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高炳旭          

南充市嘉陵一中  四川  南充  637005

要:优化课堂结构,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心。本文分析了在

化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兴趣,启发思维, 并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培养  思维    指导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有思则明,明则通,通能应变”。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和教材所蕴含的智力因素,狠抓思维的启发、诱导、训练和发展,以达到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目的。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建立低容量、高思维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

1   优化课堂结构,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求思欲

人的一切思维活动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且思维效果与欲望、兴趣密切相关。所以化学教学首先要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动与教师的教学思路一致,把读、讲、议、做、练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1.1阅读、设疑

    读书是学生吸收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依据,教学中要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寻找重点、关键,鼓励学生边读书边思考,教师要不断加以引导,创设情景,设疑置难,可通过演示实验、投影、录像等手段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激情和解疑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具体的疑惑与问题去阅读课文。

1.2精讲、多议

    讲课是引导学生突破知识关键的有力手段,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不是课堂教学的全部,更不能用来代替学生的思考和认识过程,教师的讲解应该是关键性的知识,讲解的方法应该是启发式,讲解的要求应该是精辟扼要,一针见血地突破重点和知识的内在的主要矛盾,教师讲解的重点应是学生“认识冲突”中最需要的结论。对于非重点的一般内容并不是放弃,而是用重点来贯穿和带动。

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把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的疑问,经过加工,提炼成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采用启发性的提示引起争论,当引起争论时,不要忙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思辨活动,当引起争论的焦点偏离教学的主要要求时,教师要善于引回到关键问题上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和组织作用。实践证明,把握好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风和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的有效途径。

1.3宽做、强练

    在学生阅读、议论、练习的过程中,实验也是重要的手段。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实验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允许学生除了完成教师指定的实验外还可以适当增做一些实验,这些实验的内容、时间安排不强求一致,可以是某个性质的验证,也可以是对某种新物质的探索;可以是化学课本中的,也可以是生活中的,还可以是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实验来证实。因此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亲手实验中获得知识与实验技术,培养观察、分析、概括、判断和推理能力。

练习是引导学生检查与运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它在学生知识系统化中能起到组织作用。它能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知识的重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课堂练习,练习要使学生与关键知识点正面接触,推动学生去攻坚,从而调动起学生积极求解的兴趣,形成教师讲解的最佳时刻。例如在讲授盐类水解与化学平衡时,例举“在氯化铵溶液中撒入镁粉,有反应吗?如果有,生成什么物质?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说明理由。”的解题中许多学生认为不会反应,有的说放出氢气,有的说放出氨气。只有个别学生能正确地写出生成氢气、氨气和氯化镁。针对学生处于认识混乱产状态下,教师可通过实验,启发学生分析、订正错误,运用水解及化学平衡移动的理论加以解释,把学生的主要力量引向分析命中题目结构、理解题意等方面,以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的发展。

2   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学生会不会思,关键取决于学生有没有学会思。实践证明,一些智商不低的学生学业成绩低的原因之一就是不会思维。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法改革与加强学法指导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思维入轨,教会学生善于在比较中区分事物,在联系中认识规律;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本质,又能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工作化,形象化。

2.1引导学生善于对知识分析比较,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本质上把握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例如学习完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之后,通过比较它们的性质、制法、用途三者之间的联系,应得出:(1)固体或几种固体燃料混合物加热制取气体时的装置,类似于制氧气的装置;固体与液体不需加热,制取气体的装置,类似于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2)制取密度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反之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制取剧毒气体不宜用排气法收集。(3)可燃性的物质可以做燃料;还原性的物质可用于冶金工业上用还原剂等。

2.2引导学生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

    善于以旧知识做“铺垫”,通过逻辑推理获取新的知识。如在综合复习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内容可作如下知识层次安排:

第一层次: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发展;氧化还原反应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层次:氧化还原反应中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各种微粒间不同价态氧化还原反应的可能性的讨论。

第三层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定量分析和判断;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第四层次: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应用;原电池、电解、电镀原理的再认识。

这种知识顺序安排,既能巩固和加强双基训练,又可以让学生用其理论对所学知识进行再认识,在旧知识的新认识中接纳新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扩展。

2.3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概括、探求同类知识的共性,对相关知识用梳理、织网的方法使之系统化

    如《氮和磷》一节教学时,要着重指导学生按物质结构、反应规律、物质检验、化学计算的思路将知识概括为:三类检验(NH3与NH4+的检验、NO和NO2的检验、NO3-与PO43-的检验);四个规律(铵盐热分解、硝酸的氧化还原反应、磷酸与碱的反应,磷酸盐的溶解性);五种制备(氨气、硝酸、一氧化氮、二氧化氮、磷酸的制备);六类计算(硝酸工业生产的计算;有关氨水的计算;氨氧化反应的计算;硝酸与金属反应的计算;磷酸与碱反应的计算)。

3   拓宽信息渠道,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受条件的限制和观念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的获得主要靠课本和教师,学生接触学科以外的信息量相对窄小,学生毕业后很难适应未来复杂的信息社会。

教学中,①要打破课本的限制,实行开放性阅读,鼓励学生把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读物带进课堂,增加学生的阅读量。②要加强学科间相互渗透,促进化学教学由单一的学科教学向综合性教育的方向转变。③积极开展一些寓知识于趣味性实验中的活动,鼓励学生用已有的化学知识理论,解释日常生活和身边的一些化学现象。④广泛收集科技信息,培养超前意识,如“应用化学将制造出分子电路,应用化学方法控制衰老、延长寿命,Si60和C60二重结构的球型分子的设想。⑤烯烃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等科技信息要及时用来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对科学自然观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品质的形成,这很大程度上对学生努力学习科学知识起着远景动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学中必须做到“根在常规,妙在变通,重在落实。”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质量守恒定律(课 堂 教 学 设 计)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