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从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谈起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一般分三步:一、判断所属南北半球依据七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半球;反之一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二、依据一月均温(指北半球)判断所属温度带一月均温>15℃,则可推断为热带气候;一月均温在0℃—15℃之间时,则可推断为亚热带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一月均温<0℃,则为温带气候或寒带气候。三、依据年降水量确定具体气候类型全年多雨型:年降水量>2000mm,则为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1500—2000mm,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少雨型:全年高温年降水量<125mm,为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较高且季节变化很大,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如果降水少,多云雾,全年低温,则可推断为极地气候。全年均匀型:全年各月降水均匀时,为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夏季多雨型:降水集中于夏季,有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750mm—1000mm)、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冬季多雨型:冬季温和多雨时,为地中海气候。例1:分析下列气候资料判断:(  ):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5 23 24 21 16 11 8 7 8 10 14 18 降水/mm 44 18 25 65 132 122 107 79 80 77 72 61

    

A.该地是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B.该地是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
    C.该地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该地是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在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后,再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分布将使每个考生受益非浅。世界气候类型的特点、成因和分布

  气 候 类 型 分 布 规 律 成      因 气 候 特 征 热   带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间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回归线间 赤道低压、信风带交替控制 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回归线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回归线~30°大陆内部、西岸 副高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高温少雨 亚 热 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副高或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温  带 温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35°~55°大陆东岸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温和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内岸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气温日、年较差大 亚 寒 带 针叶林气候 北纬60°~70°间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 冬寒长夏暖短 寒   带 苔  原  带 北纬70°~80°间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 冰  原  带 南北半球极地内陆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 高山高原 高山高原气候 高大的山地、高原 气温随高度变化 气温随高而降

      

例2:当地球运行至近日点时:(  )A.塔里木河进入汛期            B.美国东南沿海飓风频繁登陆
    C.中南半岛上受赤道气团控制    D.北非的热带草原上盛行东北信风例3: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  )A.非洲、北美洲、大洋州、南美洲    B.亚洲、北美洲、南美洲、欧洲
    C.欧洲、南美洲、大洋州、非洲      D.欧洲、大洋州、北美洲、南美洲例4:除南极洲外,其余各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与世界气候类型有关联的自然带及其分布规律也是每个考生必须掌握的。在复习迎考时,两者结合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例5:下列各组气候类型中,同组两种气候基本上属同一种自然带的是:(  )A.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例6:南半球缺少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是因为:(  )A. 受海陆分布的影响     B.受南极大陆冰川的影响
    C.受地形的影响          D.受西风漂流的影响陆地上的自然带(注:萨瓦纳气候即为热带草原气候)考生如果能绘制世界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将更好。对于掌握了下面的思路的考生来说,绘制世界理想大陆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并不十分困难,只是选择好表示方法罢了。附参考答案:1.C2.D3.D4.C5.B6.A

(来源:中学地理教学资源)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异质的平等”:地理教学评价的新观点    下一篇:浅析渗透法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