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音乐论文

留住音乐——对音乐课堂教学中偏离“音乐”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所属栏目: 音乐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广西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  范昕昱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理念已深入人心,新的教学行为、方式、手段不断涌现,音乐课堂教学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纵观不少“公开课”“展示课”“优质课”“研讨课”,音乐课堂变得丰富多彩,目不暇接。但静下心来,认真思索,便发现,在貌似丰富多彩的美丽外表下,许多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的非音乐活动,偏离音乐,使得我们有必要回头审视,音乐课堂中“音乐”在哪里?学生学到“音乐”了吗?

一、过于注重学科综合,造成音乐“流失”

课例一:一上课,教师便把精心准备的音乐课件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领略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幅幅精致的画面,足足放了十多分钟,该教师似乎觉得学生对蒙古族了解还不够,让学生动手制作蒙古族饰品,马的头饰,绘制草原图。然后教师把注意力转移到学唱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来,对演唱歌曲只是草草过场,其中不止一次地听老师说:“我们再来唱一遍,笑起来,表情好一点,唱得要有感情!”而学生此时的兴趣点却偏向于手工制作、佩戴蒙古族饰品,头饰等过程,课堂中的歌声、音乐成了衬托背景。

    该教师准备了大量的内容,有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如让学生聊列蒙古族的民族风情;激发学生学唱兴趣;对其他学科进行了整合等。看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也很有兴趣,但认真思索,这堂课不能算是真正的音乐课。《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也就是说,音乐课要突出音乐课的特点,任何的综合必须要以音乐为载体,充分运用音乐要素(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和声等)贯穿与教学始终。在此课例中,教师在激发学生兴趣后,应引导学生随着歌曲展开联想,引导他们如何永生要去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学科的有机综合,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过于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造成与实践、体验脱节

课例二:一教师为让学生弄清各种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自制了一些教具——卡片,用不同颜色区别开来,2/4拍子中的“4”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2”是每小节有两拍;强弱规律是“强弱”。用同样的方法例举了其他拍子3/4、4/4。接下来的环节,教师不是让学生感受体验各种拍子的不同特点,而是发下练习纸,让学生默出各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以巩固所学的音乐知识。

    我们都知道,音乐知识是为学习音乐服务的,在音乐教学中,不能随意套用智育教学的模式,如果将艺术教学简单地变成了知识的记忆课,不但美育的目的不能实现,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过分地强调音乐知识的熟记,忽视音乐实践,音乐审美将成为空谈。音乐知识的讲解、音乐技能的传授和练习应避免偏重于语言、乐谱、动作等“非音乐听觉体验”方面。如果依赖单纯的说教、枯燥的讲授、机械的操练而忽视音乐整体形象,是缺乏音乐美感的。在此课例中,教师由于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使学生的音乐体验缺失,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所以在设计中,应当让学生在了解节拍特点后,结合学唱歌曲进行教学,把音乐知识、技能等内容融合在听、唱、动、各个环节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它,提高音乐能力。

三、过于强调对歌词的分析、歌词的创编,成语文课了

课例三:一位教师在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学唱完《嘀哩嘀哩》这首歌,对多处演唱不正确处浑然不觉,如把“444 45 ︱66 60 ︱”唱成“444 45 ︱66 6 ︱”等,就马上来个“春天”歌词创编比赛,成语竞赛、诗歌朗诵竞赛。学生热情高涨,创编出很多歌词,如“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校园里操场上,看见红的花呀,看见高高的树呀,还有那活蹦乱跳的小朋友……”学生在热闹的文字语言环境中结束了本节课。

在学唱歌曲中,大多数老师都是会让学生从歌词中去理解音乐,帮助学生分析歌词,让他们朗读、创编歌词。的确,在音乐课中,适当增加一些文学语言内容未尝不可,但用多了,会有一种在上语文课的嫌疑,把非音乐性的内容或泛音乐性的教学内容充斥课堂,从而泯灭了音乐艺术学科特点,冲突了音乐艺术本身的鲜明个性,从而导致在教学上偏离以音乐为本的原则。新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音乐课就是音乐课,而不能把音乐课变味成语文课。

四、过分注重音乐游戏表演活动,造成音乐学习如“蜻蜓点水”

课例四:在教唱歌曲《桔梗谣》中,教师从课的导入开始,运用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乘坐小火车到朝鲜去,在小火车上进行各种节奏游戏,在游戏中学跳朝鲜舞,学习采桔梗……初步学会歌曲《桔梗谣》后,让学生分组表演,自由组合成演唱组、伴奏组、舞蹈组,让学生根据对朝鲜族的风俗了解创编自己喜欢的活动,用可乐瓶制作长鼓,以组为单位围成一圈,讨论怎样表演。教师一宣布,学生兴致大发,在热闹的气氛中敲的敲、唱的唱、跳的跳、说的说、笑的笑。大约五分钟后,老师宣布一起表演,在老师的指挥下,一组唱,一组用打击乐器伴奏,一组跳起了自己创编的舞蹈,一遍结束。教师小节:大家表演得很好,这首歌曲我们今天就学到这。

这样的教学片段经常会出现在我们的音乐课堂中,该教师试图用游戏,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朝鲜族歌曲进行多方面的认识,却忽视了课堂中对音乐的关注和学习。对不正确的声音或节拍未予及时指出,未能控制调整松散混乱的场面,课堂中的游戏犹如体育课的操练,手工课的实践,造成表演闹而乱,杂而散。游戏与表演是音乐学习重要的辅助形式,设计相应合理的游戏、表演计划是音乐教师上好课的前提之一。我们要认识到,音乐课的游戏表演是对音乐的再认识、再拓展和再创造,通过游戏表演,让不敢唱的孩子唱起来,让不敢奏的孩子奏起来,让不敢跳的孩子动起来,让不敢说的孩子表达出来。

以上例举的是在新课程实践过程中呈现出的几种偏离“音乐”倾向的现象,究其根源主要是对新课程精神把握不准,吃不透,课堂的设计没有以音乐为教学主线,从而出现了各种忽视音乐本体的误区,使音乐课偏离了“音乐”。总之,在新课程实施中,只要把握音乐的度,多些理性的思考,少一些盲目的追风,偏离“音乐”的现象将会逐渐减少,使音乐课回归自然本色。让我们在新课程实施中不断收获,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国音乐教育》

2.《音乐课程标准》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以美启善 以乐怡情——再谈新课程理念下基础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下一篇:深化高师教师教育 培养新型音教人才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