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意培养人文意识和爱国意识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中学历史教学应注意培养人文意识和爱国意识

株洲市景弘中学      李秋来

内容摘要

 当前我国教育发展的今天,由于过往错误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和贫乏,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人文精神提供支撑;改革开放以来相对安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使得国民爱国意识出现退化,经济发展,更需要爱国意识的唤醒和召唤。国家提出“以人为本”,把爱国教育提到国家发展的重大日程上来,历史在这一刻显得尤为重要,中学历史教学承载着培育人文意识和爱国意识的重要使命,这是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经之路,必由之路。

关键词

 中学历史教学  人文意识  爱国意识

 教育部制订的《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写道“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出历史学科本身的内涵,他是一门有生命的,活动的、进步的不是死的,不能单纯地将历史看成是死了的形骸,而应看作活着的文化,看作人的活动,生命的跃动,同时历史肩负着传承人性和道义的重任,使人能在社会生活中得到一个与活形骸相匹配的活灵魂。因为历史他本身的特质存在深厚的涵养,他对人的意识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什么样的历史教学,必将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从教育部制订的科目课程标准和历史学科本身的特征和特质来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学生人文意识和爱国意识的培养。

一、人文意识的培养

历史学科是基础教育中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在陶冶人格、开拓视野、传承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历史教学中挖掘历史学科的人文精神,设计灵活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十分重要,这也是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的。也是总领整个历史教学目标实现的重中之重,事关教育受众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全面发展目标实现,事关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大局平稳发展的大局。

培养人文意识解决的是“做人” 的问题,是解决价值观的问题,其目标是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饱含人文精神的社会人。他强调树立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终身发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养成高尚、善良、健康的情潮和形成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方面的意识。历史教育对人的心灵的塑造、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培养,予人以善恶、美丑标准的教化功能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历史学科重在对人的借鉴和启迪,重在以历史实现个人情感和个性的发展,他最终解决的问题,是人文意识的培养。因而,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人文意识的培养,在具体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到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历史的根本任务是总结前世兴衰之经验,考察当世之得失;服务现实,启迪未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史学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焦点,引导学生由古思今的联想,让学生在历史的大海里漫游的同时,能主动的思考现在的问题,同时根据现在的社会实际情况思考历史上所发生事件的原因。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人文意识的提高。

2,重视人物的介绍与分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历史人物的事迹中得到启迪,从其成长的过程中了解人生的意义,汲取历史经验,更好地把握今天的生活。

3,加强历史意识教育:历史意识他包含着全球意识、国际意识、多元意识、社会问题意识、环境保护意识、责任意识等。历史意识的养成学要多次的思维碰撞,需要无数次心灵的沟通。历史意识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最高目的所在。其中所包含的各种意识,与当前我国现实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如环境保护意识弱,社会问题形势严峻等这些成为制约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在历史教学的过程,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根源,为现实社会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某些借鉴。

4,建构科学的评价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要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型评价相结合,做到评价内容、标准、工具、方法的多元化、多样化、科学化、规范化,最终做到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合理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这正是人文意识培养的基础所在。

人文意识的培养,是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所能铸就,需要持之以恒和不懈努力。历史教学要紧紧围绕着人文意识的培养而展开,倡导与现实、大众生活相结合的实实在在的历史教学,关注“人”的生存、生活、发展乃至创造。

二、爱国意识的培养

爱国是永恒的主题,是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情势所需,是坚强青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关系着国家命运和前途。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是中学历史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检验教学成果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加强传统教育,爱国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加强传统教育,有利于加强对祖国悠久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强化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认识,增强对民族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展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和优秀文化,使学生在课堂上汲取文化营养,陶冶情操,感悟民族的伟大,孕育爱国意识,生爱国之情、之心。

2,不能忽视乡土教育,热爱养育自己的家乡是热爱祖国的起点。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劳动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要把革命教育摆在重要地位,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民族复兴史。伟大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抛头颅洒热血,心系天下,他们的爱国精神永远值得中华民族的每个成员珍惜和学习。这是中学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的主线,在教学中讲叙中华民族的反抗史,和革命的曲折发展史,使学生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懂得珍惜。在讲叙各民族的共同团结和奋斗反抗外来压迫,最终实现国家的统一,使学生明白祖国的统一是各民族共同奋斗的结果,使他们增强民族的认同感,热爱自己的祖国。在讲叙改革开放的历史中,进行细致的比较,展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成就,民生大改善,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培养对祖国发展前途的关切感、使命感和历史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发展的今天,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国际交流不断扩展和深入,文化激烈碰撞的当代世界,支撑整个民族的是人故有的优秀的本性即人文意识和民族赖以生存爱国精神。这两种意识的培养统摄着整个中学历史教学,他们目标的实现是历史教学的最高目标,其他的各种目标必须以两者为基础和出发点,同时要把两者的发展相结合起来,爱国精神是民族性的有阶级局限,人文意识更广泛,在某种意义上他是没有阶级的局限,他是人类的本质属性。总的来讲,中学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须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对社会甚至对人类发展有益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试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一页

2历史教育新编[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基础教育理论概论[M]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

4走在新世纪的中学教育改革----一名中学校长论坛(c)

5齐健 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6于有西 叶小兵 等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试析初中历史教学导入法    下一篇:谈思维训练在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