从而为营造明丽的内心生活,建构坚实、丰富、光明的精神世界奠定基础。教师要做学生的“慈父”、“兄长”、 “诤友”。在以师生共同的生活为基础的和谐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生活在丰富、在发展,教学贴近了学生的生活,课堂变成了学生探索世界的窗口,使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应用,教师带着教材与学生一起走向新的未知的世界。
3   政治新课堂应是学生自主化的课堂,教师充满对学生的关爱和人格的尊重
    “记录在纸上的思想如同某人留在沙上的脚印,我们也许能看到他走过的路径,但若想知道他在路上看见了什么东西,就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话道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我国古人曾说:授人之鱼,顿餐之食;授人以渔,终身受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教与学有机结合,从教与学双边来设计教学。现代教学观点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的发展过程中,也就是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方法去揭示、感受、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提高“内化镌刻于知识之中”的认识发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活生生的有意识的人,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先看、先想、先说、先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更多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材的超越,敢于对教材说不,敢于对教师说不,敢于对传统说不。古人云:“学贵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这都说明了“疑”是获得真知、增长才干的起点。一切创造性思维始于“疑”,没有质疑,就没有创新。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诱导、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与爱好质疑,要让学生养成质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得。逐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怀着迫切的心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投入到对新知的探索中。
4   政治新课堂应是师生情感充分交流的课堂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作用,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微妙的影响和改变学习质量。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起着关键作用。只有把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着教师的一切灌输,师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学生对老师产生敬畏感,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为被动服从。这样就使学生不敢自由发表见解,影响了正常发展。 而新课堂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处于课堂的双向互动的和谐流变状态之中,师生是平等的。陶行知先生曾告诫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要倡导和实践“尊重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以诚相待,彼此交流情感,彼此感染,把教学变成平等的交往与对话,让对话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充满于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中。课堂充满着平等、和谐与温馨,师生之间充满激情。教师要努力做到:第一,师生互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仪表端庄,神态自然,平易近人,举止亲切。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与学生的接近度,缩短与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的距离,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让学生像花草树木趋向阳光一样趋向老师”,让学生产生“我喜欢你,你很棒,你能行”的感觉。第二,人格平等。在新教材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对学生做到“三尊重”、“三允许”,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要知道“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些好学生”。还可以用“角色对换”来缩短师生问的关系,使学生在心理上感到快慰与满足。第三,用情感感染学生。现在的学生有鲜明的个性,丰富的情感。他们需要理解,需要宣泄,需要沟通,所以我们要采取“观点开放”与“教学对话”两种策略,把课堂看作情感交流的场所,用自己良好的情感激发学生说真话,培养学生强烈的爱憎、好恶之情,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唤起学生探索真理、积极向上的欲望。这样学生爱之所爱,恨之所恨,智慧与美的种子会慢慢植入心里。如在讲“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时,对美轰炸我驻南使馆以及撞毁我敌机的丑恶行径加以痛斥;对陈水扁的“两国论”表示极大的愤慨;在讲“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对李向群大公无私、奋勇献身的崇高精神高度赞扬;对社会上还存在的“见死不救”等现象表示深深的忧虑……在政治课堂中,师生的情感发生了撞击与共鸣,生命活动得以充分展示,真正做到了和谐、共识、共享、共进,师生在课堂上享受到了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情感生活。

    总之,政治课堂的和谐,意味着师生关系的融洽、学习氛围的民主、学习方式的自由以及师生创造个性的积极展现。“和谐”不等于呆板,也不等于散漫,不等于循规蹈矩、随波逐流;也不等于漫无边际、热热闹闹、莫衷一是。和谐的政治课堂是唤醒学生生命活力的基础,是我们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沃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和谐政治课堂的构建    下一篇:浅谈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的启发式教学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