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属栏目: 化学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内容摘要: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本文以实验独特的魅力、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和巧设练习这五个方面来讨论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也使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关键词:思维、实验、问题情境、设计问题、练习、动手能力

 

思维活动是人类一种最复杂的心理活动,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在课堂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去感知、思考问题、活跃思维,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就显得十分重要。

 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要求学生能把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得出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应用从一般到特殊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应用有关化学原理来判断、推理得出物质具有何种特征,发生何种变化。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是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

一、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那么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一块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基地。从教七年来,我非常注重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学生在观察的同时便会伴随积极的思考,它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重要契机。因此,课本上的演示实验基本上都给做,但鉴于有的物质有毒,我就没在课堂上演示,而是把实验做成课件,在多媒体教室通过大屏幕进行探索,结合实验层层设问,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分析、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如:HgO的分解和CO的毒性实验。这样演示实验,使学生领悟、感受到自己像科学家那样在实验的探索中认识化学世界,获取知识,其乐无穷,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也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又如:在讲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学生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实验室制氢气的药品是锌和稀硫酸,而不用铁和镁?为了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我设计了下列实验:我首先把铁、镁和锌分别放入三个试管中,然后各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硫酸,让学生观察。观察到现象是:镁和稀硫酸反应剧烈,不易于控制,放出氢气的速度比锌和稀硫酸快;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速度太慢;锌和稀硫酸反应的速度适中,易于控制。答案自然就出来了,不用教师解释。整节课学生们讨论得非常激烈,从中激发了他们的思维。

2、选做实验

通过选做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选做的实验内容有九个。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等四种盐的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找出“鉴别”、“区别”或“分别”认识的几种不同的物质解题答案。然后他们根据四种铵盐各自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将其一一区分开来,并说明实验的根据,解释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验、分析、鉴别,推断出所鉴别的某种物质。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达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3、家庭小实验

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如:儿童袋装食品中气体的鉴定;如何除去烧水用的铝壶或热水瓶内胆中的水垢?学生们分头讨论、查资料、请教家人、做多种尝试,最后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了一个家庭小实验。他们会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并认真加工整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优良的实验方案,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思维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在不同的知识和实践领域内进行思考的能力。在化学教学中,要想真正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仅凭老师灌输一点现成的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而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千方百计创设情境,使每节课形象、生动,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吸收更多的信息,拓宽知识面,而不局限于固定的模式,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创设情境,就是创设一种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教学情境。教学情境形象、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唤起学生创造性思维。好的情境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社会,教师可设计成小实验、小故事、小问题等用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处于良好的、渴望提示本质、试图解决问题的积极心理,这种积极的学习心理态势,往往能促使学生投入新知识的学习,进行创造性思维。

1、创设故事情境

讲二氧化碳的性质前,我给学生讲了“屠狗洞”的故事,并问学生为什么猎人有一点不舒服却安然无事,而猎狗很快就气喘嘘嘘窒息而亡?洞内积存的大量二氧化碳有什么性质?通过这样设置情境,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进入思维状态。

2、创设问题情境

在讲初二化学《第三章 第一节 分子》时,我事先在教室的上方喷洒了一些香水。课上提出两个问题:①为什么从一端洒香水而在另一端就能闻到香味?香味会跑吗?②你能闻到香味而又没有看到香水,说明什么问题?学生们陷入了思考中。在上述问题解决之后,“物质是由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微粒是在不断地运动的”等内容学生自然就明白了。
     3、创设实验情境

在讲完初中化学《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后,我给学生留下一道课外思考题,在哪种情况下,白磷会燃烧?(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oC ①一粒白磷放入盛60oC水的烧杯中;②一粒白磷放入盛20oC水并通过空气的烧杯中;③一粒白磷放人盛60oC水并通人空气的烧杯中。问题一提出,学生争论很激烈:白磷通常在空气中才会燃烧,而在水中怎会燃烧呢? 第二天上课,我并不忙于给这道题下结论,而是让一学生来做这个实验,让其他同学观察现象,并总结分析,得到只要达到着火点并且与支持燃烧的物质相接触,白磷在水中也可以燃烧的结论。“水中着火”按常规是不可能的,水能灭火,水中怎能着火呢?这也是学生原有思维中否定的现象,通过这一实验情境设置,学生对燃烧的条件掌握得非常牢固。不失时机地抓住情境进行长期训练,就会唤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动机,不断开拓学生的思维视野。

    

    这样, 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得既主动又有趣。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化学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从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没有问题就无以思维,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的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应该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向前推进。大部分学生的独立性很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的波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至关重要,问题的提出与解决过程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重要方法和途径。

任何知识都不是孤立的、都是由旧知识发展而来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点儿也不能代替学生学习,教师的责任不在于简单地教给学生一个结论,而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掌握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因此,教师要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精心设计思考题,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主动地找到答案。

例如:在讲述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时,可利用其性质的对比和分析,从而提出除去杂质一氧化碳或二氧化碳的方法。在进行氢气还原性教学时,启发学生思考:①在做实验时,为什么先向试管中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②反应完毕,为什么停止加热后还要继续通入氢气,直到试管冷却?③该反应属于那种基本反应类型?从锝氧失氧的角度考虑又属于什么反应?其中氧化剂、还原剂分别是什么?通过设置问题,问题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内容应潜伏着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和符合知识积累的逻辑顺序,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叩开学生思维的大门,使学生感到新颖,造成连续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内驱力,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还有效地调动了每个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样可以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四、巧设练习激发学生思维

学生理解了知识,就整个教学过程来说,并没有完结,还需要引导他们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那么,练习就必不可少了。 由于配套的课外辅导材料比较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和质量监测上的练习题,让学生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训练学生的变通性、流畅性和独特性。恰到好处的习题,不但能形成技能、启发思维、培养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在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运用中发展他们的思维。

在习题的选择与处理上,尽量减少为鉴别而鉴别的题目,适当增加讨论性、研究性、答案不唯一的习题类型,让学生在争论中开拓思维,在研究中提高理解能力。如在学习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后,我问:如何将二者鉴别开?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趣,想出了用紫色石蕊试液、点燃、溶于水、用澄清石灰水、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等方案,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们共同分析了方案的科学性及可行性,然后得出了哪种方法最简便,哪种思路最简捷。这样就大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另外,在实验教学中,也可利用仪器和实验装置来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仪器的一些其它功能。比如我取出氢气的发生装置问学生:除了可以用于制取氢气外,还可以制取什么气体?还有没有其它功能?同学们思维立刻活跃起来,个个跃跃欲试,有的同学说,可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排水集气、向上排空气法集气或向下排空气法集气;有的同学说,可用于洗气、测量难溶于水的气体体积;可用于……学生的奇思妙想,真让人欣喜万分。我认为,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留有余地”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

五、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思维
    心理学十分强调动手能力与思维发展的关系,并把动手能力视为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之一。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无论是课前准备,课堂实验,还是课后作业,都应尽量引导学生提高动手的速度,养成快速操作的习惯,以此促进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在仪器的组装上,我给学生们一些常见的仪器,让他们组装成我要求的仪器,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对仪器原理的了解,通过联想,想到这些常见仪器上,有哪些特点,找出相似性,然后进行创造性工作。例如:在复习实验室制气装置时,事先给学生准备了铁架台、试管、带开关的及导管的单孔塞、烧瓶、烧杯、干燥管、普通漏斗、U形管、长颈漏斗等,要求设计组装一个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二氧化碳发生器。教师指出启普发生器是原型,学生要对现有仪器进行筛选、模仿、创造性组合,既进行类比,又不能受束缚,要联系实际,又要讲究实效。课上我把同学们分成五个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在规定的时间里,看哪个小组做好的人多,这个小组就是科学实验先进小组。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经过一番思考后,组装出多种多样的二氧化碳发生器,其中用铁架台、带开关的及导管的单孔塞、干燥管、烧杯、组装的发生器,得到重点表扬,还有的学生用破试管、玻璃丝、带开关的及导管的双孔塞、长颈漏斗组装的发生器,思路也比较新颖,最令人惊奇的是,有的学生在此基础上用U形管、铁架台、带开关的及导管的单孔塞也组装出很好的二氧化碳发生器,同学们的有些想法、思路比较开阔,而且很好。这种别具一格的比赛,激发了学生的实验灵感,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提高孩子的思维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一直带着“发展学生思维”的这种理念来开展活动;把设问、质疑、释疑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的活动中发展思维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阎拥军  《中学化学教学中辨证思维培养管见》  《化学教学》         2004

  王志高  《培养创造性思维  引导研究性学习》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6

  唐建平  《利用问题资源  激活思维发散》      《化学教学》         2004

  张少雄  《化学教学应关注学生思维风格的差异》《化学教学》         2004  

  阎娜花  《利用“问题”教学  训练思维“五性”》 《中学化学》      2005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与能力培养    下一篇:浅谈中学生化学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