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道德与法治论文

思品课多媒体的运用要把握好“度”

所属栏目: 道德与法治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思品课多媒体的运用要把握好“度”

                      查日华

【内容摘要】:多媒体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同样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本文主要从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的问题,提出:一、抓“时机”——适时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明理导行;二、讲“分寸”——适度使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三、找“突破口”——适量使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只有摆正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这一位置,才能使多媒体教学真正发挥辅助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适时使用 适度使用 适量使用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出现和普及,多媒体教学也走进了思品课堂。不可否认在思品课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不但能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但与此同时,在思品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弊端也逐渐凸显。主要问题表现在多媒体不分时机、不分场合的过度使用。 

现在的公开课、示范课,几乎无一例外地要使用多媒体手段,评课时也把是否运用多媒体作为衡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似乎一堂课如果不使用多媒体就背离了新课程精神。而且现在多媒体课件制作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花哨。设计越来越精美的多媒体课件也成了许多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多媒体似乎成了课堂的主角。课堂上,老师只是点点鼠标,讲几句串词就算完事了。知识的阐述、观点的呈现、基本结论的归纳等都直接用“电子黑板”打出。一页一页翻得飞快,学生跟不上教师上课的节奏,怎能谈得上对知识的理解和知识的生成呢?

这种对多媒体运用的刻意追求在一定意义上颠倒了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必然会对课堂教学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

因此,根据思品课教学的特点,应摆正多媒体在思品课教学中的位置,把多媒体当作思品课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适时、适度、适量地加以使用才能既不人为夸大其作用,也不刻意回避其弊端,使多媒体在思品课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抓“时机”——适时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明理导行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心理学家提倡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情境”列为学习环境四大要素之首。他们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并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在思品教材中,有许多内容反映的是古今中外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特定的民族风情,特定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以及法律、经济、政治、时事等内容,有的与学生生活距离甚远,单从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来体验和感悟,有其局限性。这时运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是传统教学模式无可比拟的。

例如在《难报三春晖》这一框的教学时,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几张家庭生活中的照片“儿子骑在爸爸脖子上放风筝”、“母亲陪儿子夜读”、“在考场外焦急等待的家长”。由于图片贴近生活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时再向学生播放配乐诗朗诵《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着图片,听着诗歌,平时父母对自己的关爱的场景历历在目,从学生眼神中就可以看出他们对父母浓浓的亲情被点燃,达到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展开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认识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这种恩情要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而当新课最后结束时,我又适时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涮涮筷子洗洗碗……”生动纯朴的歌词,荡气回肠的旋律,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学生被深情的歌声所打动,也情不自禁小声跟着哼唱起来:“老人不图儿女有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这时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我顺势引导:孝敬父母,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平时就要关心父母、尊敬父母,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样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就避免了盲目的导行,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二、讲“分寸”——适度使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使用,还要考虑遵循学生的注意规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指向性体现了人的心理活动具有选择性。这种选择性不仅表现为选取某种活动对象,而且表现为心理活动对这些活动和对象的比较长时间的保持。集中性不仅指离开一切与活动对象无关的东西,而且也指对各种干扰刺激进行抑制,以保证注意的对象能得到比较鲜明和清晰的反映。

因此,如果课堂教学内容本身可能是抽象的甚至是枯燥的,而过于花哨的形式,如音乐、图片、图像、动画等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学生的心理活动很有可能指向那些轻松愉快优美的形式,并对这些本应是配角的东西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对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却所知寥寥,更不用说掌握了。

对此笔者深有感受。不久前我曾听过一节九年级思想品德公开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上课伊时,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创设教学情境,由于歌曲美妙动听又为大家所传唱,且与课题内容相吻合,学生兴趣昂然,学习热情被极大地调动起来。然而接下来,多媒体上大量出现介绍各个民族风土人情的图片,之后教师又连续播放了香港和澳门回归的两段视频,还将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制成flash配乐播放,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图片和文字材料。随着老师鼠标的点击,各种画面在学生面前闪现,使学生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单一个按钮的设置就有各种各样的图案、艺术字。试想:这样“生动”的图片、音乐、视频,怎么不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学生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没什么价值的东西上,使课堂脱离了教学重点,真正要掌握的东西却在无意中被忽视了。上课时热热闹闹,课堂气氛似乎很热烈,但是课本上的知识点没落实到位,一堂课下来,学生能收获到多少有用的东西,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可见,并非所有的教材内容都需要用多媒体,像本节课中有关各民族风土人情的介绍,可以让学生课前进行搜集,课堂进行部分展示,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搜集整理的能力和习惯。而两段视频则可以有针对性选择一个,这样既具有典型性又可以为学生的活动和思考留下时间。至于《乡愁》这首诗完全可让学生朗诵使其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且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诗人的那份浓浓的爱国和思乡之情。而此时,多媒体的直观性反倒起了消极作用——这是因为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过程喧宾夺主,它一览无余的画面代替了学生朗读、分析,理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减弱了,学生成了多媒体课件的观众,甚至奴隶。这样在课堂教学中缺少了感悟和思考,失去了情感体验,思品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则成了空谈。

三、找“突破口”——适量使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

正所谓“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多媒体在什么时机使用、每次使用多长时间,都是很有讲究的,绝不能随心所欲。该用则用,不该用则不用,不能为电教而电教。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让多媒体手段真正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变抽象为形象、变静为动、变远为近、变无为有的作用。

例如在《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这一课的教学实践中,课本安排了一个体验自尊的活动——“香港回归,举国欢腾”。但由于七年级学生历史知识还不够丰富,且年纪尚小又回忆不出当时情景和感受,也就难以理解当时全国人民为什么会如此快乐。为此教师先向学生展示香港被侵占的一组历史图片《南京条约》签定、《圆明园遗址》、《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等并简单介绍背景,此时学生义愤填膺,对侵略者的贪婪产生了无比的痛恨,对清政府的腐败以及当时国力的衰弱感到叹息。而这时再向学生对比播放《97年香港回归》视频,当学生看到英国的“米”字旗缓缓下降,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伴随着激昂的国歌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高高升起时,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从他们的眼神中就可以看出骄傲和自豪。这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很快就认识到了正是现在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香港才能顺利地回归。从而也进一步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无比的尊严与快乐。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问:在你的个人生活中,还有没有过类似的情感经历?学生这时的思维被激活,纷纷举例畅谈,如对我国申奥成功、神舟飞船发射成功等重大成就的自我感受,从中体验自尊也就水到渠成。

由此看来,使用多媒体教学,考虑的不该是如何用动画、图片或视频等来确切再现课文中文字材料的含义,以代替学生的再创造。而应研究如何利用多媒体的影音效果启发学生如何去体验去思考,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多方面能力。

总之,在全面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应树立“教学理念先行,教学手段为辅”的观念,应充分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只是思品课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坚决摒弃目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脱离文本学习的“花样”。我们应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努力寻求多媒体教学与思品课教学的结合点,将多媒体教学用在创设情境、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上。只有这样,多媒体教学才能发挥其现代化特点,真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帮助学生更深入透彻地解读文本,提高课堂效率的辅助效果。

 

参考文献:

〔1〕. 吴庆麟 胡谊 《教育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出版

〔2〕.邹军萍.网络教学也是一柄双刃剑.思想政治课教学.2004.第12期。

〔3〕. 刘金书.多媒体辅助政治课教学有讲究.政治课教学.2004.第7期。

〔4〕.赵步瀛《使用多媒体课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政治课教学中提问的功能和艺术    下一篇:政治课引入新课“四式”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