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挖掘闪光的切入点,激发欣赏的兴趣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我一直在农村小学担任低段的音乐教学,觉得每次的音乐欣赏课是最难上的。首先,音乐是表现情感的艺术,欣赏者必须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体验所听到的音乐音响。可是小学生生活阅历浅,感情积累少,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一大难题。此外,音乐欣赏不仅需要生动、具体的感性体验,而且还需要准确、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说,欣赏音乐,不仅需要形象思维能力,同时也需要逻辑思维能力。可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尚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逻辑思维能力较差,这是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的又一大难题。
对于我们偏远的农村小学,由于受教学条件、对音乐课的重视程度以及教师自身素质的限制(全镇只有一个专职音乐教师,其他都是兼职),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中,只是"讲讲"(简介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听听"(单纯的听音乐)而已,这与《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相比,是远远落后的。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失去了兴趣。所以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中学不如小学,小学高年级不如低年级”的不正常现象。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虽然我不是专职音乐教师,也不是音专班毕业的,但怀着一份对音乐教育的热爱,坚持着一份"让农村孩子也能走进音乐世界,感受音乐美"的信念,我还是乐此不疲地努力着、探索着。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和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人认识需要的情绪表现,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兴趣在人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健康而广泛的兴趣使人能体会到生活的丰富与快乐,浓厚而稳定的兴趣能成为人学习的动力和事业成功的动力。所以我认为:音乐欣赏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培养和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来。但如何从音乐欣赏教材中挖掘出闪光的切入点,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欣赏兴趣呢?我在这几年的音乐欣赏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愿于音乐老师们共同商榷。
一、挖掘节奏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片段《颂祖国》
这首器乐曲是根据维吾尔族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旋律改编而成的,乐曲的旋律活泼欢快,流畅上口,节奏明显紧凑。
◇主旋律:1 1  3 32  |  1  1  5  |   3232  1 23 |   1  1    1 |   ……
x     x   |   x  x  x  |   x      x  |   x  x    x|    ……
于是我挖掘出x  x / x x x这一节奏为切入点,以传递节奏比赛的形式出现,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劲很高,兴趣浓厚。比赛结束后,让学生初听音乐,并按x  x / x x x的节奏边听边拍手,听后说说自己的心情是怎样的?(学生会说出欢快、激动、高兴、快乐、愉快)接着,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再创造,,按x  x / x x x的节奏变换多种表现方式。(学生创造出了跺脚、拍腿、拍桌子、拍肩、先拍手后拍腿等多种形式。)然后,我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为音乐打节奏。节奏方式的不断改变,使学生感觉新鲜有趣,不会觉得学习的枯燥。
◆分析总结
节奏被称为音乐的骨骼,它是构成音乐的三大要素(旋律、节奏、和声)之一,是音乐情绪、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它有着生动而变化丰富的表情能力,它能赋予我们富有生命力的各种感受。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它不可能脱离节奏。节奏在音乐中的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音乐的节奏是旋律的骨骼,节奏要素比旋律更重要、更基本。所以,节奏在一定程度上已能表现形象表达情感,但孩子们欣赏音乐时却很少去注意其中的节奏形式,更不可能去想象节奏在音乐中的表现意义。
欣赏音乐时,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欣赏其中的节奏的作用,例如,进行曲常采用4/4××××|××××|的节奏型,体现雄壮有力,如同队伍在行进一样。圆舞曲常采用3/4×—×|×—×|或×××|×××|等节奏型,体现优美、轻松、自如,的感觉。少数民族乐曲的节奏也有独特风格。如维吾尔族常用鬃 鬃 |××× ××|或×.× ××|×.× ×× |等节奏型,蒙古族常用×.× ×.×|×.× ×.×|节奏型,表现骏马奔驰的情景,等等。学生在感知过各种节奏之后,便能对某种节奏进行大胆地创造性想象,如:‖×  ×  | ×  ×‖学生会想到走路、滴水、敲鼓、钟表声等,听到‖×    |  鬃  ×‖的节奏,会想到跳舞、划船、荡秋千等,由密集型的节奏而想到紧张、忙乱、欢快、运动……,由疏散的节奏想到放松、沉重、平静、休闲……, 在节奏的长短强弱中能透出人物的情绪、事态的变化等等,孩子们的想象大胆而奇特,我们大都是给予鼓励和肯定,为创造活动奠定基础.
二、挖掘想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片段《森林水车》
这是一首通俗的管弦乐曲,由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到森林游玩,看到水车后即兴写成的。乐曲的音乐形象生动鲜明。但作为二年级的学生要听懂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确实有点困难。特别是一些外国的管弦乐曲,学生在平时又接触的比较少,学生很少有兴趣去认真听。所以以想象为切入点,通过视听结合的手段,激发学生对这类音乐的欣赏兴趣。
师:(出示森林图片)今天我们要到大森林里去游玩,在去之前,请你想象一下大森林里的早晨会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会说出:静悄悄的、小动物睡醒了、小鸟在唧唧喳喳叫、太阳出来了……
学生的这些想象与乐曲前一个序奏所要表现的情景相吻合,于是我趁热打铁,让学生倾听这个序奏,听听音乐流畅优美的旋律。
师:说说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溪潺潺流水声,小鸟啾啾鸣叫声。
师:想象大森林里会有些什么?
生:有许多小动物、还有鲜花、大树、小草、蘑菇等植物。(有的还说有小矮人、白雪公主等童话人物)
师:森林里还有一架大水车呢?
出示水车图,引起学生直观感受,师介绍水车,接着听完曲子,说说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情是怎样的?
 

    

我看到了水车在慢慢地转动。   
我看到了山上有泉水流下来。   
我看到了小鸟在树林里飞来飞去。   
我看到了小木屋里的小矮人在干活……   
我的心情很高兴、我的心情很舒服…… 
低年级的孩子思维主要是根据直观形象的外在属性进行概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这时的欣赏教学旨在形成音乐语言中一些概括性的象征意味,以便建立简单的关于象征的联想经验。我结合图片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不强加教师的个人意愿,因为不同的人对音乐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虽然学生说的简单或说不清楚,教师也要鼓励表扬学生的大胆表述。
在复听音乐时,让学生用彩色笔或线条表现自己听到的水车声、流水声、鸟叫声以及对太阳升起的感觉。学生会画出
 
水车    
流水 ~~~~~~~~   
小鸟 。。。。。。。。。。。。。。。。   
太阳 ︵ 
◆分析总结
音乐的旋律是联想世界的载体。它充满着芳醇浓郁、绚烂多彩的诗情画意,但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亲临其境,有所观赏和领悟。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想象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和特殊的阶段,能给人以神奇的艺术享受,只有依赖、运用想象,才能获得对音乐“语言”的体验和感应,领受到音乐神奇美妙的意境。音乐本身就是富含着想象的艺术,而想象又是欣赏主体与生俱来的能力,正是主体的想象能力与客体的想象因素的结合,产生了音乐欣赏过程中的想象。在音乐欣赏中,作为欣赏主体.可以通过丰富音乐基本知识,扩充综合知识,提高情操和素养来培养想象力;如果合理运用想象,则可在欣赏中获得审美享受,得到美感的升华。 我国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的《在钟表电里》、《动物狂欢节》、《玩具兵进行曲》等都是启迪思想,开发智力的优秀教材。当我们把孩子带入这些音乐梦幻世界的时候,怎能不引起孩子们的极大兴趣而展开想象的翅膀呢?
三、挖掘舞蹈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片段《在北京的金山上》
这是一首藏族民歌,歌曲极富欢快的舞蹈性。低段的孩子很喜欢跳舞,就连小男生也是情绪高涨。我抓住孩子这一特点以舞蹈为切入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舞蹈来表达音乐所要传达的情绪。
师:你听说过“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吗?知道它讲的是什么意思吗?
师简单介绍这个成语的来历。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闻音起舞”的游戏,听到不同的音乐,做出不同的舞蹈动作,看看哪个小朋友最能干?
播放歌曲《小燕子》学生做燕子飞的动作,《小青蛙》学生做青蛙跳的动作,《爱我中华》学生自编舞蹈动作。
师:小朋友听得都很准,不同的音乐做不同的舞蹈动作。现在老师做个动作,你会照样子做吗?看谁跳得像?
师准备好长水袖,展示三个藏族的基本舞蹈动作,让学生跟着老师做。师:知道这些动作是哪个民族跳的吗?出示藏族舞蹈图片,简介藏族。
师:初听音乐,跟着音乐配上刚才的几个舞蹈动作跳一跳。小学生很容易忘记,所以老师要多示范,和学生一起跳。跳后说说自己的心情。复听时,在这个基础上,自己试着编动作,随音乐舞蹈。老师和学生一起共舞。
◆分析总结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舞蹈有着重要作用,像律动、歌表演等,都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些都离不开舞蹈的基本动作。舞蹈中动作的节奏常常是以音乐旋律的节奏为基础的,而音乐的节奏,又需要通过优美的舞蹈动作来形象地展现,因而,通过舞蹈能训练学生对音乐的听觉、节奏感,提高表现音乐的能力。
在现行小学音乐欣赏教材中,有着大量的民歌和民族音乐欣赏曲目,在教学中,以民族舞为载体,可以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少数民族歌曲的风格,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彝族《阿细跳月》、维吾尔族《颂祖国》、藏族《雪莲献北京》等舞蹈性强的音乐欣赏,都可以通过让学生模仿、自编舞蹈等形式来参与到音乐欣赏活动中。
但这里我还要特别强调老师的示范作用。教师是用自己的思想、言行和学识,通过榜样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学生的。而青少年又具有模仿性和向师性的特点,这就使得教师的示范作用得以发挥。低段孩子的舞蹈动作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一定要起到好的示范作用。我会走到学生中间,随着音乐编创优美的舞蹈,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跳,从而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情绪。每当学生一听到我说:“站起来跟着老师跳一跳。”他们都显得特别兴奋。
四、挖掘故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片段《小天鹅舞曲》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它们吗?(出示天鹅图片)
师:有个关于天鹅的童话故事,你想听吗?(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讲述《天鹅湖》的故事,很快学生就进入故事情景当中,故事情景深深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学生都静静地在倾听。当讲到“王子发誓永远爱她。公主和女友们多高兴啊!因为这样就有可能破除魔法,使他们恢复人形,与家人团聚啦”时,学生们的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师: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只小天鹅,你听到这个消息,你的心情会怎样?(生会说:高兴、激动)
你会做些什么?请你用动作告诉老师。
◆分析总结
心理学研究表明: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对简单具体的事物易于接受,易被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色彩鲜艳的活动的教具所吸引。孩子们都很喜欢听故事。音乐欣赏课上,恰当地运用讲故事,更能抓住孩子的童心,也有利于学生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三个和尚》、《三只小猪》、《糖果仙人舞》、《龟兔赛跑》等故事性强的音乐欣赏,都可以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故事引入,可以是老师讲、学生讲、还可以配合图片动画等多媒体讲。
五、挖掘器乐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
◆设计片段合唱《小乐队》
作曲家通过歌曲向少年儿童介绍乐器,独具匠心,使孩子们通过歌唱认识乐器,引起对乐器的兴趣。但农村里的孩子对这些乐器比较陌生,几乎没有什么接触,不像城里孩子那样自己有乐器或学校有铜管乐队。于是,我充分利用网上下载的乐器图片,并配上相应的乐器声音,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见过这些乐器吗?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
学生大多叫不出来。
师:那就让老师来告诉大家吧。师介绍名称
师:你想听听这些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怎样的吗?
师(点击明显的大鼓音响)问:听听这个送给谁?它的声音有什么特点?对于明显的音响,学生会选。对于学生判断不出来的,教师加以点拨。
◆分析总结
少年儿童都有学乐器的愿望,他们希望在乐器演奏中自我表现,引起同学、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和赞扬。实践证明:器乐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有良好的作用。学生学习乐器,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使音乐课的教学结构发生变化。而且,培养了学生对音乐多方面的兴趣。在音乐欣赏中,与器乐教学相结合,会使学生听完这首乐曲之后,产生喜爱之情,并想去演奏他所喜爱的这首乐曲。

      

但由于受农村条件的限制,对于铜管乐器这类的,学生无法实际操作,只能通过图片配音乐的形式出现。而对于一些木鱼、三角铁、碰铃、锣、钹等学校有的简单乐器,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出它们的使用价值。如:在器乐欣赏课〈〈鸭子拌嘴〉〉一课中,学生在欣赏完整首乐曲后,就给学生根据锣、钹、小礤等打击乐器来进行鸭子拌嘴的创作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对这首作品的理解,同时,让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进行审美实践。
听着音乐,情有所感,体有所动,动有所得,心灵感应,身心参与,才能其乐无穷。音乐是一门艺术,音乐教学更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执著付出和精心呵护,才能让这一朵艺术奇葩越开越鲜,越开越艳。我的手中可能培养不出音乐家,农村的环境和条件以及师资力量远远比不上城镇的优越,但我至少可以尽我最大的力量,让孩子们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地遨游,让孩子们感到学习中的无限快乐。

参考书籍:
1、《音乐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4年第1——12期  2005年第1——10期
3、《教育资料与研究》2004年第31期
4、《儿童音乐》2004年第10期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表现”音乐教学的催化剂    下一篇:乐(yue)中趣,趣中乐(le)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