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学科论文 > 体育论文

高校学生歌咏活动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所属栏目: 体育论文  更新时间:2015-01-10 点击次数: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摘 要   高校学生歌咏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具有城市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基本特征,又具有高校美育和校园文化的个性特色与审美、教育、娱乐、健康等功能。它以系统普及型和集中强化型两类基本模式构成高校校园的学生歌咏活动体系。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艺术水准的高校大学生合唱团,是进一步深化高校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与措施,这对全面提升高校歌咏活动质量,扩大高校的社会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校  歌咏活动  模式  构建  实践
    歌咏活动是指具有一定主题和规模的群体性歌唱活动,是音乐艺术中一种以人声演唱为主体的声乐表演艺术形式。高校的学生歌咏活动是高校美育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一项较为普及的经常性文化娱乐形式,是充分展现当代大学生青春活力与精神风貌的群体性歌唱艺术活动。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地高校进一步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育部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团中央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导下,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高校艺术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和整体推进,尤其是大学生歌咏活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这对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大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歌咏活动的地位、特点与功能
    我国的高校校园歌咏活动是一种以青年大学生为主体的群众歌咏活动,因而具有一般的城市群众性歌咏活动的基本特征:一是主题鲜明。众所周知,我国群众歌咏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始终与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因而具有鲜明的主题、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二是参与广泛。歌咏活动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现象,无论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环境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三是形式多样。歌咏活动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表演时既可以大合唱、小合唱,也可以齐唱、重唱、独唱,方式灵活,能够因地制宜地进行。四是便于组织。歌咏活动有着群体性参与的强烈愿望和精神需求,与其他艺术活动比较,更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易推广的特点和优势。   
    从高校教育的范畴而言,大学生歌咏活动属于高校的美育范畴,因此其具有高校美育和校园文化的鲜明特色,具有审美、教育、娱乐、健康等诸多功能。高校学生歌咏活动对培养广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养成良好的学习、工作态度,增进开拓、创新精神等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如今,高校学生歌咏活动的成果与价值不仅充分体现在不断提升的各级歌咏汇演、比赛的规模和质量上,而且已经融合在校园各类歌会、展演活动的日益吸引数百成千乃至上万青年学生的热情参与和现场互动中,并且还悄然渗透在日常的学生歌咏团队训练实践和各阶段审美体验的过程里。歌咏活动还有助于培育歌咏团体的团结、和谐、凝聚、统一的集体精神,有利于广大参与者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丰富校园生活,增进身心健康,因而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与追捧。
    大学生歌咏活动不仅适合于高校的会堂、剧场、多功能厅的舞台表演,而且适合在校园广场、体育场馆的平台演唱,小型歌咏活动还可以在普通的阶梯教室乃至班级教室中举行,这些基本的设施、设备目前各地高校已经具备,这就为今后大学生歌咏活动更加蓬勃、健康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高校学生歌咏活动的基本模式和构成体系
    高校学生歌咏活动的基本模式一般可分为系统普及型和集中强化型两类,以此构成高校校园学生歌咏活动的总体系。在具体实践中,这两类模式往往以其各自的优势和特点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并驾齐驱、共同推进着高校的学生歌咏活动。
1、系统普及型模式:
 (1):                           (2):
 学校(总组织者)                  学校(总组织者)
        ↓    ↑                          ↓    ↑
 院系(分组织者)                  院系(歌咏团队)
        ↓    ↑
 班级(歌咏团队)
    系统普及型活动模式通常可称为举办校园“合唱节”、“合唱比赛”、“歌咏大赛”和“歌会”等,这是一种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普及型、系统性的文化活动,其特点是主题明确、普及面广、参与性强和便于组织操作。
    在该模式中,学校作为总组织者,其工作重点是负责总体策划和组织实施。主要任务有:制定高校学生歌咏活动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活动方案,包括确定活动主题、规模范围、参与主体、时间地点、规则要求等,并根据方案组织实施和完成整个汇演工作。院系作为分组织者,其工作重点是根据学校的总体计划和活动方案,动员、落实本院系各班级歌咏团队的组建和训练;组织好本系统的选拔性比赛(汇演),择优选送优秀的基层歌咏团队代表本院系参加校级比赛;有时为了提升歌咏团队的总体参赛质量,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规定,由院系在本系统中择优选定歌咏队员直接组队训练和参赛。班级是基层组织者和参赛实体,因此其工作重点是根据学校、院系的相关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动员全班的力量创造性地开展班级歌咏团队的组建训练活动,积极参加院系和学校的歌咏比赛(汇演)活动,从而形成“班班有歌声”的生动局面。
    高校学生歌咏活动通常还可分为设立奖项的比赛汇演型和不设奖项的主题歌会型两种。前者更能体现各歌咏团队艺术水平的竞争性和集体荣誉感,后者更注重团队的参与性,追求歌会的整体艺术效果与和谐性。二者各具特色、互有所长,组织者在确定活动方案时应视具体情况而择定。

   

    2、集中强化型模式:
    校合唱团 ﹢合唱俱乐部(社团)﹢ 院系特色合唱队
    集中强化型模式是指学校经一定的组织选拔工作,集中一批素质相对较高的学生声乐骨干和合唱爱好者,直接组建校级大学生合唱团,同时也可辅以设立学生社团性质的合唱俱乐部及院系级的特色合唱团队。该模式的特点是艺术性高、凝聚力强、影响力大、便于巩固和提高。优秀的校合唱团不仅在学校歌咏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显著的示范、主导作用,而且能极大地强化和提高合唱团成员的艺术审美能力与声乐表演能力,并可逐步形成出成果、出成绩、出人才的良性循环机制。
    在该模式中,学校的工作重点是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提出阶段性工作目标;选配专业辅导师资组建大学生合唱团;解决相应的设施、设备和经费支持。校合唱团的主要任务是:对外代表学校积极参加城市和高教系统的歌咏比赛(合唱节、展演、汇演)等艺术活动,优秀的高校合唱团还可推荐选送参加全国、省市或区域性的各类合唱比赛;横向开展高校校际以及社区、企业、军营之间的合唱交流演唱活动;对内充分发挥骨干文艺团队的作用,在学校举办的重大文艺活动中承担主题性曲目的演唱任务,并适时开展阶段性的成果汇报演唱活动。专业艺术指导教师一般要亲自担任合唱团指挥,并且全面负责日常的组织和训练,做好定时、定期、定人员、定曲目、定演出任务等工作。目前,各地高校尝试把合唱团的日常训练活动与开设大学生合唱选修课程结合起来,且已获得积极的成效。
    音乐师资力量较强的高校还可以进一步支持、指导设立学生社团性质的大学生合唱俱乐部,也可支持、指导有条件的院系建立特色性的学生合唱团队,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参加到有组织的校园合唱活动中来。合唱俱乐部原则上可以不限人数,尽量吸收广大的歌唱爱好者参加。俱乐部可以用定期举办合唱欣赏系列讲座、声乐知识辅导和基础性合唱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活动,如有需要,部分成员还可以临时充实到校合唱团,以便积极参与当地城市的群众性大型合唱歌会等重要演唱活动。
    院系合唱团队的人数不宜过多,以建立中、小型团队为宜,并应努力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和特色,既能经常性参加学校和院系的各种歌咏活动,以更大范围地丰富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也可根据需要代表院系或学校参加城市、社区等各种形式的群众歌咏活动。
    设有音乐教育专业院系的综合性高校,应建立由该专业学生组成的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合唱团,积极参与校内和城市大学生歌咏比赛中的表演性演唱活动,以充分发挥其在众多的普通高校学生歌咏团队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好地提升城市大学生的总体合唱水平,进一步扩大高校学生歌咏团体在社会上的声誉和影响。
    三、高校学生合唱团的组建原则与训练实践
    建立一支具有一定规模和艺术水准的高校大学生合唱团,是构建高校集中强化型歌咏活动模式主体的实际步骤,是进一步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与措施,是全面提升高校歌咏活动质量的重要保证。组建高校学生合唱团需要作好师资、生源、场地、设备、曲目资料等基本条件的准备;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制定组建方案和建立相应的组织制度;并在具体实践中严格遵循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择优与自愿相结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工作原则。
    大学生合唱团的基本声部类型分为两种:一是混声合唱团,一般为40—80人;二是同声(男声或女声)合唱团,约40—60人。组建何种类型的合唱团,要遵循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和择优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要从高校的实际出发,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作以选择。比如,男女生比例相对均衡的院校,可建立混声合唱团;男女生比例较为悬殊的院校,就宜选择建立较多性别相应声部的同声合唱团。组建合唱团时一般应公开招聘、面试择优录取,以公开、公平、自愿、择优相结合的办法保证合唱团员的质量和数量。面试中既要测试学生歌唱发声的音准、节奏、音色、音量、音域、乐感等声乐条件,又要适当兼顾学生的形体及外貌条件,在生源较为充足的情况下,还应掌握和参考学生的参加决心、品德素质(组织纪律性、团队意识)等情况。如能适当扩招一部分候补队员,则有利于团队建立优胜劣汰的长效管理机制。合唱团内部还应尽可能形成阶段性的新老结合,以老带新的梯队结构,以保证合唱团的整体演唱水平和人员素质的稳定性。
    大学生合唱团常用的基本演唱形式有齐唱、轮唱和合唱(二声部、三声部)等。在具体实践时,采用何种演唱形式、选择何类排练曲目,应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确定。一般在合唱团初建时可选择简单的齐唱、加轮唱或领唱、对唱、二声部合唱作为演唱训练的起步。随着合唱团演唱能力的提高,再选择三声部、四声部的合唱,乃至排练更多声部的声乐作品或大合唱声乐作品。能否成功演唱多声部的合唱作品是衡量一个合唱团体艺术水平的基本标准之一,尽管各类高校的实际情况和条件有一定的差异,而作为高校的校级大学生合唱团顾名思义也必须具备能够演唱两个及以上声部的合唱作品的能力。
    合唱团一般是通过科学的灵活多样的基本发声训练方法来提高演唱能力和实践水平的,其追求的目标是团队整体具有较高质量的富有平衡统一、圆润流畅、高音位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的舞台歌唱效果。优秀的高校学生合唱团不仅在歌唱的音准、节奏、音量、音域和视唱、记忆等方面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在各声部的平衡和协,不同速度、力度、音色的灵巧变化和自如运用,歌唱语言的清晰、准确,不同作品的完美演绎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和实力。
    大学生合唱团的演唱曲目选择应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做到因人而宜、难易适中、形式多样、风格各异。既可选择经典的中外艺术合唱作品;也可选择有特色的各国民歌改编的合唱作品;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还可改编成精巧、时尚的合唱曲目;同时应鼓励高校创作自编一些富有大学生青春气息和生活情趣的校园合唱歌曲。选择参赛曲目要注意多样性,兼顾不同地域风格、民族特色以及不同情绪、速度、力度的作品;平时还应注重本团队各种优秀曲目的演唱积累与传承。
    合唱团的歌曲演唱通常采用钢琴伴奏;也可采用音碟磁带的录音伴奏;具有中上演唱水平的团队可选择一些优秀的无伴奏合唱歌曲;有条件的也可以用乐队伴奏,为了烘托演唱气氛,用钢琴伴奏时可以适当添加若干件色彩性的打击乐器。演唱队型既可按照声部的划分排列整齐有序;也可以排列灵活,别具一格;演唱时合唱队员还可适当辅以简洁的手势,小幅度的身体律动等,以增添舞台演出的整体效果。
    近几年来,我国高校学生歌咏活动的总体水平提高很快,实在令人刮目相看,这在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08年第十三届全国青年歌手大赛的首次合唱比赛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印证。当今,世界合唱艺术也发展得十分迅速,世界各国的一些优秀合唱团体通过定期举办国际合唱节,积极参与国际性的交流演唱活动而得以显著进步,其中我国的部分优秀高校学生合唱团已经进入了国际合唱艺术舞台的先进行列。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大学生歌咏活动的进一步深入开展,必将还会涌现出更多高水平的高校学生合唱团体,以更加丰硕的合唱艺术累累成果,迎来和谐高校繁花似景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岚清.音乐?艺术?人生:关于<<音乐笔谈>>的讲座[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2.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0
3.石惟正.声乐学基础[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7  
4.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C].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11
5.陈浩.德育为先: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源初 中教 师*网 w Ww.9 1
0w.net
上一篇:浅谈中考体育成绩提高的几点方法    下一篇:论艺术设计中的商业美学
推荐资讯