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命题需注意历史的真实性、叙述的科学性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例一:2008—2009学年度泰州高二历史联考试题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因材施教      B 当仁不让于师    C 温故知新     D 有教无类
这一题目的设计犯了一个历史常识性的错误,后人的思想怎么能由前人来体现呢?
例二:泰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高三联考
1.明太祖朱元璋读《论语》非常敬仰孔子,但读《孟子》就很厌恶孟子,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C.“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这一题目犯了一个什么错误呢?由“孟子一书中哪一句话最可能招致明太祖对孟子的不满”这句,我们似乎可以认为这四句话都是由孟子所说,其实不然。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语出出自《论语·颜渊》。 景公问政,孔子献出八字方针。后来汉儒董仲舒藉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观念,提出“三纲五常”,促使汉武独尊儒术,并成为沿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的道德伦理规范,影响深远。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语出荀子《天论篇》"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这就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说法,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状况区分开来。这就是荀况"天人相分"的观点。
 C.“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智,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是老子的观点。
虽然此题不影响解题,但此种设计缺乏科学性。
例三:泰州市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高三联考
10.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谁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A.张三:还是人家俄国好,城里人吃、穿、用,国家统一发给,不用自己花钱去买
B.李四:说的也是,听说人家俄国的农民,有自己的地,可我们还要给地主干活
C.刘五:我觉得俄国不好,农民虽然有自己的地,可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余粮都得给国家,不许卖
D.王六:谁说余粮不许卖,听人说人家列宁专门通过了一项法令,鼓励买卖自由
这样一种设计题目,创设新情境的办法现在比较通行,都被认为是命题的一个好办法,较好的创设了一个新情境,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理解材料的能力,较为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但我以为此类题目的设计似乎有为考试而考试之嫌。为何?就拿这个题目来说,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由情境来看这几个长工对战士共产主义政策了解的非常透彻,这恐怕不合乎历史的真实情况。1919年的中国,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几个人能了解呢?不要说长工,就是知识分子又有几人呢?通过有违历史真实情况的情境来考查历史的真实性,这是不可取的。
由以上三个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在历史命题设计中要注意历史的真实性和叙述的科学性,不能出一些常识性,通识性的错误,避免题目出现一些科学性的错误。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新课程历史必修教材应如何适应学生——对江苏省新课程历史教材存在问题的看法    下一篇: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情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