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历史论文

高效课堂——我的教学七年之痒

所属栏目: 历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高效课堂——我的教学七年之痒

论文摘要:教书七年,岔路口的我遇到了高效课堂的潮流袭来,是选择激流勇进还是做一个被浪花卷走的过客。课堂的现实提出了挑战,作为教师的我只能迎战,自己前6年的教学故事都如云烟一样轻轻飘散,新的职业增长点开始于我高效课堂的矛盾和探寻中。

关键字:高效课堂、老师角色、学生地位

写在前面的话:偶然间拜读了李惠军老师的《行者有疆思无涯——回看30年杏坛旧事与心路片断》,对于李老师教坛30年的的思想之路,由衷的敬仰和向往。反观自己才工作第七年,就已经觉得相当的疲惫和倦怠,如何让自己重新找到职业的新生命,岔路口上的我该怎么选择……

三尺讲台、六年变几何

 第一个两年:紧张、背诵、非历史

 精彩的课堂各有各的精彩,而每一个老师的教学生涯第一课都有那么一些相似。

我的第一节课是怎么开始的呢?手心冒汗、声音发颤、手脚发软、结结巴巴把自己准备好的教学内容,背了一遍(还有几处都背错啦!)下课铃声一响,我落荒而逃,回到办公室之后,汗如雨下。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紧张程度不断降低,但是背诵一直持续下去,而且变本加厉,每一节课我都要精心准备一两段自认很美或者很有感染力的文字,背诵给学生。后来学生给我的评价是老师很有文采,当时感觉沾沾自喜……

第二个两年:阅读、快乐、新课程

第三年的教学工作,我依然在高二。对于已经熟悉的这个学年,我的心情是放松的,我开始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学参考和更多的专业书,一些问题恍然大悟,原来历史的课堂应该有历史自己的特色的。我尝试着在课堂上更多的引入思辩的课题,高二的学生也更多提出自己的想法。逐渐我的备课过程没有那么痛苦啦,因为我不需要特别刻意去寻找美丽的文字,我需要的是回到自己的专业,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来引导并且和学生一起去思考。我初步体验到了历史课堂的快乐,因为我们的思考,学生和我拥有越来越多的课堂思维火花。在我工作的第四年广东新课程改革开始,我又回到了起点……

第三个两年:做题、高考、成功感

到我工作的第五年,我开始了专业班的教学,一周6节课,备课量激增,在非常沉重的备课中还有大量的习题要自己去做和批改学生的作业,这样的工作量对于我这个新手来说真是疲于奔命。就在每天备课、上课、晚自修、批阅作业中,我过了忙碌的高二。高三的岁月是不堪回首的,我第一次上高三,什么都没有,我只有和学生一样做题,而且比他们多做题。昏天黑地、日夜颠倒、考试、分析、反思。不断重复这样的过程,我终于看到了6月的阳光和7月的彩虹……

越来越迷茫的历史课堂

 工作的第七年,我又回到了高一,准备开始一个新的轮回,本以为是比较轻松的,因为所以的教材内容我都是熟知的,所有的教学程序我都是熟悉的,唯一陌生是学生,但是我又错了,教学中只有学生才是鲜活,也只有学生才是我们备课环节的核心动力。这个学年,是学校的课堂改革之年,要在课堂改革中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和生命力。学校提出课堂改革的方向是走高效课堂的道路,基本模式是“定向-自学-探究-检测”,要特别突出课堂的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要做到四清四必。而在我的执行过程中,往往都开始犯“左”的错误,特别重视检测环节。在我们开学前,去听了高二政治的课,他们的基本模式是“默写、选择题、新课、学生互相置疑和解答、老师归纳重点、做题”。

高效课堂不是一个新的命题,但现在却是一个时尚的命题。对于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真的能够做到堂堂清吗?对于学生的历史感的培养是几节课就能做到的吗?历史学科思维培养是能可以高效的吗?历史价值观的形成是可以高效的吗?高效课堂仅仅是追求高分吗?

理想和现实的冲突、信念和生存之间的矛盾。

我在痛苦中迷茫,在迷茫中越加的不安。

矛盾的课堂——我的两个备课历程

一个我遵循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备课。高一上学期的《政治文明历程》第8课《英国的制度创新》,对于这课,我首先给的定位是,学生对于今天的英国相对熟悉,但是要理清楚英君主立宪制度的发展历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以倒叙的手法设计了这么几个环节:从建筑看英国政治;从新闻看英国政治;从影片看英国政治,从英国政治的现状追溯政体的发展历程。我和学生一起穿梭古今,感受和体会英国政治文明的发展。从一开始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在欣赏中思考,在思考中得到建构自己的认知。

这堂课,学生没有默写,也没有做选择题。政治文明历程的发展和进步,不是默写和做题能够认知的,是需要学生在时空转换中体验情景感悟变化,这样更符合建构主义的要求。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的活得知识,老师只是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学生是主体,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另一个是我完全按照组内高效课堂的模式来来进行的。课题是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的《近代前夜的发展和迟滞》。这个课应该是很有思想深度的课,应该更多的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因为这是中国盛衰易位的转折点,现在的中国也是处于一个转折点上,应该更能够发挥历史的借鉴功能。

但是我的设计却是如下环节:

一:温故环节。默写两个知识点。学生上课就默写,很快就投入到课堂上了,只见教室里一片黑压压的头,都低着。默写完了又是5个选择题,继续巩固上节课的内容。10分钟就过去了,学生的收获就是把上一节课的内容回顾,基本是记忆,而且每节课都如此,上课就非常紧张,还有乐趣吗?

二:新知环节:课标展示,也就是明确目标。把这个课分解为如下问题

1、归纳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分析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表现、特征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3、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闭关政策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4、近代前夜迟滞的表现和原因。

每一个问题都让学生通过教材或者其它资料来找寻答案。一个问题完成后,有一个小节和几个选择题来巩固。四个问题都讲完之后,还有一个整课总结和练习。一节课下来,学生是很忙碌的,动手也动脑了。这节课学生变成了老师训练的对象,变成了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者。

这节课下来,听课老师觉得整体非常的高效,因为训练、默写、总结一个都不少。我总觉得缺失了生命,缺失的是历史和教育的生命。

高效课堂,学生在哪里?

我这样的高效课堂,学生到底在哪里?每一节课都是老师设计好问题,学生只要跟着老师的安排,按部就班的学习和回答,然后就是默写、做题。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这样体现的吗?学生的感受我们有顾及过吗?学生在我们这样的设计中,他们快乐吗?如何提取学生最真实的感受呢?学校每学期都有一个教学的测评,在我的三个班级测评如下(数字都是百分比):

 

教学效果

学情把握

教学 活动

紧张度

愉悦度

练习检测

课堂管理

教学效果

平均选A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8班

100

 

98

2

100

 

96

4

93

7

100

 

100

 

88

12

96

9班

100

 

100

 

100

 

100

 

98

2

100

 

98

2

100

 

99

10班

100

 

95

5

98

2

82

18

84

16

98

2

100

 

84

16

92

 

从这个评价结果来看,我在三个班级中过程最愉快的是9班,我个人的感觉也是如此,每次在这个班上完课都很舒服,都能让我很高兴的走出来,每一节课我都能让学生真正开心的笑两次,这样的课堂应该上能创造出好成绩的课堂。可是期中考试的实际情况却让我陷入了沉思。期中考试这三个班成绩表:

 

一卷(选择题)

二卷(文字题)

总平均分

比基础

8班

44.56

26.35

70.91

1.26

9班

44.58

25.46

70.05

-17.4

10班

46.45

27.38

73.83

7.46

(表格说明:一卷总分60,二卷总分40,全卷总分100分。比基础是我们学校设的一个项目,就是看这个班级在某次考试中是进步还后退,是根据每一个学生在全年级的排名来设定的,比较复杂是学校评价老师教学效果的量化标准,一句话比基础正的就好反之就差。)

这个成绩表和学生的评价表呈倒挂关系。虽然我知道不能以一次成绩来认定教学效果的成败,可是现实却要所有的老师在每一次考试中都要考出好成绩,学生一样的,如果在考试中没有成绩的鼓励,他们的激情就会打折扣,我们如此和谐的课堂和师生关系也会出现裂痕。而且从所有的数据来看,学生的愉悦程度是最低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能在学生没有愉悦的情填鸭知识,不知是老师技能高超还是我们的学生早就习惯了这样的课堂啦?从这个统计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已经提出了抗议,我该如何变革和协调我的课堂呢?

历史特色的高效课堂探索中

   我们在矛盾这不断的探索,现在还没有真正找到恰当的高效课堂的模式,我的主要困惑是如果把过程的优质和结果的高分高能相结合。我相信应该在培养大历史观和小历史知识这两方面是有结合点的。我还是相信高效课堂必定是基础和能力兼顾,过程和结果并重的。真正的高效课堂一定是上课的过程这师生、生生之间都是快乐的,考试的结果我们都是胜利的。到底过程就是目标还只是达成目标的途径,或者说结果本身也就是一个过程,因为生命都只是一个过程而已。

参考文献:

【1】李惠军《行者有疆思无涯——回看30年杏坛旧事与心路片断》  《基础教育课程》2009年第4期

【2】李惠军《“过程”目标化,值得深思》《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年第4期

 

【3】聂幼犁《中学历史学习测量的基本理论问题》《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年第3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在团结中成长,在成长中团结——浅谈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下一篇:尝试---成功---收获——例谈尝试教学法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