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整合资源 体验学习——品德与生活《帮帮残疾人》教学案例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贝多芬有句名言:“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当身边不断出现“爱心缺失”“爱心麻木症”时,我们发现培养儿童的责任心、爱心是多么重要!品德课程的核心是“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怎样整合教学资源,如何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培养他们的爱心呢?我是这样进行《帮帮残疾人》一课教学的。

一、教材分析

《帮帮残疾人》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献出我们的爱》中的第三个活动主题。

《献出我们的爱》是根据《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 “爱自己的家,能用自己的方式爱长辈,关心同伴”等内容要求而设置的。共包含“我们手拉手”“爷爷奶奶,你们好”“帮帮残疾人”三个活动主题。

“帮帮残疾人”分为“他们不容易” “我能为你做什么”两个部分。“他们不容易”(连接教材内容图片)通过一段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好奇心的文字、一组介绍残疾人生活艰难的图片以及模仿单手穿衣的小游戏组成。让孩子明白残疾人的难处。“我能为你做什么”(连接教材内容图片)由一个助残小故事和一些助残实例组成,让孩子学会帮助残疾人。此外还有课外实践的爱心存单的活动。(连接教材内容图片)

教学目标1、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难,激发对残疾人的同情、关爱,2、学习残疾人身残志坚的精神,学会帮助残疾人。3、整合课程资源,培养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是引导孩子产生情感共鸣,感受残疾人的不易后,学会帮助残疾人。

德育教育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他是一个贯穿课前、课堂、课后长期实践的教育过程。我从这三个方面设计,重点说课堂教学部分,课堂教学安排1课时。

教师准备课件,制作“爱满人间”专题网站,孩子进行课前社会调查,在电脑室上课。

二、设计理念

用最贴近学生孩子的教学资源,给孩子尽可能多的参与体验机会、整合课程资源自主合作学习是我的基本设计理念。

1、            注重学生的活动、体验和感悟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真实的体验和道德认识。”我设计了“搜集资料”“面对面交流”“上网学习”“情境表演”“动手创作”“爱心存单”等活动,努力使教学走进生活,贴近学生,给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在参与中获得愉悦的体验、深刻的感悟。

2、            整合课程资源,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

让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

品德与生活本来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在信息爆炸的时

代,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非常重要。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学原理认为掌握学科结构的态度或方法便是“发现”,发现法,要求教育对象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主动地进行学习。二年级学生虽然会上网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有限,我搜索资料制作了“爱满人间”专题学习网站(连接网站)让孩子上网自主学习,把孩子当作学习的主体,积极活动、主动探索。

新课程改革中各学科的联系非常紧密,第三册语文课文《假如》

就提到了帮助残疾人,第四册语文同步的第二单元是一组用爱心串起来的文章。设计时,我注意课程间的整合,安排了这方面的教学活动。

3、            情境教学,营造真实的学习氛围

以布兰斯福特为代表的“抛锚式教学”主张把学生引入模拟的故事情境中,以解决故事中的问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先把孩子引入身边的残疾人生活情境中去,让学习与生活接壤,然后进入与残疾人面对面交流、模仿残疾人的情景,体验残疾人的感受,最后,网上体验、角色扮演,让孩子在诸多情景中学会如何用自己的爱关心残疾人。此外贯穿课堂的背景音乐,感人画面,结束时的手语都在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 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一)  课前调查,夯实基础

课前,组织孩子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获得初步体验。调查问题为:身边有哪些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人们怎样对待他们的,准备一个优秀残疾人的故事。

(二)  欣赏导入,激其意识

由欣赏浏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生活情况导入,(连接图片),

看完后,由孩子说说身边的残疾人。

欣赏是一种以儿童的体验、感受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活动。在这种具有导向性的情感氛围中激起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之心——课伊始,情也生。

(三)实践体验,激情参与

引入新课后请出特校的孩子一同上课,简短表演后,孩子们向他们提问,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

接着分成三组参加“单手穿衣”“盲人走路”“聋哑人交谈”模仿

残疾人体验活动。最后让学生结合课前调查、刚才看的、做的进行交流、讨论,汇报自己的感受。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教育活动才

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操。通过层层深入的体验,学生很自然的感受到了残疾人生活的不容易。

(四)  情景交融,学习精神

先播放一节残运会的图片(连接图片)再讲叙张海迪的感人故事,然后孩子们分小组互相交流课前搜集的故事,汇报你想对天下的残疾人说什么,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看听讲三个环节激发了孩子们对残疾人的钦佩之情。

(五)  课程整合,合作学习

   

首先开展“我跟老师说句悄悄话”活动。调查孩子们以前是如何

对待残疾人,了解情况的同时保护了以前做得不好的孩子的自尊。

学生带着“社会、国家、人们是怎样关心残疾人的?”问题登录爱满人间网站自主学习,四人一组结合自己调查和上网学习完成学习卡,并进行展示。

阅读教材《伟伟的故事》(连接图片)进一步加深理解。

前面获得的帮助残疾人的方法是学习他人的,每个学生还会有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背诵第三册语文教材中的《假如》片段,(连接假如)让学生发挥想象、自主创作,在爱心卡(连接图片)上写下想为残疾人做的事、想对残疾人说的话,或画下为残疾人设计的方便设施。创作时播放音乐《让世界充满爱》。

这一环节,通过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和整合,孩子自主合作学习后,学会了帮助残疾人,培养了创造力、想象力。

(六)  制订计划,课后延伸

课后开展“爱心存单”活动,(连接图片)要求孩子在家长的协助下联系一名残疾人,长期手拉手,自己设计存单,存入老师的爱心银行,进行评比。学生在课中已动情,课后,教师把握契机,让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将情感转化为品行,促进他们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七)  营造氛围,升华情感

结束时师生一起学习手语“把我们的爱献给全天下的人”(连接图片),在师生互动的手语中,在深情的《让世界充满爱》音乐中,画面定格为“爱满人间”(连接图片)而结束。再次把课堂感情推向高潮。

四、教学反思

《品德与生活》的课程理念是:课程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了重新设计,始终把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力图在教材与儿童生活之间建立一种有机的联系。引导学生在体验中感受残疾人遇到的困难及体验残疾人的不易……每一件事无不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反映,让品德课真实起来,让品德课与生活接轨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品德课回归生活的理念。
      本课为学生准备了大量的空间,让其自由地进行体验活动,采用表演、游戏、上网学习等较活泼的形式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同学们的主动参与意识及相互合作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自主学习的主人。          

   因为残疾,他们是不幸的,因为有爱,他们是幸福的!给残疾人、给学生、给朋友、给周围的人一份关爱,我们会收获更多快乐!愿爱满人间!

(本文获长沙市教学案例竞赛一等奖)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下一篇: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的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