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浅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浅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

赵家容

(余庆县白泥中学 贵州 遵义 564400)

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学生智力的高低,又直接制约着学生化学能力培养,影响着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的实现。因此,优化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化学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优化学生心理,培养学生化学能力呢?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从以下两个方面摸索出几点做法,以供同人参考。

1   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学习的好坏,关键在于学生对该课程是否感兴趣、有信心,因而如何激发和保持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思维是学生能否学好,教师能否教好的关键。

1.1激励情感,注意目标导学

非智力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是情感,情感具有很强感染功能,对智力诸因素以及其它非智力因素具有无法排除的影响。正如列宁指出那样“没有人的情感,就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作为化学教师一方面不仅要有渊博的化学知识,而且还应具有高超的理解能力,善于畅通情感信息的流通渠道,把自己的情感渗透于备课、课堂教学中,另一方面不仅针对学生心灵深处存在着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不断为他们树立学习目标、提供发现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他们从一个成功者走向另一个成功的不断满足中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享受获得的欢乐。

1.2巧设情景,注重课堂艺术

学生对教师所教的学科是否有兴趣去学、去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课堂艺术。在化学课中设计情景是课堂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使学生觉得既可学到许多知识,又是一种享受,这样学生的学习心理就会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可利用演示实验、实物、录像、挂图、故事等感性材料设计最佳情景,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注意力和积极性,寓教学活动于游戏之中,寓教于乐,以培养学生兴趣、启发思维。

1.3突出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德育渗透的最终目标,在于有利于学生长大后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而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核心是唯物辩证法。化学知识和化学方法本身就充满了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自然的渗透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逐步得到一些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逐步的掌握一些科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实践第一的观点;渗透事物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观点;渗透事物发展变化的观点;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主要矛盾的观点。

1.4利用史实,突出爱国主义教育

要着力帮助学生从小就在心中牢固树立爱国主义的这块丰碑。化学的历史,实际上是一种化学方法和化学智慧的历史。化学史的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如在讲纯碱时,先讲一下比利时人索尔维制碱法,然后再讲一下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冲破索尔维法的技术封锁,并加以改进,发明了举世闻名的侯氏制碱法,使碱的利用率高达98%以上,把纯碱工业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2   加强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

化学智能可以分为化学观察能力、化学思维能力、化学想象能力和化学记忆能力。下面以中学化学课本中H2还原CuO的实验来谈一谈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2.1分析综合型观察力的培养

采取的步骤有两个:观察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了亮红色,试管口有色液体生成。得出结论:氧化铜和氢气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得到铜和水。

至此,学生获得了这一变化的感性认识。如果继续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加深理解,上升到分析性观察阶段,这就获得反应中H2得到,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CuO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的理性认识。进一步对观察对象作概括性的认识和描述,就可以知道还原剂能还原金属氧化物,也就可以想象出C、CO与CuO或Fe2O3反应时的现象和产物,这就上升到了分析综合阶段。

2.2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2.1思维的敏捷性

这一实验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学生应该很自然的想到氢气的可燃性,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要求学生能迅速正确的设计出实验的操作步骤:反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进行反应过程中先通入氢气再加热,反应停止时要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直至试管冷却。

2.2.2思维的严密性

要使学生理解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中的六个“为什么”,即为什么长颈漏要插到液面以下;为什么H2的试管中导气管不能插入太深;为什么CuO试管中的导气管要插到试管底部;为什么装CuO的试管口要稍稍向下倾斜;为什么反应前要先通入纯净H2后加热;为什么反应后要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入H2。通过对这六个“为什么”的认识使学生逐渐养成严谨、周密的思维品质。

2.2.3思维的整体性

单纯从H2和CuO能发生反应这一方面去了解这一个实验是不完整的,还应该从H2具有还原性,氧化铜具有氧化性这一角度去考虑才较全面。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实验把H2换成CO,反应会不会发生?如果能发生实验装置应如何改进?思考问题应从全方位角度进行,充分调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并在这些知识中,选择出适用于该问题解决的理论依据。如果学生对反应原理和CO的还原性和毒性有一个全面了解的话,那么这两个问题很容易就解答了。

2.2.4思维的创造性

这一实验把氢气换成CO的话,就涉及到一个处理尾气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个创造性的设计,即把没反应的CO用导气管引到药品下点燃。这样既消除了尾气的污染又有效的利用了能源。

2.3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

首先提出想象问题。实验室仅提供以下实验用品:稀盐酸、氧化铜、锌粒、浓硫酸、试管、烧杯、药匙、胶头滴管、铁架台、漏斗、带导管的橡皮塞、玻璃导管、橡皮管、滤纸、火柴、纸槽。是否能完成实验?

看似简单的问题实际上是将化学知识按内在联系,通过抽象、归纳、逻辑地统摄成规律,并按此规律进行推理和想象的复杂过程。这就需要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沿着不同途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把当前的信息加以重组或相互作用,产生出许多新的信息,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看完问题后,通过对反应原理的认识发现缺少酒精灯,似乎实验不能完成。但如果学生善于联想,想到反应物中有氢气,而氢气又是一种很好的燃料,那么一根小小的玻璃导管便可以解决问题。

2.4记忆能力的培养

联想记忆:实验中反应现象的记忆可通过联想反应物和生成物来记忆。反应物中氧化铜是黑色,生成物中铜是红色,因此现象是黑色粉末逐渐变成亮红色;又由于有水生成,因此现象还有:在管口出现无色液体。反之,知道了反应现象,也就记住了反应物和生成物。

比较记忆:上述实验中提高的C、CO、H2,由于它们的性质有些相似,可采用列表比较记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培养学生的技能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初探    下一篇:简论化学总复习中的思维能力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