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中学地理教学中“过程式教学”的策略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新的课程标准,从陈述方式到实质内容上与原大纲都有很大不同,体现出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目标”中,课标尤其强调学生获取地理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转变学习方式,重视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即重视如何获得结果,而不仅是结果本身是本次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这也是今后教学的指导理念之一。全新的课标呼唤全新的教学。过去的教学是知识教学,是把学生看成接收知识的容器,注重的是教,而不是学。此次课程标准中虽然给出了一些指导性的“教学建议”,但要想真正在教学中达到课标要求,仅靠建议还远远不够。在新课标下,地理教材的功能已随之转变,课本中的知识与从自然和社会中获取的其它教学资源一样,只能看作是学生体验过程和掌握方法的媒介,是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载体。教学的目标应该是在过程教学中让学生领会获取地理信息的方法和提高判断、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所以,地理教师必须转变过去只重结果的定势教学,形成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新式教学方式,即“过程式教学”。所谓地理的“过程式教学”,就是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两种过程。即重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与演变的过程;重视学生领会和掌握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学习过程。本文着重于后一种,即对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给予关注。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标强调的六大理念之一,但学生学习方式能否顺利转变,其关键就是看教师的教学方式如何转变。“过程式教学”正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过程”是相对于结果而言的,这里指的是学法,但更高地要求了教法。“过程式教学”反对以结果为中心,注重思考和活动的过程。经历过程能增强记忆,感受过程能领会方法,创设过程能有效教学,体会过程能有效学习。课标认为:在教学中如果只告诉结果,就等于剥夺了学生体验过程的权利。在今后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多让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思考,体验过程、总结方法。在教学的潜移默化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了落实过程教学,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1.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布鲁纳说过:“最佳的学习方式是发现学习。学习应该是让学生自己在情境中去探索、去发现问题,并努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为了创设发现学习的情境,实现和拓展过程式教学,地理教师应倡导学生走进大自然、参加社会实践、拓展视野,开展调查、考察、旅游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收集学习资源、培养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在活动中,具体形象、生动活泼的信息刺激,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激发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其身临其境,在愉快中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就目前而言,研究性学习的阵地很多是在教室以外,课堂教学探究应该是我们的下一个目标。主题性的研究性学习,已有很多地理教师实践过。例如,有的教师在课前先把学生分组,给出不同的探究主题,让各组同学在实践中去调查研究。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把数据绘制成图、表,用来证明各自得出的结论。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氛围下,有利于把传统学习中的“知行对立”,转向现代学习的“行知统一”。2.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受过程新课程第一次把“活动建议”写到内容标准上,足见“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活动不仅指课外活动,还包括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活动教学可以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能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活动中也容易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以便于有针对性地教学。比如,“全球大气环流”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立体动态环流。如果用活动的方式去教学,效果会很好:以学生座位的排为纬向、以组为单位,分别找几位同学,在教室过道上模拟北半球的三圈环流。一位同学、两位同学,一次、两次的模拟走动,最终让学生找出最符合实际的表演。用这种方式教学,学生的兴趣很高,而且不容易忘记。参与活动过程,有利于多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以,教师不要过分相信语言的作用,而要靠行动,并且要留“行动作业”。在上完“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和重要性”后,可以让学生画一张从家庭到学校的交通图,并在沿途标出主要车站、商场、银行、邮局等,探讨它们的区位因素和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最后要求学生:“请你把它设计得更合理一些,并说出布局道理。”笔者以为。这种教学也是对“hands-on”和“小课题长作业”的很好诠释和发展。3.过程式提问提问是师生课堂交流的重要手段。传统的提问与启发,多是“结果启发”:通过问答,使学生最终说出教师预期的结果。老师的目的是明确的,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预计好的。长此下去,教师的提问养成学生的依赖,学生只会回答,不会也不想提问。更可怕的是学生的思维也可能形成依赖。而新的提问方式应该设计成“过程启发”:提问的指向是方法、是过程而不仅是结果,甚至有些问题可以不在乎答案。比如南极臭氧空洞产生原因的问题,可以采用师生互问、共同思考的方式。教师在回答学生提问时,可以就某个方面(如大气污染、大气环流。臭氧生成和消耗机制、氟氯烃物化性质、南极特有的地理环境、季节变换等等)先简单分析,学生肯定不会满意,这时学生自己就会往其它原因上想,当有些大胆的猜测拿不准时,他们又会回过头来征求老师的意见,这时老师要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如“这个因素可能只有少数人能考虑到。”“哪些信息能让你想到了这个方面?”等。讨论结束后,把观点相近的同学分成一组,让他们课后合作探究,最终可以把结果用小论文的形式写出来。此类问题的启发提问,是为了让学生能查资料思考解答过程。随着学生的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空间增大,他们提出的问题也会越来越多。当他们在自主解答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提高了地理素养,也就达到了地理教学的最高目标。总之,学生学习地理不仅仅是为了模仿、继承和积累现成的地理知识,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地理思维和掌握学习方法,是对社会中未来领域的探索和创新。过程式教学,注重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想学生所想,有利于学习方式的转变,能把“还学生以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在地理教学中。 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高中阶段地图教学现状研究    下一篇:“情境教学法”在地理新教材中的教学初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