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物理论文

物理新课程理念与科学阅读

所属栏目: 物理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陆远军  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无锡 214107)

中学物理教学,始终是强调观察和实验,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理论上的分析论证,逻辑推理、数学计算也逐步加强。许多人认为,只要重视并发挥中学物理教学的这一特点,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然而,在当前的物理教学改革中,人们逐渐看到,物理教学中仅仅注重实验能力及数学运算能力已经不能有效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已经越来越受到应有的重视,物理新课程理念处处体现出对学生科学阅读能力的需求。

1、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应试教育体制驱使教师、学生、家长等把物理教育的目的主要局限在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掌握尽可能多的实验操作技能,解尽可能多的物理题目三个方面上,而这种教学行为则受制于相应的考试制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物理教学中的真理仅仅局限于应付考试的真理,而且科学的内容不断增加而学习时间不变,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把新知识加入课程之前要等待相当长时间,其理由是“理论还有争论”。正如著名科学家贝尔纳所指出的“实际上,在中学理化中很少有什么知识不是一百年前就知道的了,而且有很多是三百年前就知道的了”。事实证明,这样的基础物理教育终究会被淘汰。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无论是义务教育阶段还是普通高中阶段的物理教育,其目的均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教育。基础教育的改革对物理课程和教学改革提出了新课题。物理课程是要为人们在科学素质上的提高和将来的发展上提供必要的、与时代进步和要求相适应的物理学基础知识。物理课程不是以使学生学会物理学家创造的知识为目的,而是应该把物理学家认识世界的模式和科学思想方法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前人所积累的知识基础上能创造性地去开拓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因此这样的基础应该是一种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

今天,学生对物理的学习既有过去的经典理论,也有很多是当今科技的新成果和热点问题,在这个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的时代里,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课堂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课外阅读大量的科学资料及其生活中感兴趣的物理问题,并做出及时准确的记录,对物理问题进行分析综合,从而通过课外来补充大量的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其科学阅读,全面提高科学素养才可能不致落空。物理课程自成体系,它有利于终身学习,但是终身学习必须要具备一项最基本的素质,即科学阅读。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科学素养本身就应该包括科学阅读能力。

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新课程根本目标就是“做一个有完善个性的21世纪的社会人”,确立此目标的目的意在使物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能在学生的未来发展中体现出来,同时又使当前学校教育有一个明确的发展导向。“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是新课程的基础目标。基础目标可以为将来要达到的根本目标奠定基础,确立此切实可行的目标意在将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育归宿,构建出进行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创新教育为主体的全新课程体系,从而改变以往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学生学习实际的状况。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蕴藏着无穷奥秘,认识主体在探索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应该充满乐趣,这两方面的客观存在与结合是建构物理课程的关键,也是物理课程设计的起点。物理新课程主要理念之一便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课程唯有反映社会及生活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和生活,使学校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才能体现本质功能。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所以新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尽可能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从学生今后的发展出发,各科教材增加了与当今社会生活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尤其增加了那些与当前学习生活、当今社会实际、现代化技术和生产实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课题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课程向生活的回归并不意味着课程对生活的简单复制,所有生活中的都可以作为课程内容,课程与生活中的界限消失了,那是对课程庸俗化的片面认识,课程的回归是课程在另一种意义上的积极构建,是给课程以更深广的内涵,作为进入课程的生活,并非生活的零散片断,细枝末节,而要经过适当的加工和提炼,赋予其特定的意义,是一种课程化了的生活。每位教师要注意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生活实际,尽可能地针对自己的学生选取生活和社会素材。

配合新课程目标,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地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指导学生对贴近生活的事例进行阅读、分析,进而做出相应的个人解释,会使他们学得更有兴趣,物理教育应提供足够的知识和认识,使学生能够阅读简单的报刊文章,能够跟上媒体中物理学的最新发展报告,能够面临物理学重大问题时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构筑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学生的科技阅读不能仅局限于中文的阅读,还要涉及多种语言,多个国家科技文献的阅读,进一步了解国际前沿物理学问题。这样既能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也可以起到有效的应用和巩固所学物理知识的作用。

3、突出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发展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学习活动。它既是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因此,科学探究是物理课程的重要内容,是物理课程标准突出的另一显著特征,它应该贯穿于物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参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物理新课程的另一重要理念便是“突出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学生发展”。物理新课程中,对“科学探究”的目标要求共有四点,一是体验科学探究的历程;二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三是增进对科学及科学探究的理解;四是初步养成通过科学探究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当前的物理课程和教材改革的原则是:既要具有扎实的基础性,又要体现明显的时代性,既要适应社会需求性,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性,既要保持必要的系统性,又要致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物理新课程的学习主要目的不仅仅是学习物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在实际教学中,科学探究体现出内容广泛,方法多样的特征。探究式学习方式是学习科学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能在课堂上保持学习者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的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意义不能给予,只能发现,富有探索性的物理学习实践是发现物理现象背后意义的关键,亦是物理素养形成的过程。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物理学素养必须通过每个学生自己的发现意义过程来形成。探究内容可以与教学内容相关,也可以是生活实际问题,甚至科学前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时应该具有很大的主动性和随机性,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老师不一定都了解,同时老师作为科学探究的指导者,其实际指导也是非常有限的,学生要进行探究也只能依靠自己获取相关信息,收集资料,然后加工、探索、分析并整理、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这一切过程若要顺利完成,学生没有一定的科学阅读能力是无法实现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科学阅读,并在一定程度上对问题进行实际归纳、总结,并写出相应的体会、评价或结论,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他们的科学阅读能力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也是学生学习以及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4、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在近代科学诞生之前,人们看到周围的事物,多以感性直观的方式,并由此对认识的对象和知识进行分类。这可以说是人类知识世界的最本质的起点。随着认识的深入,在像近代科学诞生那样的特定历史阶段,由于认识发展的需要,愈加深化细分的研究方式成为主流,人类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被分成不同的学科。这种人为的划分具有更方便地描述不同类别事物的性质的优点,但也丧失了对于自然界的整体把握。然而,近代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20世纪以来的科学进步,逐步揭示物质的不同存在形式和运动形式之间存在着内在的本质联系,发现了原来被分割开的各门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以及各门学科所共有的最基本、最本质的概念。在这种综合中,自然界的本质进一步得以显示。因此为了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理想人才,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让学生整体地了解科学的发展以及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等。

当代科学的发展呈现出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且以综合为主的大趋势,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这类人才最重要的特征,就是知识结构合理、知识视野开阔、思考方式可靠性强、思维品质创新含量高。而传统静态平稳的分科,过于强调学科界限,使知识间缺乏沟通,对学生个性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开发较少,已明显暴露出其对人才培养的局限性。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学生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的人。”而知识经济时代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创新教育、终身教育和综合教育。

从综合教育角度来看,就要求学生具有从总体观点出发,把几门相关学科综合起来加以考虑,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同一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科渗透所要达到的正是这种境界,它把学生从传统的单向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使之有机会站在不同角度审视同一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各具特色的切入点,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高度的求知欲、整体认识能力、独立学习能力、终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以利于实现教育个性的凸现和教育创新本质的张扬。因此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对于当前的物理教学是必不可少的。

在传统中、高考科目设置下,中学教师已经习惯于在自己学科范围内自由发挥很少或根本就不顾及其他学科,学科割据的状况十分严重,使知识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相互间缺乏沟通,这就决定了学生知识掌握的零碎性、肤浅性和一知半解,形成不了知识的有机整体,认为物理学属于理科知识,与阅读联系不大,然而,教学目的归根到底是让学生全面发展,物理教育也不例外。在新课程中,教师并不是事先设计好实验步骤和所用材料,而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接着猜想可能,接着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学生会有很多的设计方案,然后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再进行分析论证,最后进行评估与交流,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科学阅读、语言表达能力。在未来的社会中,科学阅读能力既是知识的来源及创新的基础,也是个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物理新课程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科学阅读能力,但我们从新课程的诸多理念不难发现其对学生科学阅读能力的要求。因此,当前的物理教学应该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科学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钟启泉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社,2003

朱鋐雄,《物理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廖伯琴,张大昌,《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张大昌,《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物理新教材中如何设计课堂提问    下一篇:从“测量电功率”教学谈新课导入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