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以美启善 以乐怡情——再谈新课程理念下基础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广西省桂林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关小敏

培养和教育人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文学、数学化学等都可以用不同的思维材料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引导、启发和培养学生。但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音乐艺术有着特殊的表情达意的方式,它具有非语义性、非具象性、非确定性的特殊品质,通过节奏、节拍、速度、力度、音色、旋律、和声、复调、调式、调性、织体等的不断变换、组合等体现在音乐的音响之中,使欣赏者产生丰富的生活联想及想象,从而引起内心的共鸣,从感染中得到美的享受和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孔子曾说过,音乐可以使一切变得和谐,并使人产生敬心和柔顺心。音乐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表情性决定了它与人的情感有着天然的心理联系。因此,在基础音乐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美好音乐中感悟人性美和人情美,以达到走进美好、感受快乐,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目的。

一、发展个性  开发潜能

音乐新课程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放在首位。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关注音乐本身、激活学习兴趣、开发音乐潜能是基础音乐教育的核心。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深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它因此美化。”在音乐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感知美和发现美的过程,要在创设轻松、活泼多样的教学活动中,构建音乐学习的最佳环境,使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变得更自然、更轻松,使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成为学生愉快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看星星》,打破了旧的班级会议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想象余地,使学生尽情放松并快乐着。课堂上学生自由地坐在洁净的地板上,仰望着教师用七彩小星星装饰出来的“天空”,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在老师的指导下,用她们甜美、稚嫩的嗓音轻声唱着《小星星》,在美好意境中展开联想,尝试用歌声表达自己对美的体验和感受。此时,教师以她那优美的舞姿,引导学生用肢体语言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来表达对美丽星空的热爱和向往。从学生稚气的脸庞上流露出来的新奇与快乐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并一直延续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看着他们满怀爱意,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美好善良的愿望,用灵巧的小手“舞”出“美丽的小星星我爱你”场面,我分明看到了这世间最美好、最优雅的舞姿。

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最高需要。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在该课的教学活动过程中,首先是教师巧妙地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注重学生音乐潜能的开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学生的表演、创编,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使每个活动的参与者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其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了与学生构建一种平等的关系,增强了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与合作。尽管不同学生的能力存在客观差异,但只要教师重视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科学性,创设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那我们的音乐教学就能受到预期的效果。音乐教育是美丽的,音乐教学更是富有生气活力的。

音乐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该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要位置。音乐教育的本质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学生是音乐教育的主体。让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终身享有学习音乐和享受音乐的乐趣,是音乐教育的责任。

二、润物有声   育人无痕

情感是音乐审美过程中最活跃的心理因素,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和中介。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感受音乐的美妙与神奇,激活学生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也必然会用自己经历过的生活知识和感情去感知音响、感受音乐。音乐的概念要通过音响来获得并通过音响来检验。

七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东亚民族音乐赏析 ——日本》,课前教师精心的收集到日本的民间乐器三味线、筝琴和尺八;与我国的三弦,古筝、和洞箫进行比较。采集各种历史资料和音响资料,让学生感受、欣赏和对比,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独特的表现形式,关注音色以及各种乐器独特的风格特点和演奏技巧。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教师在优美的洞箫伴奏下,用委婉的语调道出:我国有着悠久、璀璨的音乐文化,三件日本的民族乐器:三味线、筝琴、尺八就是由我国的三弦,古筝、和洞箫在早期传入日本演变而来的原委时,我清晰的看到那欣喜与自豪洋溢在每个学生的脸庞,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没有枯燥乏味的政治说教,同学们在轻松、自然、愉快、美好的氛围下接受了深刻的思想教育。这堂课成功地把美的音乐传递给了学生,把独特的音乐风格教给了学生,把我们民族的伟大与不朽融入在动听的音乐中告诉了学生。

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音乐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直接进入人的情感世界。为此,在音乐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会有效的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引自《音乐课程标准解读》)音乐教学应建立在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教学活动中,去感悟音乐特有的魅力。

三、拓展探究   激活创想

丰富的创造力是以丰富的想象为前提的。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启发和培养人的想象力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如文学、数学、化学等,都可以用不同的思维素材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引导、启发和培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以非语义性为特殊品质的音乐教学活动,尤其为学生的想象力发展提供了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对启发学生的想象比其他学科更具独特功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音乐教学活动而言,无论是欣赏、演奏、演唱,都需要有丰富的生活联想及艺术想象。用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闻乐而思”引导学生按照音乐语言特征所赋予的思维方式,产生联想,捕捉形象的过程,就是音乐教学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我们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过程。

学习七年级《让世界充满爱》单元的第一课时后,对教材资源进行拓展,利用近期学校发生的一件感人事件——韦同学因车祸身受重伤,全校师生积极捐款并向社会呼吁求助,多方救助。而其下岗的双亲在儿子伤情刚刚隐定仍需治疗的情况下,毅然把不多的捐款中的一部分又转赠给了另一位身患重病急需救治的温同学。在教师的启发下,同学们课后进行了认真的准备,把这一感人事件创编成了小品。虽然他们的演技不高,可这一他们亲身经历、感人至深的事件触发了他们善良的天性,使他们在演绎小品时是那么地情真意切、那么朴实生动。如他们在表现“车祸”时选用了贝多芬第五交响乐《命运》的主题,那紧张、急促、节奏鲜明的音乐,把冲撞的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表现对重病中的同学关切的场面,他们选用了《明天会更好》的歌曲做为背景:“轻轻地捧起你的脸,为你把眼泪擦干……”那优美委婉的旋律充满了关爱、同情和鼓励,让人感动。小品的高潮部分:当温同学手捧由韦同学的父亲转赠的捐款时,他们选用了歌曲《爱的奉献》,当质朴抒情的歌声响起,温同学的扮演者情不自禁的热泪滚滚,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音乐,美好的音乐,它将无限美好的感受、无限宽的联想、无限的创造与表现,天然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同学们纯洁的心灵被激活、高尚的情操在形成、伟大的人格力量由此产生。

   

新课标特别关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出了“通过音乐学习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人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引自《音乐课程标准解读》)该课注重了教材的融合沟通与拓宽,密切了课程内容与生活的关系,激活了同学们的创想,很好地体现了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和人文精神。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想象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我为基础音乐教育实践的神奇赞叹:无论是情感的起伏跌宕,还是漂浮不定的思绪万千,音乐会将它们表现得淋漓尽致。那生动而鲜活的形象,就算你千百次的重复,依然让人兴奋,给人以创造、填充的机会,能使人从中获得某种自身本质力量的张扬和发挥。所以,基础音乐教育其独特的育人功能是不可替代的,她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且永远是诱人的、生机勃勃的。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音乐教育》     人民音乐出版社

3.《新课程中教学技能的变化》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音乐学科教育学》曹理等著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5.《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美国】彼得·圣吉著

6.《学习的革命—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  【美国】珍妮特·沃斯

 【新西兰】戈登·德莱顿著   上海三联书店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多棱镜- 浅谈中学音乐课程设置的多元化    下一篇:留住音乐——对音乐课堂教学中偏离“音乐”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