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前概念在物理教学中的利用———从牛顿第一定律想到的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从牛顿第一定律想到的

       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惯性部分的教学中, “想想做做”中有这样的问题:匀速行使的列车上一乘客竖直上抛一个苹果,苹果将落在手… …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令我很惊讶,因为已经多年没见到有这么多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错的。以前也有,但只有一部分。可这一次竟几乎全班同学异口同声的回答:落在手的后面。理由很简单:汽车在走,而苹果抛出后不再向前走了。看来学生并没有真正掌握牛顿第一定律。像这样学生“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例子还很多,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前概念的影响。可见人类的认知思维有共同之处,不管是现代人还是古代人,不管是以前的学生还是现在的学生,都会因为一些前概念的东西,影响我们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前概念有时对我们的认识是有用的,是正确的;但有时却有害,是错误的。这里我准备谈一谈自己对前概念的看法和对错误前概念的利用。 
 一、概念及其特点
       前概念是学生在接触科学知识前,对现实生活现象所形成的经验型概念。而由于中学生的知识经验有限,辩证思维还不发达,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成熟,考虑问题容易产生表面性,且往往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看不到事物本质。所以易形成一些错误的前概念。这些错误概念对物理概念的正确形成极为不利,它排斥了科学概念的建立,是物理教学低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学生头脑中前概念有什么样的特点。第一,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是自发形成的。过去,我们在教学中,常常误认为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其头脑如同一张“白纸”,教师可以在上面任意涂画,事实并非如此。学生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世界物质运动规律的看法。他们几乎 每天都会看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而在力停止作用时物体静止,于是主观地断言:有力,则物体运动;无力,则物体静止。这正是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第二,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具有隐蔽性。由于学生头脑中前概念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所以它以潜在的形式存在。这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学生自己并没有意识到它的存在,因为学生并没有有意识地思考并形成“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概念。其二是前科学概念平时并不表现出来,但往往在学生运用物理概念解决问题时表现出来。第三,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具有顽固性。由于前科学概念是儿童头脑中业已形成的概念,且长期的日常生活经验与观察又加强了这些概念。因此,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是非常顽固的。国内外物理教育界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一旦学生对某些物理现象形成了错误前概念,要想加以转变是极其困难的。尤其那些在人类科学认识史上经历了曲折历程的前概念,更是如此。按照皮亚杰的理论,学生认识什么和如何行动,主要决定于他们所具有的认知图式(思维模式),而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述的内容。他们按照自己已有的图式吸收和排斥信息,在有错误认识存在的情形下,就会在头脑中形成和正确信息极不相同的东西。
二、用前概念促进物理教学
        正因为错误前概念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危害性,所以很多教师都给以坚决的纠正,这是可以肯定的。但是,怎么样予以纠正呢?更多的是“严防死守”。比如严正的对学生说:你对这个问题的想法的错的,正确的应… … 在物理教学中,那种认为只需要“正面”传授知识,学生就能接受,如果他们仍不理解,可以多讲几遍就能达到目的的想法,实践证明是过于天真了。我看倒不如把前概念充分“放出来”加以利用(以下提到的前概念主要指错误前概念)。
(一)利用前概念激发兴趣、创设情景   
        我们不要怕前概念的消极影响,如果正确利用,有时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惯性部分的教学中,在讨论匀速列车中乘客上抛苹果后,苹果将会怎样落的问题,我先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错误观点,错误解释,充分暴露他们的“亚里士多德”观念,然后让一个学生上前在原地竖直向上跳起,让大家观看他的落点,接下来用学生的思维逻辑来分析刚才那位同学的起跳:按照大家刚才的说法,这位同学跳起后,他应该不动,而大家都知道地球在自转(相当于列车在运动),那么当同学落下时,地球已经转过了一段距离,他岂不是要落在别处?他要是再多跳几下,不就可以到巴基斯坦、印度了吗?那这位同学可就开创了一种免费旅游的好办法啦。可是他怎么还在原地啊?学生哈哈大笑,随后有的愣住了,有的陷入了沉思,当然有的还在笑。这说明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很大兴趣,这样就为引入惯性概念创设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当学生对于与自己前概念不相符合的实验事实发生时,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就成为最强的学习动力,对于激发兴趣、创设情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利用前概念建立科学概念
        错误前概念虽然是对正确概念建立的严重阻碍,但每一次对前概念的破除或打击就对建立正确概念起到了推动作用。就如前面所分析的,很多时候教学的难度还在于学生脑中的前概念是自发的、隐蔽的,不碰到具体问题教师不好估计,学生自己又不知道自己可能存在的错误前概念,他们碰到问题还是按照错误前概念去思考,出现“一听就懂,一做就错”的现象也就不奇怪了。倒不如让错误前概念充分暴露出来,让它和事实形成尖锐对立,从而推动科学概念的形成。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教学中,一开始通常是通过两种对立观点引入的。我们从自己的生活经出发,认为有力物体才能运动,撤消力运动物体就停止,即“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这是从古到今人们脑中普遍存在的前概念,但通过近似伽利略的斜面小车实验和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学习,就会对这些前概念产生强烈冲击,使其瓦解,再通过投铅球、荡秋千等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当然,要想彻底清除这些错误前概念,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错误前概念是很顽固的,需要反复分析事例,不断冲击前概念,才能最终建立科学概念。但我想,许多科学概念的建立正是通过破除错误前概念而达到的。

   

(三)利用前概念进行物理学史、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在与前概念的斗争中也是体现物理教育价值的过程。在教学中,不仅应当注重科学知识教学(定律本身),而且要特别强调定律得出所运用的科学方法,包括理想实验的方法和科学推理方法,这一点常常是许多物理教师容易忽略的方面。而且,还要结合定律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为什么只有伽利略能够大胆地怀疑亚里士多德延续2000多年的错误结论? 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怀疑精神,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的信念。整个探索过程也是一次物理学史的很好教育。这样融知识、方法和精神于一体的教学,才真正体现了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的全部内涵,也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价值所在。
        以上是我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展开的一些随想,有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希望能抛砖引玉,和大家共交流。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实施方法    下一篇:从对比中发现新课改的优越性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