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地理教学中的四种阅读法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一、“问题式”阅读法教师根据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先设计自学纲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设计成若干个循序渐进的问题。这样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学生依照纲要自问自答,从指定的学习内容中把已知的知识搜寻出来,作为解决问题的信息,最终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例如:高中地理第二单元第一节中,有关大气层的特点及成因,可设计以下自学提纲。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三层?(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2.对流层有什么特点?(a.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b.对流运动显著;c.天气现象复杂多变。)3.为什么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怎么递减?(大气热量来自地面,0.6℃/100米)4.对流层对流运动显著的原因是什么?(上冷下热)5.对流层天气现象为什么复杂多变?(对流运动显著)6.对流层与人类关系如何?(密切)7.总结回答,对流层各特点间有何关系?(因果关系)二、“联系式”阅读法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寻找知识的内在联系,从而掌握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生学习高中《气候》一章时,在教师精讲的基础上,让学生阅读有关初、高中气候知识内容的章节,就不难发现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教材中有关气候方面的知识在论述的角度和对学生的要求是不同的。初中地理教材中所讲的有关知识主要是从现象入手,着重介绍有关气象、气候的地理现象,而高中地理教材则侧重于各种气象、气候产生的原因和基本规律,它们之间存在着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的知识递进的有机联系。教师在讲解的基础上,学生将各种关于气候的现象、分布特点、形成原因等,通过系统地阅读教材有机联系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有关气候知识的联系图。这样,无疑能促进学生巩固知识,增强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三、“提纲式”阅读法要想全面准确地把握教材,了解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内在联系,应指导学生用提纲式阅读法。例如:高中地理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地壳的变动与地表形态”,可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的同时尝试列出下面提纲:四、“反复”阅读法针对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规律或原理等,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这些内容要逐字逐句细细品味,反反复复地去阅读,读懂它的真正含义。还要采用环环相扣或层层分解,组织学生讨论,加以突破。例如:“自然资源”这一概念,较为复杂、抽象,给出定义后,还应举出实例让学生讨论分析,加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如判断“钢铁、棉花”是否属于自然资源,这里着重让学生理解自然资源是直接可以从自然界获得这一自然属性,再让学生判断一下“地震、闪电”是否属于自然资源,这里要让学生弄清自然资源是用于生产和活动的物质和能量这一社会属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自然资源这一概念。 来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地理课堂活动的类型    下一篇:地理教学“提”趣六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