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和谐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高淳县第三中学 孔春年

       摘要: 只有和谐才能产生美感。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和谐教育,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爱好,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体验与情感。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产生成功和美的感受,激发学习热情,强化体育兴趣,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 和谐教育 体育教学 自我教育

       结果与讨论:

       一、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教育

       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学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在教学全过程中加强师生之间感情交流,即如何充分发挥“教”与“学”之间的和谐关联,调动教师与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作为主导作用的体育教师就要尊重、爱护学生,从而达到学生尊重教师,接受教师指导,认真积极的参加教学实践。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就得到了发挥。只有在这种师生间的相互理解与尊重的和谐气氛中进行教学,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注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和谐教育

       校内,除了师生之间的双边关系外,大量的是学生之间的频繁接触和交往,特别是体育课。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之间友好相处,形成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从而顺利完成任务呢?在学校这个特殊环境下处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的关键。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之间的接触与交往的频繁度远胜于其它学科。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形成愉快的教学气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品质、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注重人体机能的和谐教育

       体育锻炼对人体的影响有三种:其一负荷量过小,心律的潜在机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对人体作用不大。其二负荷量过大,心血管系统供应不足,造成锻炼缺血缺氧,对人体有害。其三负荷适量,使身体各组织得到充分的养料供应,使人体处于受益状态,即人体机能的和谐。就青少年而言,一般运动心率在 120 — 180 次 / 分之间为最佳运动负荷,为了使学生机体处于最佳运动负荷,始终能在合适的负荷下练习,就必须合理组织教学。一般来说,在体育教学中,由于各类项目不同,运动量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教材运动量大小,以保持适量的运动负荷。目前,很多体育课教学由于场地器材的限制,加上主教材特有性质,练习时,学生的负荷达不到规定范围,要使学生机体保持适量的运动负荷,教师必须在教法上多动脑筋、想办法。总之,用适量负荷控制教学,始终使学生生理机能处于和谐状态,既使学生的身体得到了锻炼,又提高了教学的科学性,从而收到了最佳教学效果。

       四、注意场地器材的和谐教育

       场地器材是体育教学中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也是构成学生学习环境的因素之一。为此,在场地器材的布置、布局上,不仅要注意实用性,而且要注意形成的和谐,也就是说将形式与实用高度统一,即必须突出中心,注意均衡、对称、和谐,使其错落有致。场地器材的布置,能直接影响学生实践活动的情境,这就要求教师钻研教材、标准,教学中注重场地器材布局的形式美,使其分布合理,既不紊乱又不电的单调,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秩序,给学生创造一个优美舒适,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情境,引起学习情趣,为整个学习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或开端,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五、注重体育课与其它学科的和谐

       教育是由德育、智育、美育等共同组成的整体。古代教育家所倡导的礼、射、御、书、数、乐“六艺”教育,就是十分重视人的完善个性的培养与和谐。近代教育家在这方面也作了大量颇有见地的论述。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人类社会实践中体育与其它学科彼此紧密联系、相互促进。可见,注重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和谐的联系是教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光荣使命。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体育教师愈来愈重视体育课堂教育与其它学科的横向联系。在体育教学中,时时、事事、处处都有思想教育的因素存在只要教师注重观察和研究,善于启发和诱导。使其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思想品质、美育有机和谐结合,让学生获得道德意义上的升华。另外,要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必须发挥整体教育中各部分自身的功能,即相互间的和谐作用。将体育与美育、德育、智育结合,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有利于体育任务的完成。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应注重体育教学与其它学科有机、和谐的结合。

       六、注重自我教育与集体教育的和谐

       我们知道,一切体育活动都是要以学生自我学习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方法之一,主要是自学、自练、自我表现、自我评价、自我完善。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但起决定作用的是靠学生自己认识、实践。另一方面,体育运动很多都是离不开集体活动的,为加强提高集体活动的意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树立集体的共同目标,确定集体的行为规范,培养集体的情感,形成集体观念。更重要的是组织集体的体育实践,把学生的意向行为与道德观念紧紧连在一起,使自我教育与集体教育得到很好的和谐,从而获得体育教学的最优效益。

       七、注重普及与提高的和谐教育

       青少年由于遗传、环境、营养、心理等因素影响,身体素质个体差异很大,由于此种原因,便有的学生“吃不了”,而有的学生“吃不饱”,这样影响了学生身体正常发育,给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带来了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因材施教、个别对待、合理地运用运动处方。根据学生身体素质与健康实际情况针对性制定指导学生自身锻炼身体的计划,引导学生把上好体育课与自我锻炼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学生自我锻炼入手,从而有效诱发了学生学习动机,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之产生快乐情绪,既有普及,又有提高,使普及与提高有机、和谐的结合。

   

       八、注重心理素质的和谐教育

       体育运动是生理与心理活动相结合的过程,即心理活动支配生理活动,大脑支配运动器官。如何提高学生心理状态的稳定性、心理的健康状况与正常心理状态,这是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体育教学和各种课外体育活动中有一定难度练习和竞赛的条件错综复杂、竞争激励、对抗性强,这一切均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实践证明,心理的变化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对学生心理变化进行科学地、有效地调节,使之和谐,因此随时调和学生心理发展中的矛盾,使之保持冷静、保持积极情绪、保持自信、排除恐惧心理、注意培养与提高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使之符合体育教学所需要的心理和谐,达到与教学目标暂时的平衡统一,使学生由受运动刺激所引起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迁移到社会刺激中表现出来,完成一个心理发展中质的飞跃,进入新的发展过程,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结束语:

       总之,为使体育这门具有多种效益的学科能充分发挥其多种功能:身体素质发展、技能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美育教育、娱乐与终身教育、社会行为、体育道德的培养、文化竞技能力的培养等。必须加强体育教学中的和谐教法的研究,以提高体育学科的整体效益。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的反常态健身法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