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地理论文

改变地理教学方式的几点做法

所属栏目: 地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确立了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根据这一理念的要求,我们试着改革了一些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事实、概念和技能,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下就对这些做法作一简单介绍。

 

    一、自然地理部分的内容以《世界的气候》中气候概念的导出为例来说明

 

    导入:天气和气候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它们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谈论的话题,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回答下列问题。

 

    1.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天气或气候的话?

 

    2.通过这些谈论,结合前面我们已经学过的天气知识,你认为天气和气候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天气:短时间内的大气变化,多变,主要有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要素。气候:多年的天气的平均状况,稳定,也是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来描述。)

 

    (简评:这种导入有亲和力,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历与体验,这个话题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引发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根据气候与天气的这些不同,你认为应怎样给气候定义?

 

    (气候是一个地方的多年的天气的平均状况。)

 

    4.下列诗句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

 

    A.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天气)

 

    B.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气候)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天气)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气候)

 

    你还能说出哪些反映天气或气候的诗句或成语?

 

    5.了解了气候的定义之后,你觉得应该怎样描述我们当地的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6.你还能说出与我们当地不同的气候吗?它们大致分布在哪里?

 

    (简评:通过设置这六个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在探究气候概念的过程中搭建了一个个台阶,遵循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将抽象的气候概念形象化,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对自然地理部分的定义、概念、规律都可以用这方法,由已知到未知,从感性到理性,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实际,化难为易。

 

    二、人文地理部分的内容以《欧洲西部》的旅游为例来说明

 

──七嘴八舌话欧洲旅游

 

    该教学方式大致分两步。

 

    第一步:抛砖引玉

 

    师:同学们,欧洲西部有许多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有灿烂的文明古迹,这些都为欧洲西部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如荷兰的风车、郁金香,每年都吸引了大批的旅游观光者。你知道那里还有哪些旅游资源?说说看,比比谁的知识更渊博。

 

    (在这个时候,学生是最不甘落后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表现欲望都很强烈,因此教师的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即出现了一片“臂林”,大家跃跃欲试,有的男生甚至已经半站了起来。)

 

    第二步:七嘴八舌

 

    “杜林”(教师点名)“阿尔卑斯山滑雪”杜林回答,他已经迫不及待,脱口而出。“能介绍一下滑雪的情景吗?”教师给了他一个表现的机会,杜林同学足足谈了两分钟,那情景好像他曾经去那儿滑过雪,看来他是一个滑雪爱好者,听说他溜冰溜得也不错。

    

 

    “卢光宇”。他戴一副眼镜,看上去像个小博士。“在地中海沿岸,有灿烂的阳光,平坦的海滩浴场,以及洁净的海水,这里有著名的‘三S’旅游景观,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来这里休闲游乐。

 

    “什么是‘三S’?”有学生悄声问。“‘三S’,就是阳光Sun,沙滩Sand和海水Sea。”哦,原来如此,许多学生为他广博的知识面而折服。

 

    “田雪。”“水城威尼斯……”

 

    “张伟。”“挪威峡湾,午夜看太阳……”

 

    “张杰。”“伦敦0°经线纪念碑……”

 

    “穆大帅。”“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还有巴黎的服装,葡萄酒,香水”嗬,连一些产品都出来了,引起学生的一片哄笑。

 

    “瑞士是两次世界大战的中立国。”“那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瑞士人民是爱好和平的。”

 

    “希腊举办了第一届奥运会。”

 

    ……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可还有那么多的学生想说,作为教师的我,还真有点刹不住车的感觉。一节课下来,学生说出的旅游景点大大超出了课本上列举出来的内容。

 

    (简评: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广泛用于人文地理的教学。如在讲到具体的国家时,可以在上课前问,你了解该国的哪些特点?通过这样的设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甚至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地理课程要充分重视校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当今世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正在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道路,过去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和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以高速发展经济所带来的沉痛教训,已让现今的人们更加努力探索一条“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相互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这些都给地理科学以及地理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挑战性的新课题。因此,环境保护的宣传和教育是中学地理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如果只用教材中的材料,显然满足不了教学的需要。于是,我们成立了一个课题组,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和探索。课题题目是《搜集环保素材,推进绿色行动》。课题操作及实施过程如下。

 

    (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课题组各成员及学生对材料进行分门别类地收集与整理,并进行分工管理。要搜集的材料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

 

    1.从内容上分,有两类。

 

    (1)自然灾害类:《地震与自救》《寒潮与霜冻》《台风与暴雨》《旱涝灾害》《火山爆发》等。

 

    (2)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灾害。这是材料搜集的重点,主要有:《酸雨专题馆》《海洋污染——赤潮》《国土开发与环境——美国、俄罗斯与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森林与环境》《沙尘暴》《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噪声污染》《全球的淡水危机》《世界的人口问题》《人口、资源与环境》等。

 

    2.形式上分:有图片类、文字类、漫画类、影像类(电视专题片、环保专题讲座、影碟)等。

 

    如漫画类,我们目前就已搜集了一百多幅:有华君武的《无限吃有限》;方成的《人与自然》;常进的《新愚公移山——我们的子孙千千万,两座大山(资源)很快完》;王宇的《乡村小媳妇已伺候不了城市胖老爷了》;夏青的《交接》;左川的《不是最后的晚餐》;张安的《都市交通狂想曲》;以及作者姓名不详的《我敢打赌,这肯定是黑龙江》《黑天鹅》《拖儿带女的地球妈妈》《钓鱼者的困惑》《地球出汗了》《森、林、木、土》,等等。

 

    以后,我们还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并及时发动学生进行搜集与绘画。

 

    (二)选准切入点,及时将材料信息传递给学生

      

 

    课堂是课题实施的主阵地、主渠道。实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以课本相关内容为切入点,印发丰富多彩的背景材料,穿插生动有趣的情景材料,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危机感,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

 

    例如,对于“认识国家”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标有一个要求:举例说明某一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课题组就给学生展示了这样一些材料:“西部开发的背景、区划及特征”“美国的西部大开发与北美黑风暴”“俄罗斯的东部大开发与环境”“我国的沙尘暴”。学生在看完材料后,会被北美遮天蔽日的黑色狂飙——黑风暴带来的危害所震惊。他们了解到,造成黑风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们过度地开垦和放牧,毁坏了大片的森林和草原,致使水土无法保持,地表大面积裸露,造成了生态系统的破坏,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便酿成了严重的灾害。现在中国也要进行西部大开发,他们不禁担心:中国是否也会产生这些问题呢?中国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该怎么办呢?激发学生的的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富有爱国之心、报国之志的热血青年是不会不关心国家的发展的。于是,他们开始关注西部,关注西部大开发的一些动态,就会自发搜集这方面的信息,“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的修建”“贵州省的退耕还林政策”“飞机撒播树种”……都进入他们的视线。之后,课题组可以专门开设一节专题讨论课: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可以把整节课分成三部分:1材料展示:将师生搜集的材料展示出来;2发表看法:“我”为祖国的西部大开发献计策;3发出倡议:“我”为母亲添绿色。之后,付诸行动,开展爱绿护绿活动,栽种自己喜爱的花草树木,等等。

 

  (简评: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培养他们忧国忧民的主人翁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以上几点做法是我们高密市地理教师一年课改实践的总结,可能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我们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探索。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从生活中学习地理    下一篇:实施地理新教材的几点尝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