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浅谈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前言

短跑是田径运动中历史上最悠久,影响最大的项目之一。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在短跑训练中,不断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科学理论,使短跑运动训练的测评方法、监督手段、反馈控制技术、恢复措施等更加科学和精细,从而不断完善了短跑技术,推动了短跑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就现代短跑技术而言,其本质特征应视为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水平运动,其技术发展特点是伸髋和摆动式积极着地。有关短跑运动训练,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等方面的文章,在国内外书刊杂志上颇多,并有许多对短跑训练有益的探讨,提出了许多观点、理论和方法,但就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某些传统观点,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认为有些观点恰恰是阻碍短跑运动水平提高的因素。

本人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和就个人在训练实践中的一些方法和经验,对以下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所涉及的方面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旨在为短跑运动中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做一些尝试性的工作。

1.力量训练的目的及本质

力量素质是各项体育运动的源泉,力量与速度的关系最为密切,速度训练离不开力量训练,短跑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可分为基础、专门性力量和专项力量训练,其中的任何一种力量训练又可分为多种,所以短跑力量训练的含义又是广泛的、多层次的。在短跑力量训练中,如果忽视了力量在专项运动中的发挥和利用,那么这种力量训练不但难以持续有效地提高运动成绩,甚至有可能使之下降

2.速度与力量的关系

2.1腿部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提高短跑速度,几乎总要牵涉到加快步频、增大步长。而加快步频、增大步长的关键就是增强运动员腿部力量。虽然步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遗传,但是通过训练也是能使其进一步提高的。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腿部力量,才能为短跑的专业力量,即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打下基础,为提高速度提供前提条件。

2.2上肢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短跑运动员双臂摆动的快慢对起跑、起跑后的加速跑、途中跑及终点跑冲刺都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摆臂动作,能维持身体的平衡,协调上下肢动作。快速摆臂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加快上肢肌群的力量。

2.3躯干力量与速度的关系

短跑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运动项目,但也有相当程度的躯干所承受的作用力较大。这个作用力主要来自上部身体的重力及下肢传递的地面反作用力。因此,在短跑训练中通过加强腰腹部力量的训练,对维持中部躯干的稳定性、减少身体晃动意义重大。

3.

       

适合于短跑力量训练方法

3.1提高以髋为轴的下肢摆动力量

研究表明,髋关节周围的肌肉不仅是人体内最大的储存能量的环节,也是获得水平位移速度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在途中跑阶段,由于速度快,支撑时间短,步幅的大小和步频的快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髋关节的摆动的力量和灵活性,是途中跑阶段的主要发力关节。因此,现代短跑技术十分注重以髋为轴的摆动力量和相应肌群运动的协调性,它是影响跑速的根本因素。

 传统的短跑技术注重后蹬,强调跑时加大后蹬力量,强调蹬伸的程度、方向和速度,使短跑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自然形成了一套以提高后蹬效果为主的训练方法,偏重以杠铃为主的大负荷力量练习,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伸膝力量,提高下肢的蹬伸能力。这种训练方法,无疑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因为如果过分强调蹬伸动作,势必破坏用力的连贯性,易使身体重心在垂直面上的波动加大,降低整体运动效果,影响水平运动速度的发挥。

现在运动训练研究表明摆动式着地技术为主的途中跑的后蹬动作,应是以髋为轴的摆动运动的继续,后蹬不存在着地过程的第二次发力,后蹬的发力应是前摆着地用力的延续。因为途中跑的着地时间极短,优秀的短跑运动员的着地时间仅0.08秒,后蹬不到0.04秒,后蹬的效果实际上取决于以髋为轴的大腿后摆的力量和速度。研究证明,肌肉要求发挥出最大力量,至少需要0.8秒,运动员要在极短的支撑时间内发挥出最大蹬伸力量是完全不可能的。由此可见,以提高后蹬效果为主的大负荷力量训练,对于支撑时间相对较长的起跑和起跑后的疾跑,可能会起一定的促进作用。因为运动员是在静止状态下逐步改变运动速度,此时只有依靠支撑反作用力来实现重心的位移和速度的增加。然而对于支撑时间极短,速度较快,以摆动技术为主且对全程跑成绩起决定作用的途中跑来说,显然意义不是很大。因此,短跑的专项力量训练应多做以髋为轴的下肢快速摆动力量练习,它是短跑运动员十分重要的专项力量练习内容。而且,必须选择肌肉方式、运动环节的速度——节奏特征都与短跑的专项相吻合的摆动式肌肉力量练习,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总结:本人在训练实践中,大量采用了以摆动式着地动作为主的车轮跑,注重以大腿带动小腿的鞭打式着地动作:采用了双杠支撑或仰卧状态下(仰卧于高台上,髋部以下悬空),负重和不负重交替进行的,以最快速度作跑的模仿练习:还采用了负重和不负重的弓箭步交换跳。

3.2提高以踝关节肌群为主的快速的离心——向心收缩力量

短跑是在高速运动状态下以前脚掌落地瞬间完成着地缓冲过程。着地缓冲动作完成的效果,首先取决于踝关节肌群的离心——向心收缩能力。离心收缩的主要功能是利用跑进过程中产生的水平速度,支撑身体落地的重量,阻碍身体向下运动,在身体落地时起缓冲作用,避免身体受到太大的震动。如果踝关节肌群的力量差,离心收缩的能力就会相应减弱,缓冲阶段的冲击性负荷,就只有大部分依靠膝关节弯曲度增加,身体重心下降。当离心收缩力达到最大值后,踝关节肌群开始进行向心收缩。向心收缩的主要功能是推动身体向前运动,并使身体瞬间进入腾空阶段。

研究证明,在推动身体向前跑动的全部力量中,60%的力量是由踝关节产生,踝关节肌群从离心收缩到向心收缩的转换是非常迅速的。一个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完成离心——向心收缩的全过程仅需0.08秒左右。由此可见,提高以踝关节肌群为主的离心——向心收缩力量,对于增加步频,(主要是缩短支撑时间),推动身体快速向前运动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人在训练实践中,除了选择较松软的地面进行各种快速的跑跳练习外,还安排了不少负重和不负重交替进行的提踵、原地或行进间的直膝跳练习以及模仿短跑着地动作的跳深练习。为了使这些练习达到最大的效果,防止踝关节受伤,必须切实保证练习动作的正确和适量。                                                                                                                                                                                                                            

         

3.3  提高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快速摆动力量

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是短跑运动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摆臂动作不但是配合腿步动作在跑进中起平衡作用,而且快速有力的摆臂还有利于增加两腿动作的频率和幅度。因为,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支配肌肉活动的神经中枢有着“共济”的特性,它能调节身体各部分肌肉工作的协调性。在跑进中,上肢和下肢也有统一的神经联系。一般来说,两臂能摆多快,步频就相应就有多快。同样,摆臂的幅度也必然影响到摆腿的幅度。所以,仅有发达的下肢肌肉而没有同样发达的上肢肌肉,就会影响上肢和下肢的协调用力,影响速度的发挥。可见,把以肩关节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练习作为短跑转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要一环是何等的必要。笔者在这一环节上,主要是利用不同重量的哑铃,根据运动员的不同特点,进行负重和不负重交替进行的摆臂练习,注意摆臂的动作速度和动作结构尽量符合短跑专项动作的要求。

4.力量训练的特征和方法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根据完全不同体育活动所需要力量素质的不同特点,可分为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

4.1最大力量训练特征和方法

最大力量是指肌肉在运动中发挥尽可能大的收缩力量的能力。其主要影响加速能力,短跑中的蹲踞式起跑技术,肌肉从静止状态快速蹬离起跑器的过程,这个过程所用的力量就是最大力量。

4.1.1最大力量的评定及训练方法

短跑运动员的最大力量可在完成比赛动作的过程中测定,亦可在完成比赛动作接近的动作中测定,既可在静态条件下测定,亦可在动态条件下测定。通常我们测定肌肉等动练习时的最大力量值即可,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当器械以各种不同速度运动时都可以表现出最大力量。

发展最大力量有两种途径,一是依靠改善肌肉内协调和肌间的协调能力。研究表明,肌肉收缩时(甚至在最大用力时),参与工作肌纤维通常只有30%——60%,专门训练可较大地提高肌肉纤维同步工作的能力,提高参与工作的肌肉内协调和肌肉间的协调力,使主动肌与对抗肌的协调关系达到最佳状态。此方法不会使肌肉体积增大,对周期性项目来讲,有决定意义。二是依靠肌肉体积的增大来增加力量。这种训练是促使工作肌在恢复过程中蛋白质急剧分解,使肌肉横断面积增大,并通过训练调节神经系统中肌肉内协调和肌间协调完善的条件反射联系,力量得到发展。前者力量发展快,但易消退,后者则相反。

4.2快速力量训练的特征和方法

快速力量强调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动作,表现出最大力量。因此,除了与最大力量的决定因素具有相同的要求之外,完成动作的速度是决定快速力量大小的突出因素。而在快速力量训练中又有起动力、爆发力、反应力的训练之分。

         

4.2.1发展起动力的途径和方法

起动力是指运动员在最短时间内(肌肉开始后50毫秒),最快的发挥下肢肌肉力量。起动力对短跑运动强而快速有力的完成起跑动作肌在疾跑段达到最佳速度极为重要。起动力的训练方法很多,通常的练习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利用地形、地物的各种短跑、起跑练习;2、沙地跑、上下坡路跑、跑阶梯等练习;3、利用各种器械、仪器的各种短跑练习;4穿加重背心的起跑加速、加速跑突然改变动作方向跑、计时短跑、系铅腰带的加速跑,负轻杠铃或其他轻器械跑等;5、利用同伴的各种阻力的加速跑、牵引跑、听信号改变起跑的准备姿势跑等。此外,发展弹跳反应力的超等长练习法如跳深和各种跳跃练习也是发展起动力的有效途手段。

4.2.2 发展爆发力的途径和方法

    在现代田径运动训练中,爆发力训练是力量训练的一个重点。运动员只有具备良好的爆发力素质才能在具有快速运动形式的田径运动项目中取得优异的成绩。爆发力是速度力量典型的表现形式,它与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有关,是力量和速度的综合表现,爆发力的发展取决于提高肌肉的收缩速度和提高肌肉的收缩力量。爆发力的评定以及训练负荷量度的确定。在发展强直性或反弹性爆发力为主的训练中,负荷强度应以次极限或大强度负荷级别安排为益。因为,该强度下的练习,动作速度下降并不明显,有利于在不损失动作速度的前提下,提高力量,进而提高爆发力,。评定快速力量的方法都可以来评定爆发力。通常评定爆发力多用爆发力指数为指标,爆发力指数=最大的力量/用力时间。负荷强度依需要而定,在安排重复次数与组数时,注意应以不降低速度为原则,同时也要求中枢神经系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重复次数与符合强度关系密切,负荷重量大,强度高,重复次数就要少;负荷重量小,强度低,重复次数相对就多些,一般以1——5次为好。组数不宜过多,以不减少每组重复次数、不降低每次练习速度为原则,不宜过多。

4.2.3发展反应力量的途径和方法

反应力量是指肌肉在离心式拉长到向心式收缩时,利用弹性能量在肌肉中的储存与释放,以及神经反射性调节所爆发出的力量。1972年原苏联的维尔霍山斯基在其《专项力量训练的基础》一书中首次提出“反应力量”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素质。在此之后,许多学者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认同了他的看法。

  一般采用以下方法练习来提高反应力量:在空地上作听信号的快速变向练习;通过视觉(看教练员手势)作快速变向练习;跑道上,作各种听、视觉信号的起动练习等等。

4.3快速力量耐力训练的特征和方法

    快速力量耐力:运动员在运动中较长时间保持快速用力能力。它与短跑的终点跑保持速度的能力密切 关系。力量耐力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动力性力量耐力细分为最大力量耐力和快速力量耐力。下面是几种动力性耐力训练方法:

         

4.3.1持续间歇法。严格控制间歇时间,使其有一定的疲劳积累,并在尚未恢复情况下进行下一组练习。

4.3.2强度间歇法。此法用来改善运动员抗大中刺激强度短期耐力负荷的能力,并提高其恢复能力。这就是说,运动员通过有氧无氧物质交换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强度更大的耐力训练。

4.3.3循环训练法。此训练法将数种练习按一定的顺序安排,严格控制,使身体一直处于疲劳状态下,以发展多部位力量耐力训练。一般采用4——5个部位练习循环4——6组,每组间歇4——6分钟。

4.3.4等动练习法。此训练靠练习器的等动力量解决整个活动过程中肌肉最大的负荷和速率维持相对稳定的问题。在进行力量耐力训练时,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经过比较后选择使用合理的训练方法。

4.3.5 极端用力法。此训练特点是使用这种方法时作中等力量的重复,直到完成或不能继续为止。

5.力量训练要注意的几个主要问题

5.1根据运动员的个性特点,区别对待。因每个运动员的形态、机能、结构、运动技术、战术、心理、智力有差异,所承受的负荷量不同,因此训练要因人而异。如有的运动员绝对力量好,速度力量差,有的运动员相对力量好,速度力量差。因此不要千篇一律,最好给每个运动员都制定个人力量训练计划,使之缺什么补什么,达到全面发展。  

5.2运动量安排要合理。在一个阶段训练中,负荷安排应大中小结合,循序渐进提高负荷量度。在小周期训练中,应使各种不同性质的力量训练交替进行。在每组重复练习中,应注意组间的休息。        

         

5.3注意不同肌群力量的对应发展。根据专项竞技的需要,在主要发展运动员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力量的同时,也要十分重视小肌肉群、远端肌肉群、深部肌肉群的力量训练。

5.4力量训练后要注意肌肉放松。肌肉在力量训练之后会产生酸胀感,肌肉酸胀是肌纤维增粗现象的反映,也是力量增长的必然。但应积极采取措施消除肌肉的酸胀感,以利于减少能量消耗,并更好地保持肌肉弹性。在力量训练之后,通常采用慢跑或队员之间互相按摩的方法进行放松。

5.5根据竞赛制度和训练周期。在准备期、竞赛期、调整期合理安排力量训练,使之全年力量训练科学化、保证专项成绩的提高。  

   笔者曾在学校对短跑运动员采用以上一些方法对其进行训练,经过两个月的训练,所取的成绩与训练前比较,有较大的提高。       

结束语:

 

传统的对于短跑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训练方法和手段,重视大负重的杠铃练习,以及重视后蹬力量而忽视小肌肉群力量的练习,致使训练达不到较好的效果和取得较好的成绩。如何充分认识摆动技术原理,利用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力量,提高快速放松跑的能力,重视爆发力、反应力量的练习,重视专项力量练习,是提高短跑成绩的有效途径。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小学体育课队形队列练习的教法探讨    下一篇:小学生足球运动兴趣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