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初中阶段是义务教育阶段,对于地理教育而言,着言点不应该是给学生传授系统的地理学,而应该是通过一些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分析、应变与表达能力,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应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及“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而且要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电脑多媒体的大量使用,是沟通地理与现实生活的重要纽带,为新的教学理念的实施开拓了广阔的天地。本文仅以“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一课教学为例,就现代教育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浅析。

一、激发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兴趣是个人对认识和探究活动的一种特殊倾向,它主要表现就是倾心和迷恋。一个人真正对某个事物或活动产生了兴趣之后,他就会倾心和迷恋于这一事物或活动,有时甚至可以达到废寝忘食、执迷不返的程度。因此,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起决定作用,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唤起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望。

教师在课前的导入对整节课的教学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多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声、像并茂,能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优美悦耳的音乐背景,把学生带入了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在导入新课时,将教学内容有机的融合在这些动画和音乐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之前,课件展示如下:伴随着“三月里的小雨”的音乐,灰濛濛的天空中下起了淅沥的小雨(flash制作的动画),学生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过来,融入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此时教师话锋一转,点出了今天的课题“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并提出问题: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降水还有哪些主要的形式呢?学生的兴趣立刻高涨,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因为问题简单,就连所谓的差生也积极发言。接着教师鼠标一点,出现色彩艳丽的降水主要形式的符号画面,学生跟随着鼠标分别说出“雨”“雪”“霜”“冰雹”等降水的主要形式,学生每说出一个答案,利用动画有节奏地送入正确答案……在这部分教学设计中通过恰当利用多媒体动画,结合有趣的图像和美妙的声音辅助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动机,从而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

二、联系实际,获得生活中用的地理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因此,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就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人地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供便捷的手段,师生可以从网上及时、大量地获取有关的地理知识,电视也是一种有效的信息媒体。中央电视台教育频道常常播放有关地理方面的节目,质量高、趣味性强。如:“人与自然”“国家地理杂志”等。比如去年在讲授本节前,我从网上搜索到大量“降水与生活关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如重庆连续一个多月干旱对工农业生产与生活造成的影响;台风“ 碧利斯“对福州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等等, 制成课件在课堂上播放。由于是当年刚发生的事件,学生反应热烈,积极参与讨论,深究“重庆干旱”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及如何将台风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等,通过谈论,学生不但明白了降水与生产生活的关系,而且还了解到种植花木能把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很好地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紧扣教材,突破重点和难点

“突破重点和难点”是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展示一些教学内容有关的场景,设置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止为动他态,使教与学充满了生机,学生学得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逐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降水柱状图的绘制和阅读”是本课的重点。这一内容看似简单,但对初一学生来讲,因难以将数据与图形进行联系,掌握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若按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给出数据,学生按照课本上的画图步骤画出柱状图,然后再根据所画的图,读出降水的季节变化,既枯燥无味又费时费力,往往仅就这一内容,一整节课还难以完成,然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从人们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直观——抽象——实践)入手,有效地突破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微机展示“福州市各月降水量”的数据,并跳出卡通人物,问学生:能否利用这些数据画出降水柱状图?引发学生产生“愤悱”情绪,接着教师点击鼠标,运用动画配合有趣的声音展示画图的过程,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屏幕上来。之后给出伦敦各月降水量的数据,要求学生画出降水柱状图,并请一位学生上台画。教师则走下讲台,下去巡视,发现每一个学生都在画,即使程度很差的学生也能画得好,最后请学生对黑板上的那张画进行点评,教师加以总结,并点出注意事项,这样本课的重点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以解决。

至于读图练习,先展示刚才所画的“福州市降水柱状图”,请学生说出降水较多的和降水较少月份,并点击鼠标分别在柱子上“涂上”红色和蓝色; 接着在悦耳的音乐声中,送入“伦敦降水柱状图”,卡通人物提醒学生注意伦敦各月降水与福州市的区别。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屏幕跳出正确答案,通过反复练习,“降水柱状图”的阅读也得以突破。

四、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可代替教师现场的讲解、板书和演讲,尤其对重复授课多的地理教师来讲,大大减轻了教师重复、繁杂而机械操作的劳动,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获得了丰富而直观的教学信息,增加了地理课堂教学容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得较佳的教学效果。

练习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发展智力的活动。尤其对初中学生而言,地理学科的课堂习显得更为重要。但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手段,光凭教师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每周两节的课时,根本无法安排较充裕的课堂练习时间。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可以大大增加教学容量,为课堂练习提供了可能性。通过课堂练习,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以便对所反馈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处理,有的放矢,使教与学的过程不断得到优化。另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有利于进行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和不同数量的训练,而且还有可能让学生自我控制练习进度,做到每类学生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降水和降水分布”一节时,我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留有较多时间进行课堂练习。微机展示“北京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通过读图练习,学生归纳出北京市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北京市气候特点。这样既巩固了本节与上节课的内容,也为下节——“世界的气候”的学习打下基础。还有探究练习:我国北方农村和南方农村的房屋建筑差别较大最明显的两个方面:  一是墙体厚度, “北厚南薄” ;  二是屋顶形状, “南尖北平” .试用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连线题:给出新加坡、伦敦、罗马、北京、开罗等降水柱状图和降水特点的词语,进行连线以对号入座;抢答题…… 这样的练习设置,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发挥,使各类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广泛的运用于现代教育中,对于地理教学来讲,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就如同地图一样,将渗透到地理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作为地理教师,我们应当利用好这个“活”地图。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如何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下一篇:浅谈初中地理教师的素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