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由执教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所想到的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第一中学 蒋一禾

洪啸音乐教育工作站编者:本文作者蒋一禾是江苏省一位优秀的中学音乐老师教师,无论教学实践还是音乐教学的理论修养都有相当的造诣,这篇文章是蒋老师在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堂教学中的感悟,希望这篇文章对于要求自我上进的音乐教师朋友有所帮助。谢谢蒋一禾老师的付出和奉献!另,由于网页格式问题,文章中有部分谱例和图示在本网页中无法显示,请读者朋友们见谅。--编者:赵洪啸

------------------------------------------

摘  要: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交响音乐民族化成功的代表作之一。教师在对待经典的传统音乐作品时,要赋予她时代的精神内涵,在作品本身看似平淡的地方,挖掘一些前人没有发现的,但是具有潜在艺术价值的东西,把音乐与学生的生活巧妙联系起来,通过巧妙地设计活动与问题,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使他们真切地感受音乐,并通过音乐感受生活,进而感悟人生。

关键词:  音乐    教学活动    感受生活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下简称“梁祝”),是作曲家陈钢、何占豪以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古老传说为题材、根据越剧曲调为素材创作而成的音乐精品。作品问世以来,被公认是我国交响音乐民族化成功的代表作之一。

长期以来,教师在介绍该曲时,更多关注的是其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故事和曲作者骄人的成绩,而我觉得,教师在对待经典的传统音乐作品时,一方面要忠实于作品的本身,另一方面,也要赋予她时代的精神内涵,教师应该在作品本身看似平淡的地方,挖掘一些前人没有发现的,但是具有潜在艺术价值的东西,把音乐与学生的生活巧妙联系起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音乐,通过音乐感受生活,进而感悟人生。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全曲长约26分钟左右,有的同学可能存在畏难的情绪,教师可以设计趣味化的且环环相扣的问题让学生来思考,从而淡化时间的意识,从心理上不排斥音乐,比如,全曲中描述梁山伯与祝英台共处的音乐形象共有三处,通过三次描述,概括了梁山伯与祝英台故事的发生、发展和高潮的历程,同时也是两人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通过三见“梁祝”的主题赏析,不仅勾勒出人物形象,了解了故事情节,为整体欣赏乐曲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还达到了由浅入深地教育学生的目的。

一见梁祝

课前,我要求大家搜集有关梁祝的故事材料,并在新课开始时,请同学描述“梁祝”的故事概况。“梁祝”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但描述“梁祝”的音乐大家能不能听出来呢?下面老师来检测一下你们。

欣赏   播放《梁祝》中“草桥结拜”那段音乐,(但不告诉学生这段音乐的名称。)然后请大家谈感受: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通过聆听音乐,学生们回答:听到了大提琴和小提琴的合奏,音乐很柔和,意境很优美;其他更多的内容就说不出了。为了能使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我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在“草桥结拜”这一段,我要学生想象一下:一对陌生的少年男女(女孩是装扮成男孩的),在春天踏青的活动中偶然相遇了,他们的交往是怎样进行的呢?这个问题一下子就激活了学生的想象力,多数同学在下面议论,另一部分同学则腼腆地观望着,为了帮助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我要求两个同学上来表演这个过程,表演的要求是:有情节有语言。对“观众们”也提出要求:细心观察,力争看出交往的细节。教师的问题答案就在这些细节里,这个设计一下子便把所有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在热烈的掌声中,在同学们的热情推荐下,两名同学羞涩而又激动地开始了他们的表演,虽然表演还很稚嫩,语言也不流畅,但表演者很投入,观众们也很专注和热情。

感悟  接下来就是一连串教师预设的小问题让大家来讨论回答:

1、陌生的男女交往时,通常是哪一方主动些?(男方)

2、主动的一方语言速度一般是怎样的?(中速或偏慢)

3、女方刚开始说话时,神情是怎样的?(羞涩的)

4、女方羞涩时说话是脱口而出的,还是经过思考的?(经过思考的)

5、音乐是怎样来表达羞涩而又是经过思考的话语?(运用休止的方法)

6、女方羞涩时说话句子是长的还是短的?(短的,因为羞涩)

7、女方羞涩时说话的声音是上扬的还是下降的?(下降的,仿佛是鼓足了勇气才开口,然后又害羞)

8、根据你的经验,女子在熟悉的人们面前话语是多还是少?(多)

9、人在激动、快乐的时候,音调是高的还是低的?(高的)

10、     问男生:与你谈得来的女生如果有很多话要跟你说时,你一般怎么办?(学生哄堂大笑,并兴奋不已)

对于这些问题,学生都乐于回答、急于回答,并且回答得妙趣横生。然后,我们一起再来欣赏“草桥结拜”的音乐,再请同学回答:所听音乐与老师设计的问题有没有关系?大部分学生摇头;教师请学生哼唱下面一段乐谱,唱不出就观察乐谱,看看这两个声部的旋律与老师的问题有没有关系?

师生一起分析音乐各要素的作用,如,高声部的小提琴代表着祝英台,低声部的大提琴代表着梁山伯,结合乐谱欣赏音乐,教师设计的问题,都能在这段音乐中找到答案。在哼唱中体验休止符的巧妙运用、音区的对比、旋律的走向等,感受这些音乐要素为音乐情感的表达所起的细微而又重要的作用。教师分声部教唱乐谱,要求学生体会两人的心情;接着师生合唱“草桥结拜”,教师唱高声部,学生齐唱低声部。然后请学生回答问题:高声部的休止符有什么作用?(祝英台在陌生男孩目前是羞涩的)。低声部的四个休止符在这里起什么作用?(结合高声部的旋律,仿佛是与梁山伯熟悉后的祝英台有说不完的话,而梁山伯更多是在用心听,因为适当的时候他也说几句,两人谈话非常投机)。

    

反思      通过观看同学的表演和对音乐的赏析,以及师生间的交流,学生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音乐并不仅仅就是表达爱啊恨啊的感情,它在描写人物形象,抒发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方面有独特的作用;同时,良好的教养和文明的举止,无论在哪个年代都不过时;作为具有开放意识的当代高中生,除了要广泛吸收西方的文明成果之外,还应该关注自己民族的优良传统,吸收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精髓,自觉地把自己培养成儒雅的君子或贤惠的淑女;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言谈举止都要符合自己的身份,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来展示自己丰富的内涵,塑造自己良好的形象,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见梁祝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通过三年的同窗共读,梁、祝之间通过生活与学习的交往,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接着在“长亭惜别”这一段也要求两名女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表演,大家也是带着问题来欣赏她们的表演:梁山伯的情绪是怎样的?祝英台的情绪又是怎样的?为什么有那样的情绪?“长亭惜别”一段表演结束后,请表演的同学和观众代表分别谈梁、祝当时的内心感受。                    

欣赏      接着请大家看谱欣赏“长亭惜别”这一段音乐,并思考通过哪些音乐要素的变化表现人物的情感?:(谱例)

问:1、音乐进行的速度是怎样的,为什么?    (速度缓慢、心情沉重)

2、小提琴旋律出现了几个八度大跳?      (五个)

3、这些大跳表达了祝英台怎样的心情?      (激动、甜蜜)

4、大提琴前面三小节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六拍休止)

5、大提琴从第四小节开始乐句走向是怎样的?    (连续的下行)

6、大提琴的乐句为什么是这样的走向?      (暗示梁山伯沉重的心情)

7、整个合奏的速度是怎样的,为什么?       (速度缓慢、心情沉重)

感悟       通过这段音乐的欣赏,大家各抒己见:小提琴出现了五个八度大跳,反映了祝英台内心激动而又甜蜜的复杂心情;大提琴前面三小节是六拍休止,接着是连续的下行乐句,把梁兄面对挚友间的分别而引起的沉重心情细腻地刻画了出来。

教师进一步总结:经过三年的共同学习生活,梁、祝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由于女孩生理发育一般比男孩早点,所以在心里方面,特别是在爱情启蒙方面,相应地也会比男孩早懂事一点;再加上当时的大环境,我国古代女子十六岁就到了可以谈婚论嫁的年龄了,通过三年的朝夕相处,此时祝英台内心那颗爱情的种子悄然发芽了,并且直指梁山伯,因此,在“十八相送”的那一段,三个休止符的巧妙运用,把祝英台面对梁兄送别时的那种感慨万分、欲言又止、一步三回头的甜蜜而又羞涩的心情,非常细腻地刻画出来了,独奏小提琴与独奏大提琴的模仿对答,一前一后,交相缠绕,十分缠绵而又感人至深地刻画了梁祝二人难舍难分的一片柔情。“长亭惜别”更是惜别之情的升华。

反思      通过这一段音乐的欣赏,学生们对于交响乐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是对音乐中的特殊表现手法——“休止”有了特别的认识:“休止”的作用,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同时,大部分学生对恋爱也有了统一的看法,美好的生活确实需要甜美的爱情,对爱情的向往和忠贞是好事,但是,正如火红的玫瑰不是四季盛开的常理一样,美好的爱情也不是适合所有年龄的人。今天的高中生,升学的竞争激烈,未来就业的压力很大,没有真才实学,很难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又怎么能指望别人把终生托付给你呢?

三见梁祝

第三次见到梁祝是在惊心动魄的“抗婚”音乐之后,祝英台勇敢、坚定地面对封建势力的重压,音乐情绪从激烈对抗的状态,快速而自然地过渡到哀婉凄凉的氛围里。

欣赏       一段凄婉的慢板音乐,感人肺腑地描绘出梁山伯和祝英台在楼台相会的场面。如诉如泣的旋律先在独奏小提琴上出现,大量的小三度装饰滑音和慢速的半音滑音,使旋律呈现出一种泣诉的感觉,悱恻凄绝,催人泪下。(“楼台相会”谱例)

感悟      请大家注意下面问题:

1、比较三度装饰音和半音滑音在这段旋律上的作用     (增加了悲伤的效果)

2、独奏大提琴演奏的旋律与刚才独奏小提琴演奏的旋律有什么关系?   (旋律相同)

3、小提琴加入到与大提琴合奏时,两者的旋律是否一样?     (不一样)

4、这两个乐器的旋律开始不一样,最终为什么会是一样的?   (俩人开始的心情不一样,但到最后更加心心相印了)。

5、  这段音乐的速度是怎样的,为什么?     (缓慢、心情悲伤、沉重)

6、  大提琴表达的情绪是怎样的?     (忧伤而又含蓄)

反思      生活是复杂的,而表现生活的音乐手段是丰富多彩和生动形象的:乐时,能让你手舞足蹈,悲时,会使你泪流满面。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通过音乐强化了悲剧的效果,确实让人同情,但在同情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梁祝悲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两人的人格缺陷造成的,其根源是在封建的礼教。由此得到了很多启迪:每个人都要不断完善自我,尽量弥补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做事不能冲动,要理性地对待一切人和事;为人处世,不能始终以自我为中心;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要珍惜生命,珍惜生命就是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就是在回馈社会的关爱之情。

通过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分层欣赏和整体赏析,我们得到了新的感悟,音乐作品是作曲者通过对生活的感知、感受和感悟,提炼出来的,因此,进行音乐鉴赏时必须要联系生活,才能把握音乐的真谛。音乐鉴赏不应该从音乐到音乐,而应该把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相关的文化内涵与音乐联系起来,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音乐中感受到真实的生活,也会在生活中自觉追求音乐的熏陶。

      

在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音乐的表现要素,设计一系列中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和问题,让学生自觉结合自己的时代以及生活来感受音乐,多角度地欣赏音乐、体验情感、表达感受,这样做,既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开阔音乐视野,也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动机和表现的欲望,从而持久地热爱音乐。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们特别重视学生的音乐体验和表现,事实证明:学生的体验越丰富,表现就越积极,而学生表现越积极,对音乐的体验就更丰富,体验与表现总是良性循环的。学生在音乐知识的积累、音乐能力的发展方面也许还有不少欠缺,但在日常的生活积累和情感的体验方面,每个人的基础都是扎实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发展区”——生活的积累和情感的体验,力争把音乐作品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形成新的“发展区”,即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生活,享受人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引人入胜第一课--高中音乐教学经验谈    下一篇:拓展音乐欣赏教材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高一音乐新教材教学体会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