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点化时代活水,笑谈“过眼烟云”——初中历史“问题教学”点滴谈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点化时代活水,笑谈“过眼烟云”

           ——初中历史“问题教学”点滴谈

 

【内容提要】“问题教学”的关键是“问题”设计的质量,而在“问题”设计中如能适时而恰当地结合学生们身边的生活材料,结合学生在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在历史教学中适时引入时代活水,则能很好地在学生心目中缩短自己与历史上的这些“陈年旧事”的心理距离,增加自己与这些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亲切感,与教师一齐在愉快中评说“陈年旧事”,笑谈“过眼烟云”。

【关键词】“问题教学”  学生的见闻感受  巧妙结合  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老师。但对于生活在今天的孩子们而言,如何才能让他们对几百、几千、甚至是几万年前的“陈年旧事”感兴趣呢?

为此,自上学年起,我开始了对初中历史“问题教学”的系列研究。因为“问题教学”就是提倡以一系列具有针对性、趣味性、探究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问题教学”中,围绕课题设计好“问题”是备课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呢?通过反复的研究与比较,我得出的结论是:那些贴近时代,贴近学生们的生活,能将历史知识与学生们的生活、见闻感受联系起来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即在设计问题时,适时地引入新鲜的时代活水,让他们从鲜活的现实生活中就能感受到历史踪迹,在悠远的历史中也能窥见现实的影子,这对于他们无疑是新鲜而有趣的。

下面,我就以七年级教材《昌盛的文化》一课为例子,谈谈我是如何在问题设计中体现“时代特色”的。

 

一、身临其境讲宗教

首先,我在上课之始,并没有急于抛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而是“诡秘”地“丢”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1、请问,大家熟悉下面的这些人物和地名吗?如果熟悉,请你将它们按佛道两教分别给它们归归类:

玉皇大帝         如来佛祖         少林寺          武当山                      

敦煌莫高窟       太上老君         灶神            八百罗汉

佛教:                          

道教:                          

由于以上这些人物与地名大多都是他们已在电视剧,在故事书中看到或听说过的,而且也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所以,问题一出,他们都很兴奋。但是,熟悉归熟悉,兴奋归兴奋,可真的要他们说出这些人物或地名究竟属于哪个“教派”时,不少同学则一时难以说清楚。

围绕这一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地争论,于是,本节课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佛教东来与道教兴起”,不用老师强行“推销”,便巳成了他们“抢手货”。据此,本节课有了一个“高调”的开头。

随着学生对佛教与道教文化的逐步了解,我又及时推出了本节课的第二个问题:

2、请问,你去过我们东莞黄旗山的黄岭道院和观音庙吗?你(或你的家人)曾在那里上过香吗?你有没有比较过这两家寺庙哪家的香火更旺呢?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旗山就在他们的身边,黄岭道院,观音庙他们一般也都去过,而对于它们两家寺庙哪家的香火旺,当然也不用争辩,但至于其中的原因,他们则难以说得清楚。一时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莫衷一是。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试想,如果此老师一旦作出“权威裁决”,说出自己的观点,哪个会不严肃认真,洗耳恭听呢?

经过以上两个环节,学生们对佛教、道教,各自的教义及影响都比较清楚了,在此基础上,为了让他们的认识更深一层,我又针对他们普遍喜欢看电视剧《西游记》的特点,设计了下面的问题:

3、《西游记》是大家所共同喜爱的,剧中的如来佛主是佛的化身,而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则来自于道教虚构的神仙世界。请问:

为什么《西游记》中的人物既有佛的化身,也有道教的化身?从此可以看出,佛教与道教在哪些方面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生们通过这一问题的讨论,在老师的点拨下,他们不仅强化了对前一问题的认识,而且还领会了本课的又一知识点——东汉以后,思想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儒家为主,儒、佛、道三家并立互补的局面。

以上三个问题之后,关于佛教和道教的教学内容基本完成,为了巩固已学知识,我又设计了一个叫“超级链接”的探究题:

4、“有位同学说,他在某部电视剧里看到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为躲避战乱,逃入了尼姑庵,对此,又一位同学说:那时没有尼姑庵,肯定是你看错了。”

你认为,材料中的两位同学到底是谁错了?为什么?

夫人躲进尼姑庵的情节是不可能的,因为,秦末汉初之际,佛教尚末传入我国。)

 

二、你争我抢话《史记》

“司马迁与《史记》”是本节课的又一知识点,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我设计了一组课堂竞赛题(男女同学每次各选一名代表参加,看哪一方讲得最完整,语言最精彩)

1、看成语,讲故事。

请你在下面的成语中,选择一个你最熟悉的成语,并将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先发制人   破釜沉舟    霸王别姬   一败涂地

约法三章   卧薪尝胆    完璧归赵   纸上谈兵

学生们在竞赛之后,我紧接着又追问他们:

2、你知道这些成语都出自那本史书吗?——《史记》。

3、《史记》中记载的历史故事,许多都保存在了今天的成语中,你还能给大家举出一些例子吗?

4、今天的一些人们,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遭受打击时,他们往往都从司马迁的身上找到了勇气,找到了力量,从而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结合课文:司马迁虽遭宫刑之辱,但依然矢志不移,以顽强的毅力完成了历史巨著《史记》的写作,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通过以上活动,学生们不仅对要学的知识掌握得好,而且热情高,兴趣浓。

 

三、跨跃时空议军阵

“秦始皇陵兵马俑”的面世是我国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它规模宏大的军阵不仅是秦始皇威武雄风的展示,也是战国时代社会、文化、生活、艺术等方面特点的最好说明。难怪有人把它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虽然如此,由于绝大多数学生都没去过西安,更没参观过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对它了解的人比较少。为了激起学生们探究的热情,我设计了下面的一组题目:

1、二00九年十月一日,我军还将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请问,你知道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有哪些军种吗?你能说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拥有哪些先进的武器吗?

问题一出,立刻就引来了同学们,尤其是男同学们的一阵争抢。接着,我将话题一转,总结道:

“弱国无外交”,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就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这一点,不仅现代人明白,古代人也明白。你知道我国最能反映古代军队威武雄风的历史景点是哪一处吗?

秦始皇陵兵马俑(异口同声)!

2、你能说说“秦始皇陵兵马俑”军阵中包括哪些兵种,这些兵种又是如何布阵的呢?

问题一出,有的同学赶紧翻看书中的彩色插图,有的同学忙着阅读书中的文字说明,也有几个课外阅读比较多的同学抢先举起了手。

由于书中的介绍比较简单,所以,学生们的介绍比较零碎,难以全面。当同学们个个心有困惑的时候,我利用教室的投影设备,给大家放映了一段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的视频录像。

视频放映完毕,同学们对秦始皇陵兵马俑的了解自然更进一步了。

 

四、课外延伸:

介绍完书中的内容并非我们教学的全部,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想让他们通过对课内的知识的了解,培养起对历史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在课外,在生活中主动关注,主动探寻相关的知识。

所以,我在基本“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之后,为同学们留下了如下的作业:

1、宗教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并巳广泛地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之中,例如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语言:一刹那、口头禅、三生有幸、善有善报、无事不登三宝殿等等,都是来自于宗教文化。关于类似的用语,你还能搜集到一些吗?

2、同学们看过CCTV的“百家讲坛”节目吗?“百家讲坛”中有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说《论语》……假如你今天也来到“百家讲坛”,并让你做一期“xxx讲《史记》”的节目,你打算给观众们讲些什么内容?

3、“秦始皇陵兵马俑”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我们通过它,除了能了解秦始皇威武雄壮的军阵外,还能了解到其他的知识吗?还能了解到哪些知识呢?

(每一个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一个或多个题目,围绕题目搜集材料,并将自己搜集的资料在班级中与同学交流)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我们在设计“问题”时,其切入点就是要尽可能地将我们生活中的时代“元素”,巧妙地“点化”为“历史元素”,将时代之活水引入到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并将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变成让学生们既感到亲切,又富有一定探究性、挑战性的“问题”,从而让原本枯燥的历史知识,变成一个个充满趣味地研讨与活动的“问题”,使原本严肃的历史课变成轻松愉快,充满欢笑的过程。

 

 

参考书目:

《新课标教材课时同步讲练》

《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  上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基石――以处理分析《新文化运动》课文内容为例    下一篇:中学历史原生态教学与优质赛课之争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